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猪八戒是白猪还是黑猪?在原著中又是什么形象?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有两处具体地描写,都出自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
第一处是借由高太公之口道出的:有一个汉子,模样倒也精致......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昏去明来,其实也好......初来时,是一条黑汉子 , 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 。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gòu通够]......他如今又会弄风,云来雾去,走石飞砂......
第二处是直接描写:那阵狂风过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 , 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 , 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duō,这应该是指的僧袍] , 系一条花布手巾 。
所以《西游记》里猪八戒的形象 , 毫无疑问是一头黑猪 , 而这也符合当时的历史现实 。
东亚家猪饲养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甲骨文中出现的家字,形象就是上面住人下面喂猪的房子 。而当时东亚驯服的野猪是黑猪,这种黑猪一直到现代都是中国家猪的主体 。《西游记》成书于明朝后期,自然吴承恩依据当时的猪的形象所描绘的猪八戒,肯定会是黑猪的形象 。
这两张珍贵的清朝老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当时黑猪的形象和体型,可见这种黑猪真的比较小 。这种黑猪现代饲养一年体重也不过才100公斤 , 古代时人都吃不饱,这些猪自然没粮食吃只能吃草 , 长得也就更瘦小了 。
在早年的影视和戏剧形象中猪八戒都是黑猪,在艺术作品中猪八戒肤色的巨大转变 , 与央视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将猪八戒改成了白猪有极大的关联 。
那央视《西游记》剧组的编导为何要做这一改动呢?
央视的这一变动其实也是为了迎合现代大众的普遍认知,因为那时我们一般看到的家猪已经是白猪了 。
为了解决人民吃肉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少量地引进苏联大白猪,这种大白猪原产于英国 。这种来自苏联的大白猪,喂养4-6个月后体重就能达到125-150公斤可以出栏了 。虽然大白猪在口感上不如中国原产黑家猪,但是它长肉快肥膘厚经济效益远比中国原产的黑猪要高,所以到了70年代尤其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改革后,这种大白猪被大量引进在农村推广饲养 。
【《西游记》中,猪八戒是白猪还是黑猪?在原著中又是什么形象?】
到了80年代《西游记》开拍时,外来的大白猪虽然仅仅只大规模推广了不到十年,但已经广泛替代本土的黑猪,成为了中国的主力圈养家猪 。本土黑猪没落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 毕竟对于国家来说得先解决让国民都吃到肉的问题 。
因此电视剧《西游记》的编导们也就随主流,将原本黝黑的猪八戒给漂白了 。而随着马德华老师饰演的猪八戒形象被捧为经典广为流传,加之媚白崇白思想横流,黑皮的猪八戒便从艺术作品中逐渐消失了 。
随着时代的进步,解决了吃到肉问题后,我们现在开始追求起了肉的品质 。因此黑猪肉(主要是杂交品种 , 肉质不能与纯正黑猪媲美)又再一次流行起来,只是它的价位比之白猪肉有点小贵 , 不是一般家庭能顿顿享用的 。
虽然祖传的黑猪肉王者归来 , 但是艺术作品中的猪八戒还能不能变回原来黑黝黝的形象,这个就真不好断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