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位于哪里

属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邮编:466700 代码:411626 区号:0394 拼音:Huaiyang Xian
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部 。总面积1467平方千米,总人口135万人(2002年) 。(注:行政区域调整后新的面积人口数据待补充)
行政区划
淮阳县辖6个镇、13个乡:城关镇、新站镇、鲁台镇、四通镇、临蔡镇、安岭镇、朱集乡、豆门乡、冯塘乡、刘振屯乡、王店乡、大连乡、葛店乡、黄集乡、白楼乡、齐老乡、郑集乡、曹河乡、许湾乡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城关回族镇 代码:411626100
2006年,辖8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民生居委会、西关居委会、人民居委会、北关居委会、新华居委会、花园居委会、东关居委会、南关居委会、蔡庄村、北关村、大宋村、白阁村、白楼村、苏马庄村、金庄村、从庄村、段庄村、小孟楼村、贾杨庄村、张庄村、团结村 。
新站镇 代码:411626101
2006年,辖28个村委会:新站村、马营村、黄菜园村、瓦房庄村、秋树庄村、牛庄村、靳湾村、北刘楼村、郑埠口村、大田口村、李香铺村、唐楼村、刘陈村、天齐村、牛营村、关屯村、敖里张村、曹堂村、王拱楼村、王庄村、张楼村、染房庄村、徐庄村、雷草楼村、牛寨村、田埠口村、闫庄村、小王楼村 。
鲁台镇 代码:411626102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鲁台村、周楼村、墩埠村、刘庄村、花庄村、王套楼村、河口村、毛庄村、季桥村、李湾村、王庄村、鲁集村、段寨村、东屯村、宁桥村、韦楼村、霍营村、陆湾村、郑楼村、大姚营村、马庄村、郝楼村、董阁村、小姚营村、枣营村、葛营村 。
四通镇 代码:411626103
2006年,辖27个村委会:四通村、黄路口村、宋楼村、张楼村、谷庄村、人祖庙村、三义村、姚辛村、叶庄村、马菜园村、于庄村、棠棣村、小吴村、大张村、陈老将村、叶老家村、时庄村、叶新村、小何村、张标村、太康寺村、张老一村、孔北村、孔南村、中营子村、陈老家村、陈小庄村 。
临蔡镇 代码:411626104
2006年,辖24个村委会:临蔡村、常楼村、赵桥村、聂寨村、前林村、杨庄村、小孔楼村、邵集村、黄楼村、常庄村、大郑村、许庙村、付营村、韩营村、许桥村、大李村、吴集村、刘老家村、马寺村、孟堂村、岳桥村、张千村、大何村、冯洼村 。
安岭镇 代码:411626105
2006年,辖34个村委会:安岭村、陈楼村、张庄村、闫楼村、杨集村、李庄村、绪寨村、梅墩村、徐楼村、三官庙村、杰针园村、大朱楼村、丁小楼村、小闫村、刘坊店村、界牌口村、刘庄村、刘屯村、垮陈村、湾张村、程楼村、庙西张村、大冯村、柏树坟村、均李村、程小庙村、周楼村、任庄村、刘桥村、薛孟庄村、小王庄村、大靳楼村、观音堂村、双楼村 。
朱集乡 代码:411626200
2006年 , 辖31个村委会:朱集村、郑小楼村、大雷楼村、许庄村、陈庄村、红麻村、杰针庄村、龙泉寺村、高井村、杨庄村、王李村、宋营村、小葛庄村、朱楼村、洪楼村、刘营村、大郭营村、大张营村、闫营村、杜楼村、李小庄村、时小庄村、时集村、杜埠口村、南陈楼村、马楼村、马集村、大牛营村、大杨寨村、张绪庄村、邵楼村 。
豆门乡 代码:411626201
2006年,辖20个村委会:豆东村、贾营村、张集村、马楼村、万庄村、豆西村、武湾村、三合庄村、夏刘营村、红山村、八营村、楚庄村、刘西村、刘东村、马营村、肖庄村、张庄村、孙营村、胡营村、王庄村 。
冯塘乡 代码:411626202
2006年 , 辖28个村委会:冯塘村、贾庄村、张楼村、刘庄村、于刘寨村、陈老家村、杨楼村、丁洼村、阮桥村、雷堂村、张沟村、杨庄村、龙虎村、方营村、各庄村、刘陈村、郭集村、路营村、胡庄村、石集村、位庄村、代楼村、大孙庄村、朱文庄村、师楼村、王井村、常佰屯村、汲公集村 。
刘振屯乡 代码:411626203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刘振屯村、大朱庄村、大雷庄村、张腰庄村、耿楼村、夏楼村、马庄村、赵洼村、葛楼村、李菜园村、买臣集村、曹李集村、方庄村、大王三楼村、府君庙村、大白庄村、张竹园村、后刘楼村、辛井村、木集村、泥河店村、张老家村、紫荆台村、高河铺村、大黄庄村、宋桥村 。
王店乡 代码:411626204
2006年,辖31个村委会:王店村、彭老家村、刘菜园村、焦岗村、李集村、许楼村、王楼村、任庄村、刘庄村、袁庄村、营子村、黄李村、梁桃村、刘老家村、范老家村、高庄村、范庄村、黄连村、张庄村、祝寨村、陈庄村、白庙村、刘桥村、白楼村、吴楼村、叶楼村、左桥村、劳桥村、大李村、棠棣村、朱庄村 。
大连乡 代码:411626205
2006年,辖32个村委会:大连村、孔寨村、陈洼村、李楼村、郭砦村、代庙村、谷庄村、青连村、杨吉屯村、林楼村、孙庄村、齐庄村、苑楼村、王寨村、赵楼村、邢吉屯村、周庄村、徐寨村、磨旗店村、陈朱元村、赵砦村、段屯村、龚桥村、朱同路口村、曹庄村、大吴村、大朱村、孔楼村、谷堆庄村、大吕村、董阁村、高桥村 。
葛店乡 代码:411626206
2006年 , 辖25个村委会:葛店村、大王庄村、朱寨村、小徐楼村、孔王庄村、杨楼村、秦阁村、徐寨村、邱张楼村、朱庄村、梁寨村、陈庄村、代集村、贾庄村、李瓦房村、王关村、薛寨村、杜洼村、王集村、姜楼村、李关村、大徐楼村、徐集村、徐韩村、孟堂村 。
黄集乡 代码:411626207
2006年 , 辖20个村委会:黄集村、大李村、魏寨村、胡王村、大池村、前家村、后家村、叶瓦房村、前申楼村、王楼村、双庙刘村、朱桥村、马庄村、青谷堆村、孙桥村、孙庄村、崔楼村、黄德寺村、王营子村、蔡洼村 。
白楼乡 代码:411626208
2006年 , 辖23个村委会:于庄村、高楼村、许楼村、大徐村、庞庄村、五谷台村、栾楼村、郭楼村、黎庄村、大刘楼村、小徐村、沙沃村、劳楼村、大宋村、沙卯刘村、陶河村、大郝村、卢关村、大郑村、沈庙村、大李村、付楼村、金陈村 。
齐老乡 代码:411626209
2006年,辖28个村委会:齐老村、柳北村、枣园村、大杜村、齐庄村、老关村、柳南村、张大庄村、小张庄村、随庄村、林寺营村、大崔村、半截楼村、葛集村、金银马村、杞县张村、苗集村、刘庄寨村、于楼村、汤楼村、于集村、付刘庄村、张阁村、大申村、杨楼村、袁楼村、刘圣村、太康张村 。
郑集乡 代码:411626210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郑集村、王庄村、大孔村、殷古同村、贺庄村、赵刘村、指挥村、薛庄村、官路边村、高庄村、陈寨村、段庄村、刘楼村、杜庄村、李柿园村、胜利村、七里河村、万老村、史庄村、李江楼村、梅庙村、李庄村、后张村、前张村、李楼村、许庄村 。
曹河乡 代码:411626211
2006年 , 辖23个村委会:王楼村、四所楼村、殷庄村、程楼村、赫营村、栗集村、位庄村、石营村、徐营村、曹河村、盐厂村、冷庄村、党路口村、高楼村、位老村、位桥村、郝庄村、何楼村、顾庄村、东黄村、西黄村、侯家村、朱庄村 。
许湾乡 代码:411626213
2006年,辖30个村委会:许湾村、关庄村、李庄村、彭楼村、大王村、孔庄村、后张村、张车楼村、曾庄村、熊楼村、程寺村、双各村、田庄村、前张村、崔营村、苑老村、车张村、西张村、上楼村、张布口村、叶庄村、项庄村、刘庄村、大张村、于庄村、蒋桥村、菜路口村、赵庄村、石庄村、邓楼村 。
历史沿革
秦置陈县,汉置淮阳国,晋置陈县,宋改淮宁府,1913年改为准阳县 。因该县位于淮河之北故名 。
2000年,淮阳县辖6个镇、14个乡:城关回族镇、安岭镇、四通镇、临蔡镇、新站镇、鲁台镇、许湾乡、曹河乡、黄集乡、豆门乡、朱集乡、齐老乡、郑集乡、冯塘乡、搬口乡、白楼乡、葛店乡、王店乡、大连乡、刘振屯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全县总人口1229357人,其中:城关回族镇 98293人、新站镇 64274人、鲁台镇 63136人、四通镇 38521人、临蔡镇 53057人、安岭镇 69844人、朱集乡 64962人、豆门乡 47750人、冯塘乡 73339人、刘振屯乡 62335人、王店乡 63843人、大连乡 74440人、葛店乡 63050人、黄集乡 48319人、白楼乡 55217人、齐老乡 59949人、郑集乡 63665人、曹河乡 52972人、搬口乡 44736人、许湾乡 67655人 。
2004年,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周口市川汇区和淮阳县行政区划的批复》(2004年9月26日豫民行批[2004]7号文件)和《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川汇区和淮阳县行政区划的通知》 , 将淮阳县搬口乡整建制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 。搬口乡位于淮阳县境西南部 , 西依川汇区,总面积66平方千米 , 总人口4.7万 。10月22日,举行淮阳县搬口乡移交川汇区暨揭牌仪式 。行政区划调整后,川汇区人口由调整前的37.6万人增加到42.2万人 。
2005年11月16日,原属于太康县的4个行政村(张集乡陈老家村、陈小庄、太康寺村、中营子村)和原属于鹿邑县的2个行政村(辛集乡孔集村和唐集乡张老一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四通镇新增土地8平方千米、人口10000多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淮阳县辖6个镇、13个乡:城关回族镇、新站镇、鲁台镇、临蔡镇、安岭镇、四通镇;朱集乡、豆门乡、白楼乡、冯塘乡、大连乡、葛店乡、王店乡、曹河乡、郑集乡、许湾乡、黄集乡、齐老乡、刘振屯乡 。
2021年3月,淮阳区上榜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
2021年1月 , 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名单出炉,淮阳区上榜 。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淮阳区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
2020年6月,淮阳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 。
2020年3月 , 淮阳区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 , 淮阳区在列 。
2012年3月 ,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确定淮阳区为第一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
2011年12月,淮阳区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
2005年,淮阳区位列2005年度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21名 。
2005年,淮阳区位列2005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55名 。
2004年,淮阳区位列2004年度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94名 。
2004年,淮阳区位列2004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96名 。
福建各地的过年习俗
福州除夕,马蹄祭祖,吃太平面
亨崇说 , 早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君之前,福州人便开始为新年而忙碌 。按福州人传统,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便不杀生 , 所以正月要食用的肉类就得在这之前准备 。家中妇女把杀好的鸡和猪吊在天花板上,等晾干后炖熟,放在瓮内用酒及多种配料腌制 。
侯亨崇说,这样一瓮食品,不仅是团圆饭桌上的佳肴,往往还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底 。
到了除夕,吃团圆饭前,福州人都要先祭祖,在众多祭品中侯亨崇对马蹄和年糕的印象最深刻 。马蹄长在田地里 , 生命力很强,以马蹄祭祖,有希望祖先保佑有关人家后继有人的含义 。
福州人的年糕跟本地市场常见的年糕不同 , 它的大小犹如一个托盘,口味也不一样,所以每年福州会馆都会替会员订制年糕,好让乡亲能品尝到别具福州风味的年糕 。
祭祖时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后盛在盘里摆上供桌 。福州人很重视年糕,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团圆饭桌上的一道饭后甜品,即使不吃,饭桌上也少不了它 。此外,红糟鸡、福州鱼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团圆饭桌上的美味食品 。
福州人还有一个颇有趣的年俗 。吃过团圆饭后,父母都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无忌,若小孩说错了什么话,希望神明不会怪罪于他 。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 。饭是盛在一个竹篾编的容器中,当中要插一朵纸红花,周围则插上筷子 , 有向天祈福之意 。
根据传统这天福州人还要吃一碗太平面 。那是用红糟鸡汤泡的面线,面里还要加两个鸡蛋,现在也有人以鹌鹑蛋取代 。顾名思义,太平面是吃平安的 。
侯亨崇记得 , 福州人的元宵节也很热闹 。游神是一大节庆 , 响彻云霄的鼓乐声,簇拥的群众,此起彼落的爆竹声 , 把喜庆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
侯亨崇于1959年20岁那年回到新加坡 。这几十年来,因为各种因素,福州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已无法完整保留下来 。
侯亨崇说,比如很多福州家庭都加入了非福州籍成员,为了适应不同籍贯成员的饮食习惯和喜好,这些家庭不得不加入一些非福州食品,使得团圆饭桌上的食品再也不是单纯的福州食品了 。
他说:“这是时代改变的结果,年长的福州人不应固执己见,在以和为贵的原则下,我们应顺应时代作出适当的调整 。”
“做大岁”和“白额春联”福建莆田特有的过新年风俗
莆田市辖的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只称兴化 。兴化人家俗例,从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早开始,亲友登门互相拜望 , 叫做“拜年” , 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全中国都一样 。但在兴化,至今还沿袭“做大岁”、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做大岁”
明嘉靖41年11月间,倭寇进犯兴化,杀戮掠夺,至次年正月底始退,城中尸骸遍地 , 惨不忍睹 。
农历二月初二日,出外避难的人陆续回来 , 悲喜交集,既为幸存者庆幸,又为死者悲伤 。此时亲友之间急先互相探望 , 然后擦干眼泪,重过春节,补做大岁,庆贺光复 。
因家家都没过大年节,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 。以后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 , 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 。并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 。
后来因感到春节期间互不登门,终究不便,就变通为初一日如已到亲友家拜年过 , 初二日就不必忌讳了 。
“白额春联”
全国各地春联均为一色满红 , 唯独兴化春联有一段两寸长的白色联头,红白相间,格外醒目 。
相传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政策,滥杀无辜,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 。时值春节 , 清廷又强令家家户户贴红联,以饰“国泰民安” 。有人在贴红联时 , 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哀 。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额春联”习俗,流传至今 。
“敬天公、贺正”泉州过新年风俗
正月初一,常称为“过年”、“过新年”,可见“年”既是时间单位,也是节日名称,是年与年之间的大节 。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 , 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唐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 。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 , 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 。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月1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 , 但仍习称为“年” 。
过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 , 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 。民谣云:
“初一场 , 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 , 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
敬天公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 。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
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 , 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 , 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 。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 , 吃蛋去壳 , 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 。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
团拜
清乾隆《泉州府志.风俗志》引宋代郡志所载云:“元正贺礼,乡老相约聚拜,省往复之烦 。郡守、县令率僚属会焉 。旧于贡闱 , 后于承天寺,至淳祐间(1241一1252年)乃即泮宫 。邻里则各于侧近庵宇,会集齿长,岁推一人,具酒果为礼 。今此礼废 。”解放后又恢复 。
压岁钱
未成年晚辈给上辈拜年,上辈给一“红包”作为压岁钱 。
禁忌
正月初一 , 新年伊始 , 凡事以纳吉迎祥为准则,禁忌很多:
忌饮茶水,忌吃稀饭,如此即可避免以后外出“半途遇雨” 。
早餐吃干饭,以整叶煮的菜为佐,俗称“长命菜” 。
忌打骂孩子,忌和别人吵架 , 忌说不吉利的话,不得讨钱逼债 。
忌操刀切物,以示戒杀 。所有食物如须刀切者,除夕即已准备周全 。
忌用扫帚扫地 , 意谓新年迎祥纳福,惟恐一扫而空 。
忌穿旧衣裳,要穿新衣,曰“去旧迎新”;忌赤足 , 行走时足被刺伤即为不吉 。
忌打坏器皿、碗碟之类,否则一年福气均被破坏;如不慎打破,则将碎片投入井中以镇压之 。
除夕夜、初一夜、初五夜、元宵夜均不熄灯 , 寓祥光永驻 。
“种花送花贺新春”漳州过年风俗
岁幕新春前 , 漳州人有互赠水仙花贺新春的习俗 。其寓意是向亲朋好友送去新春的祝福,祝新春吉祥如意,万事如水仙花盛开 。
说起这一习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龙海九湖蔡坂村有个在河南汲县龉俚淖迦苏殴饣荨D且荒辏殴饣莞胬戏迪纾偶胰四瞎椋舜赐ズ时,在碧水连天的湖上,忽然见到前面出现一片仙景:殿宇巍峨 , 亭阁错落,云霞缭绕,仙乐阵阵 。两位身着白色、金**和素白淡**霓裳羽衣的仙女走出金碧辉煌的宫殿,翩翩向他们飞来 。张光惠一家人见此美景,不由同时揉起眼睛,怀凝自己是否花了眼 。待定睛细看时 , 仙境已烟消云散,前面湖上漂浮着两茎鲜花 。张光惠急忙让船家赶上 , 从水中捞起这两茎美丽的鲜花 。放在船上,芬芳朴鼻 。细看,如亭亭玉玄的仙女,美丽、端庄、可爱!
张光惠一家回到故乡——漳州南郊圆山脚下的琵琶坂村(今蔡坂村) , 在合家团聚“围炉”守岁的除夕夜时,这两球茎又抽出新的花箭开出鲜艳的花朵 。
来年,张光惠把这两个球茎种植在自家花园里,于是萌生出小球茎 , 越种越多 。以后每年新春佳节前,张家就把这些花球分赠亲朋好友,并附上一首赠花诗曰:“漳郡圆山穴鳖峰,花含仙露水流香 。玉盘金盏仙祝酒,送给君家福寿堂” 。人们问:“这叫什么花?”张家人答“这叫‘水上花’” 。因为年长月久,代代相传,“水上花”便叫成了“水仙花” 。
以后,张家的亲朋和邻家也学张家种花送花贺新春,这样形成习俗流传下来 。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 。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 , 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 , 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 。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 , 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 , 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
厦门春节习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 。为了入乡随俗 , 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 。晨起祭祀祖先 , 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 。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 , 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有谚语曰“初一早 , 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 , 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 。初三日 , 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 。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 , 成为惯例 。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 , 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 。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
正月初十,地诞 。是日不砍柴、不掘土 。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
除夕吃年夜饭 , 叫“吃廿九瞑”,大都爱吃火锅(暖锅),“围炉”合家欢 。火锅有“一品锅”(整锅一格)、“鸳鸯锅”(两格)、“四色锅”(四格) 。从“一品锅”而形成名菜“一品富贵”,汤是猪肉或鸡鸭汤 , 主菜是金元宝(鸡蛋)、银元宝(鸽蛋)、整只蹄膀叫“一团和气”,黑刺参与墨鱼用海带绑在一起叫“乌金墨玉”,鸡鸭翅膀叫“鹏程万里” , 冬笋叫“节节高升”,粉丝叫“福寿绵长”,鱼丸、肉丸和发菜叫“团圆发财”,鸡头鸡尾、鱼头鱼尾叫“有始有终” , 加上火腿脚爪叫“平步青云” , 末了吃长生果,意思是“长生不老” , 吃柑橘 , 象征吉利 。由于火锅热气腾腾,食品翻滚不停,不断续汤,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烧越旺” 。厦门人特别重视海鲜,如鲢鱼“年年有余”)、蚝仔、红虾、珠蚶、旺螺、海带和发菜豆腐(“发财多福”)等,近年来又有啤酒火锅、豆腐火锅、丸子火锅、什锦火锅等应市 。
年糕
吃了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 , 年年高升,年年高兴!又有敬祝长辈延年高寿之意 。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从“粘粘糕”同音演化而来 。厦门人把年糕叫做“米果”,品种多样 , 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乌(红)糖米果,并加冬瓜、红枣、花生等;咸的有金瓜(南瓜)米果、菜头(萝卜)米果、番薯(地瓜)米果、芋头米果,并加猪肉、虾米、蚝干、香菇、油葱等;此外,还有凉米果、发米果、碗糕米果……
薄饼
清代有诗人写诗咏薄饼:“春到人间一卷之”,描写薄饼皮是“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 , 描写薄饼馅是“纷藏丝缕缕 , 馋嚼味融融” 。薄饼还是厦门人的一大发明 。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将其女儿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那时,金门属于同安县管辖) 。后来,蔡复一官至总督云贵湖广军务兼贵州巡抚 , 公务繁忙,日理万机,经常废寝忘食 。蔡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害怕长此以往,有损夫婿健康 。于是 , 她就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面皮包卷 , 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一举两得 。这种菜便被称为“婆饼”,厦门话“婆”“薄”同音,便又称为“薄饼” 。它从官府传到民间,“夫人薄饼”又变成“美人薄饼” 。
圆仔
吃圆仔,又称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汤圆、汤团 。据说,吃元宵始于春秋末期,宋代才称圆子 , 取“团团圆圆”之意 。宋代有一位文人说这种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汤浴之”,并作16字赞一首:“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 。”厦门圆仔将各地风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馅,什锦、豆沙、枣泥、笋肉、猪油都有 。
客家人“年汤”祭祖的过新年风俗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 。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 , 以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 。此外还少不了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 。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早早地贴上对联、年画,然后准备年夜饭 。年夜饭最讲究的一道菜就是“年汤”,主要有大肉、萝卜、肉丸和菇类 。吃年夜饭前要先做两件事:一是给长辈端上热气腾腾的“年汤”;二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 。尔后,一家人才团团圆圆吃年夜饭,这一餐一定要吃点饭,表示吃到了“年饭” , 长了一岁 。饭后,年长者会为小孩包上吉利的“压岁钱”,除夕才算过完 。正月初一凌晨,男人们早早地便起来洗漱干净,然后点香烛、放爆竹,给长辈拜年 。之后,装上一盘粉皮、米糖、花生,这是一定要吃的,表示新的一年有“吃路” 。这一天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扫地、不打水,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豆腐为主 , 意为勤劳致富发财 。
正月初二,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杀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纸钱”上,谓之“血钱” 。早饭后 , 一家人便穿戴整齐,和家族人一起带上香烛爆竹、茶酒斋饭,上坟祭祀祖宗 。祭祀完毕后,家族人便开始一家一家拜年,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喝着滚烫的酒 。这一天 , 新媳妇还要和丈夫一起赶回娘家 。正月初三,客家人便开始走亲戚 。
正月初五 , 各地的圩场开始了新年的第一个圩日,俗叫“开圩” 。这一天,人们忙着赶场,各种玩具、小吃特别多,还有舞狮的、舞龙灯的 , 格外热闹 。
正月初七一早,家家户户便用炸果、炸豆腐、腊味等凑成七种佐料煮稀饭,俗称“七宝羹”,客家人认为吃了“七宝羹” , 一年无病无灾 。直至正月十五过了元宵 , 传统的过年才算结束 。
如今 , 过年增添了许多内容 , 封建陋习明显减少,人们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传统的节日有了新的色彩 。
闽西:大年三十吃“腕子筒”、“长命菜”
闽西客家人从年二十五“入年假”过小年始至除夕,是过年的准备阶段 。
大年三十这一天,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红”(贴春联和红纸)表示红红火火 。之后,贴门神、祭祀祖先、准备年饭、守岁等 。而年饭中“腕子筒”与“长命菜”是闽西客家人少不了的菜 。“腕子筒”就是红烧猪蹄,这红烧猪蹄很有特色 , 不仅肉烂,更是香浓可口,这里面的配料有的是当地的植物根茎,因此形成的香味独特;“长命菜”其实就是整只的鸡或整块的猪肉放进锅中烹煮,再将整个大萝卜和整棵的芥菜加进去,这里面的含意很深刻 。
在餐桌上,客家人如何进食也还有一番讲究 。鸡头由长者吃,翅膀给出门的男人吃,读书的孩子吃鸡臂(腿) 。酒洒倒在桌上视为发财,碗被摔碎看作会添丁,掉落了筷子当作有食缘……守岁 , 也称点岁火 。客家人要用特制的三盏油灯分别点在厅、门、灶上,直到天亮 。如一夜通明,这将意味来年吉祥平安,万事亨通 。
赣南:诸多禁忌
赣南客家人过年有诸多禁忌 。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忌进菜园摘菜,这天忌开口骂人 , 要说吉利话 。除夕、春节及大的节日和喜庆日,忌碗筷掉地 。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贷 。新年“出行”,忌有女人在场 。正月初五是“五谷神”生日,这天家家不能煮生米,只在前晚煮好夹生饭,第二天早晨蒸熟,黎明时,家家烧香迎接“五谷神”上谷仓,祈保“五谷丰登” 。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位于哪里】
赣南客家人讲究“吉利”,每月初一、十五要说吉利话,“无”要说成“有” 。宁都大沽、小布等乡村“帽子”要说“有子” , 因为“帽”与“毛”谐音 。新丧家人忌讳到别人家贺年 。大年初三称为“穷鬼日”,一般不外出,不宴请 。这天要做的事是把初一以来清扫的垃圾送至村边 , 点燃三炷香后烧毁,俗称“送穷鬼出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