孩子出生时,没剪脐带:爱他,应如他所是,给他自由,而非束缚( 二 )


但当徐清风真的接受了这个女朋友 , 妈妈却坐不住了 。
她生怕这个“外人”会取代自己在儿子生命中的位置 , 因此从极力撮合变成处处挑刺 。
孩子出生时,没剪脐带:爱他,应如他所是,给他自由,而非束缚文章插图
后来 , 妈妈又逼着儿子分手 , 徐清风忍不住崩溃大哭 , 质问妈妈:
“妈 , 您放心 , 不会有任何人把我从您身边抢走 , 我想好了 , 我可以不谈恋爱 , 我放弃恋爱 , 我放弃结婚 , 行了吧!”
孩子出生时,没剪脐带:爱他,应如他所是,给他自由,而非束缚文章插图
母亲表面上希望儿子寻找幸福 , 心里却害怕儿子的离开 , 让自己的人生失去支点 。
承认吧 , 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 , 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
表姐的儿子刚上初中时 , 因为离家太远不得不住校 , 只能一周回家一次 。
刚开始表姐十分不适应 , 生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 , 心里也总是空落落的 。
就这样挨过了一个星期 , 孩子周末回来却高高兴兴 , 没有一点不适应的样子 。
表姐才终于明白 , 儿子再也不是那个牙牙学语 , 黏着自己的小孩子了 。
在父母眼里 , 孩子永远都长不大 , 可是孩子早已做好了逐渐和父母分离的准备 , 每一次不同的意见 , 每一个新奇的想法都是他们渴望独立的信号 。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就是幼时给予足够的爱与陪伴 。 成年时 , 当孩子想要远行 , 学着适时放手 , 给予孩子更多勇气 , 使其真正独立 。
孩子出生时,没剪脐带:爱他,应如他所是,给他自由,而非束缚文章插图
父母最好的爱 ,
是丢掉控制欲 , 给予孩子足够的独立与鼓励
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他选择生活的方式 , 只要他觉得自在 , 就完美了 。
父母与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 , 孩子也同样拥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
郭德纲深深地认同这一点 , 在谈到自己对儿子的期望时说:
“你把说相声当一手艺就好 , 不要因为爸爸怎么样 , 你就要怎么样 , 活在这种光环下得累死 , 完全没必要 。 ”
其实 , 郭麒麟在上学时 , 成绩优异 , 但是出于兴趣 , 15岁时就主动提出退学学习相声 , 走上演员之路也全凭自己做主 。
父亲放开的双手 , 鼓励着郭麒麟做自己喜欢的事 , 也在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 如今的他 , 不仅在相声表演中拥有了一席之地 , 演员的光芒也愈发耀眼 。
孩子出生时,没剪脐带:爱他,应如他所是,给他自由,而非束缚文章插图
正如教育学者尹建莉所说:教育孩子必须丢掉控制心 , 只留下爱 , 唯有如此 , 孩子才能够飞得更高更远 。
曾经有采访人员采访了十几名美国著名摄影师 , 请他们讲述自己成功的经验 , 摄影师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想要成功 , 必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可是很多父母却固执地认为 , 孩子只有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行走 , 才能够获得成功 , 孩子感到痛苦 , 不停挣扎反抗 , 父母更是心力交瘁 。
更可怕的是 , 父母的控制还会极大地破坏孩子的创造力 , 影响孩子今后的成就 。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托伦斯曾说:创造力与成就有正比的直接关系 , 这个预测指标 , 比IQ等其他方面还要准确 。
但很多父母的“完美计划”却渐渐让孩子丧失了创造力 , 小到如何画画 , 大到如何解决问题 , 全部处于父母的指导之下 。
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慢慢消失 , 创造力也随之渐渐消散 。
知乎上一位网友举出的例子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
孩子想要触碰蜡烛上的火苗 , 妈妈拉住了孩子 , 告诉孩子不许碰 。
那么孩子形成的认知 , 不是火苗很烫 , 而是妈妈不允许碰 。
在这种教育下 , 孩子的世界里只有两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