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300TSI PRO版—— 2025款高尔夫购买指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2.99万元起售 , 对于老车迷而言 , 2025款高尔夫似乎给出了一个极具诚意的价格 。 但事实上 , 从市场角度切入 , 12.99万元买一台纯燃油并且需要缴纳购置税的两厢小车怎么都和性价比差点关系 。 所以 , 能在2024年掏钱买高尔夫的人一定是认准了它并且心甘情愿为它花钱才会选择高尔夫 。 那么对于各位认准了要买高尔夫的小伙伴来说 , 持币待购2025款高尔夫到底哪款车型性价比最高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
还是简述2025款高尔夫的产品特质:作为一款燃油两厢小车 , 如今的高尔夫最大的卖点就是市场当中的稀缺性 。 如果早十年时间 , 这个价位市场上还有如昂克赛拉、英朗、福克斯等两厢车型可选 , 但如今2024年末 , 想要花钱买一台新款的燃油两厢车 , 除了高尔夫之外似乎也就只有本田可选了 。 但高尔夫作为全球两厢紧凑级车的图腾 , 论江湖地位还是更胜一筹 , 所以如今选择2025款高尔夫的人 , 他们一定会为了信仰或者喜好牺牲掉性能、空间 , 甚至是所谓的辅助驾驶 。 将精力都放在驾驶上 , 或许听起来挺古板 , 但高尔夫的爱好者应该能懂这意思 。
而在产品表现上 , 2025款高尔夫这次最大的变化主要在于换装了全新的1.5T发动机 , 这款发动机相比起之前的1.4T最大的变化并不在性能表现 , 而在燃油效率上 , WLTC不到6L的综合油耗看起来也并没有比市面上很多带电的车型馈电油耗更高 , 所以高尔夫依然是一款省油的车 , 只是它结构传统 , 不能帮你省电了 。 与此同时 , 在智能化表现上 , 本次2025款高尔夫也有一定提升 , 车机从之前的小屏换成了更大的屏幕 , 8155芯片也带来了更为流畅的使用感受 , 论智能化表现 , 2025款高尔夫与我们之前试驾过的途观Pro、帕萨特Pro表现应该处于同一水平 。
从价格和配置部分来看 , 本次2025款高尔夫共推出了三款车型 , 分别是300TSI、300TSIPRO以及300TSIR-Line版 , 价格分别为12.90万元、13.99万元以及15.69万元 。 除此之外GTI车型价格也从之前的22.98万元下调至20.99万元 。 所以从价格部分来看 , 本次2025款高尔夫全系都有一定降低 。 而在普通版车型上我们可以看到 , 三个配置在动力总成、底盘架构、安全配置以及智能配置上并没有太大区别 。 区分售价的配置主要在于轮圈尺寸、天窗、舒适性配置以及外观套件上 。
首先从售价12.99万元的入门版车型来看 , 作为全系配置最低的车型 , 这款车型搭载了和高配车型一样的8155芯片与车机系统 , 这点比起大众惯用的“老操作”来说确实挺有诚意 。 此外 , 像是气囊数量、LED自动大灯、自动空调等配置也没有缺席 。 不过 , 这款车型并没有配备天窗与无钥匙进入功能 , 主驾座椅也是手动调节 , 再加上它并没有配置定速巡航与倒车影像 , 个人认为性价比并不高 。 而在这个版本之上 , 增加一万元预算选择300TSIPRO版那性价比可就高多了 , 首先从外观来看 , 这个版本搭载的17寸225宽度轮胎不仅视觉感受更好 , 抓地力也会有一定提升;而在舒适性配置来看 , PRO多出了电动天窗、皮质座椅、无钥匙进入、倒车影像等功能 , 综合来看这一万元买到的配置还是相当划算了 。 而至于最顶配的R-Line版 , 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对外观套件特别在意的话 , 那这多出的一万多元完全没必要花 , 因为即便上到了顶配版 , 哈曼卡顿音响以及座椅通风加热还要选装 , 性价比属实比较拉胯 。
【首推300TSI PRO版—— 2025款高尔夫购买指南】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GTI , 对于这款车 , 它在老一辈中国车迷心中确实很有分量 , 也是目前市面上升级方案比较齐全的钢炮之一 。 但20.99万元的售价 , 依然搭载EA888三代机 , 素车性能以及对比领克03+等产品来看确实稍显过时 。 所以老王还是建议喜欢GTI的小伙伴 , 若不是非新车不买的情况下 , 选择一台车况合适的二手素车GTI同样也能给你带来很多乐趣 。
- 比亚迪宋pro真的要降价了,网友:感谢吉利!
- 运动气息满满,全新一代迈腾B9PK帕萨特Pro
- 比亚迪宋Pro DM-i降价也难敌星舰7,看看后者都有什么实力
- 比亚迪宋Pro这次真的悬了
- 比宋Pro更快更省油!4.7米SUV不到11万,加速6.9秒油耗4.6L
- 2025款大众朗逸曝光,内外设计全面升级,300TSI没了,反而更香了?
- 售价9.58万起,比亚迪元Pro产品力如何
- 全新迈腾B9 VS 帕萨特Pro,谁才是科技配置的领航者
- 上汽大众部分车型规划曝光,途昂PRO领衔,搭五代EA888发动机
- 宋Pro DM-i的姊妹车型,上市就遇爆冷,变相降价消费者依旧不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