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博什瓦黑岩画

博什瓦黑岩画位于昭觉县碗厂乡博什瓦黑山南麓 。距西昌市50公里 。博什瓦黑,彝族译音,意为岩石上的龙蛇 。画像刻在16块巨大的岩石上 。除少数原始岩画外,绝大部分是佛教阴刻画像,面积440平方米 。
博什瓦黑岩画内容有众多的释迦牟尼、明王、观音、天王、菩萨、供养人等佛教神像 。
庄王出行图、毕摩像、佛涅此外,有南诏国景像、佛塔及狮、鹦鹉、麒麟、犀牛、龙、鹰、牛、马、象、鸟、龟、犬等刻像 。博什瓦黑岩画其中一尊菩萨像的造型及风格神态敦煌、龙门唐代南诏国景庄王或其后人开始刻造 , 宋代大理国统治者继续营造而成的 。
这批岩画,刻画众多 , 画面宏伟,画幅之大,迄今少见 。刻岩画不仅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 也有极高的历史考古价值,为研究我国西南地方史、民族史、文化艺术史以及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 提供了重要资料 , 博什瓦黑岩画亦是研究南诏国地方政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的佐证 。自1981年报纸报道以后,很快驰名中外 , 吸引了国内外很多学者和旅游者前来参观考察 。作家韩素音就曾不辞辛苦 , 专程来此参观过,并且大加赞赏 。
彝族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点西昌的哪些旅游景点比较好玩?
邛海庐山风景区
琼海,一个被称为海的湖,位于庐山北麓,螺髻山北侧 。它是四川省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
琼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 , 水域面积2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1米 。西昌 , 因为邛海湖,温暖湿润,美丽帅气 。它享有天地之美,受到大自然的眷顾 。在这里,放松身心,回归自然,放松休假,看鸟儿飞翔 , 品味人间美景 。
月亮湖湿地公园
无论生活节奏有多快,你都可以停下来享受晴朗的天空和微风 。这是西昌特有的气质 。
西昌被称为“月城” 。月亮湖湿地公园紧扣以月为媒、以水为魂的月亮文化主题 。整体以“月影西昌”为主旋律,以紫色为主色调,营造出一个四季皆紫、满园飘紫的植物景观 。
西昌市十大旅游景点
西昌市十大旅游景点:茅坡樱红旅游景区、安哈彝寨仙人洞、邛海泸山景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龙泉人家-书夫彝寨旅游区、红莓人家、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凤凰葡园、百花深沟景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西昌纪念馆 。
1、茅坡樱红旅游景区
茅坡樱红旅游景区位于西昌市樟木箐乡丘陵村 。丘陵村地处“七彩西昌·阳光水城”西北方,富饶的安宁河谷西岸,苍翠的牦牛山东麓,距西昌城区约25公里 , 距西昌青山机场约14公里,距京昆高速西昌北约4公里 。
茅坡樱红旅游景区占地面积5.52平方公里,享有“万林皆未秀 , 一林先含春”的独特写照 。这里山青水绿,移步换景;晨雾暮霭,村舍掩映;“樱桃红了 , 心儿醉了”,甘甜可口的樱桃及四季花果令人流连忘返 。“茅坡樱红”品牌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获得农业部授权的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志认证称号 。
2、安哈彝寨仙人洞
安哈彝寨仙人洞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安哈镇 , 主要由彝家新寨、自驾车营地和仙人洞组成,旅游项目以“民俗风情游、生态休闲游、健身探险游”为特色 。安哈彝寨以“螺岭彝风”原生态民俗风情为主题,“梨花节”、“火把节”、“彝历新年美食节”三大节庆为亮点 。
3、邛海泸山景区
邛海泸山景区位于中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境内 。景区与西昌城区连成一体,组成了国内不多见的山、水、城相依相融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
4、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卫星发射基地,组建于1970年, 是我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之一,管理使用西昌、文昌两个航天发射场 。西昌发射场1982年交付使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 。
5、西昌龙泉人家-书夫彝寨旅游区
西昌龙泉人家-书夫彝寨旅游区位于西昌市黄水乡双龙村4组 。
龙泉人家休闲山庄位于西昌南大门,地处螺髻山下,安宁河畔 , 这里自然条件的得天独厚,山水相依,自然生态保护完整,资源丰富 。螺髻山水顺流而下,龙泉人家占地60余亩,绿树成荫,冬暖夏凉,空气清新 。
龙泉人家休闲山庄位于西昌南大门 , 地处螺髻山下,安宁河畔,这里自然条件的得天独厚,山水相依,自然生态保护完整,资源丰富 。螺髻山水顺流而下 , 龙泉人家占地60余亩,绿树成荫 , 冬暖夏凉,空气清新 。
西昌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西昌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1、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
螺髻山-泸山-邛海风景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 , 地跨西昌市、德昌县、普格县三县市 。邛海泸山景区位于四川省西昌市内,与西昌城区连成一体,组成了山、水、城相依相融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螺髻山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城南30公里处,主峰海拔4359米,地势高耸,奇峰林立,千峰叠翠,万派环宋,山势雄奇 , 胜境遍布 。
2、西昌古城
西昌古城位于凉山州中部,总面积260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50余万人,是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 。西昌自古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 。如今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只占据着西昌城的东北角,三座城门是它显著的标志 。尽管如此,西昌古城风韵犹存 。
3、西昌安哈彝寨仙人洞
安哈彝寨仙人洞景区,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哈镇境内,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岩浆溶洞 。仙人洞洞体弯曲起伏,宽窄相间,窄处,只能一人穿行;宽处却是厅党连贯,可容数百上千人 。洞内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或动或静,或禽或兽,栩栩如生,斧神工,有的如宫殿庭院,有的如山川河流,光色缤纷绚丽,迷人眼目,宛似仙境 。
4、凉山州西昌市黄联土林旅游景区
黄联土林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南30公里的黄联关镇,距四川省西昌市城区30余公里,在安宁河左岸的谷坡地带 。气势宏大,造型各异,有的酷似远古城堡,有的又如茫茫森林,有的似倚天长剑,有的如奔马仰天长啸,有的如熊猫憨态可掬,有的如群猴攀援嬉戏,有的如狮虎据力相争,整个土林景区风光秀丽 。
5、西昌邛海水利风景区
邛海又名邛池,位于西昌市东南5公里处,因地层断裂而形成的天然湖泊,四川省独自拥有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 。湖面27.678平方公里,最深处18米,常年蓄水约3 2亿立方米 。邛海是史前地质构造运动时断陷形成的 。湖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色宜人 。
西昌市景点
茅坡樱红旅游景区、安哈彝族旅游景区、邛海泸山景区、红莓人家、凤凰葡园等 。
1、茅坡樱红旅游景区:位于西昌市樟木箐乡丘陵村 。丘陵村地处“七彩西昌·阳光水城”西北方,富饶的安宁河谷西岸 , 苍翠的牦牛山东麓,距西昌城区约25公里,距西昌青山机场约14公里,距京昆高速西昌北约4公里 。
2、安哈彝族旅游景区: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螺髻山腹地 , 是国家4A级景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良,森林资源丰富,距离西昌市35公里,距安哈镇政府仅两公里 。
3、邛海泸山景区:位于中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境内 。景区与西昌城区连成一体,组成了国内不多见的山、水、城相依相融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
4、红莓人家:农家乐位于西昌市兴胜乡团结村,占地面积90余亩,总投资860万元,于2012年开张营业 , 是一家以农业生产、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生产型生态农庄 。
5、凤凰葡园:西昌乡村八景之一 。西乡乡地处安宁河谷腹心地带,幅员面积2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72亩 。全乡下辖9个行政村 , 80个村民小组 , 总人口22700人 。西乡乡光热资源丰富 , 灌溉便利,物产丰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乡 。
西昌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点
西昌的旅游景点有:茅坡樱红旅游景区、安哈彝寨仙人洞、邛海泸山景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红莓人家、西昌龙泉人家—书夫彝寨旅游区、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凤凰葡园、百花深沟景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西昌纪念馆 。
1、茅坡樱红旅游景区 。这里山青水绿,移步换景,晨雾暮霭,村舍掩映,樱桃红了,心儿醉了,甘甜可口的樱桃及四季花果令人流连忘返 。
2、安哈彝寨仙人洞 。洞内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或动或静 , 或禽或兽,栩栩如生,鬼斧神工 。有的如宫殿庭院 , 有的如山川河流,有的如花草树木,有的如人兽鸟禽,有的颜色如红艳欲滴,有的则碧绿透明,五光十色,缤纷绚丽,迷人眼目,宛似仙境 。
3、邛海泸山景区 。湖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湖水常年清澈,四季均宜游泳、泛舟、垂钓 。
4、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具有大功能发射航天器基地能力的新型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 。
5、红莓人家 。参与趣味农活体验、果蔬采摘、苗木盘扎、宴会接待等活动,让都市人亲近大自然 , 享受一方静土,体验别具风格的乡村乐趣 。
6、西昌龙泉人家—书夫彝寨旅游区 。龙泉人家休闲山庄位于西昌南大门,地处螺髻山下 , 安宁河畔,这里自然条件的得天独厚,山水相依,自然生态保护完整,资源丰富 。
7、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 。走进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目之所及,全是动人的凉山民族文化风情 。传承记忆的凉山彝族服饰、彝族漆器、彝族银饰、传统乐器、手工艺品、珠宝首饰、土特产在这里云集 。
8、凤凰葡园 。西乡乡光热资源丰富 , 灌溉便利,物产丰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乡 。出产优质稻、葡萄、洋葱、生猪、乳鸽等农副产品 。
9、百花深沟景区 。“百花深沟”景区以马道镇茶马古道文化为基础,以当地的消费水准为标准,以大众消费习惯为消费方式,同时引入娱乐与各种户外拓展活动项目 , 并采用电子消费的方式,集吃住行游为一体的康养旅游中心 。
10、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西昌纪念馆 。为真实记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段历史,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丰富西昌旅游资源人文内涵,打造西昌新的体现民族和谐、文化和谐的旅游景点 。
摘要:彝族,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彝族支系繁多,有诺苏、聂苏、纳苏、乃苏、聂祖、罗婺、阿西泼、阿细、撒尼、尼颇等自称 , 诺苏是彝族当中最大一支,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地区 。各地彝族方言间无法进行直接沟通,但有30%-50%左右的相似词汇,有相似的语法结构 , 有共同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彝族有哪些民俗文化吧!彝族的民俗文化是什么彝族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点
彝族简介
彝族,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根据《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书记载 , 彝族自称“尼”,古代汉语“尼”发音为“夷”,故汉文记载多称“夷” 。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 , 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_)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 。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 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的云、贵、川三?。?总人口约900多万,中国户籍登记的有871万4393人(2010年),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还有近百万人口 。
彝族支系繁多,有诺苏、聂苏、纳苏、乃苏、聂祖、罗婺、阿西泼、阿细、撒尼、尼颇等自称 。上述自称中,诺苏、聂苏、纳苏、聂祖在彝语中本义完全相同,因方言差异用汉字表音写出时不同 。诺苏是彝族当中最大一支(其自称简称也通用“尼”、“诺”) , 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地区 。各地彝族方言间无法进行直接沟通 , 但有30%-50%左右的相同或相似词汇,有相同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普遍都存在宗教仪式主持者“毕摩”,有共同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
中文名:彝族
外文名:YiEthnicity
人口:约871万(2010年)
居住地: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越南等
语言:彝语(藏缅语族彝语支)
文字:彝文(韪书)
主要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
主要城市:昆明、玉溪、西昌、楚雄、曲靖
火车站:西昌站、楚雄站、昆明站、
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风俗习惯
“左脚舞”传说
彝族左脚舞有1000多年历史,三月会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 。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世间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 , 造成洪水危害 。两位彝族青年阿里和阿罗勇敢地站出来,前去制服恶龙 。彝家人民在阿里和阿罗的带领下 , 一齐向恶龙开战,恶龙见势不妙,赶紧逃回龙潭 。人们抓住时机 , 把事先烧红的栗炭往潭里倒,倒满后又抬石头、挖泥土,把龙潭填平 。还怕夯压不紧恶龙翻身,就在上面燃起篝火,边唱边跳边跺脚,三天三夜恶龙终于死了 。为了庆祝胜利,彝家人用恶龙的头、皮、骨、筋制成月琴,聚到一起跳脚弹琴,口唱左脚调“阿里罗”以示纪念 。
在绿汁镇的彝族聚居的者拉、龙格利等地,数百年来每到农历正月十六和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或有人家娶妻嫁女,夕阳西下之时,远远近近的彝族和其他民族群众不邀而到 , 弹起龙头弦子,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 , 欢跳左脚舞 。伴着铮铮作响的弦音,和着高亢清脆的歌调,他们时而蹉脚闪腰,时而折步跌脚 , 时而甩腿对脚,时而摆手转身,舞步整齐统一,舞姿轻盈健美 。
左脚舞的调子种类很多,但基本都是豪放型的 。第一类是好客调,如:“喜欢也要来,不喜欢也要来,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来”;第二类是唱美好生活 , 如“三月会三月会,好是好玩呢,又弹弦子又跳脚,又卖缸罐又卖箩,阿里罗阿里罗阿里阿里罗”;第三类是歌唱丰收年成,如“月亮出来了 , 弦子调好了 。月亮圆又圆 , 月亮露笑脸,我们大家一起跳,歌唱丰收年”;第四类是吟唱爱情,如“传情最是三月会,跳脚三天也不累 。不来就说不来呢话,莫让阿妹空等着” 。
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绿汁镇各个彝族聚居地区的群众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左脚舞会 。到那时,到处都是身着鲜艳彝族服装的彝族男女,到处响彻月琴声调子声 , 大家不分民族,不管相识不相识,拉起手 , 跳起舞,彻夜狂欢 。
“姑娘房”
彝族男女的婚恋:“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 。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 , 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 。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 。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 , 大家并无拘束 。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
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 。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 。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 。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 。进门前 , 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 , 以示婚后生活富裕 。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
“跳菜”
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 。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 , 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
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 。三声大锣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紧随其后入场 。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州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 , 一前一后登场 。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
一对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 , 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 。自有定位 , 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 。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 。妇女地位较低 。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 。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 , 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 。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 。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 。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 。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
待客习俗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 。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 。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 , 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 。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 , 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 , 以表示待客的至诚 。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夹菜、泡汤 。
烤茶相亲习俗
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 由于气候寒冷干燥 , 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 。烤茶种类多样,咸甜苦辣,人生百味 , 既是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 。
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 , 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 。
彝族人还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为纪念灵鸟 , 客人饮茶时,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灵鸟翩翩起舞,而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也和百灵有关 。
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 。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 。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 , 凡娶亲嫁女 , 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 , 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 , 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
少女换裙带礼
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 。换裙礼仪式上,姑娘要让姐妹们把她原来的单辫子改梳成双辫子,盘于头顶 。还要把原先佩带两耳的白坠片或穿耳旧线扯下 , 换上红玛瑙似的珊瑚珠或银光闪闪的耳坠,以示吉祥 。最后,姑娘脱去原先的红白两色童裙,换上绣了花边的上衣和黑、蓝、黄、白等五彩相间的有褶拖地长裙 。换上新裙后,姑娘便可到“玩场”跳舞唱歌,参加社交活动,开始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了 。
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 , 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 。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 。
泼水接亲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 。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 , 既要身体强壮 , 又要精明能干 , 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 , 选拔良才 。
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 。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 , 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 。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 。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 。这时 , 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 。可见 , 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彝族却认为,婚礼中的这一泼一抢才会驱除邪祟而保证日后生活不受侵扰 。
洞房里的打斗
按照彝族习俗 , 洞房之夜,新娘如果不反抗搏斗,将被人嘲笑:“这是不会反抗的女人!”据说 , 他们日后生下的孩子,祖先将不予承认,死后还进不了“阴间”呢!因此,待宴客散去,洞房里的一对新人,还有一番打闹搏斗 。他们摔摔打打,撕衣抓脸,从洞房里传出来的砰砰之声,震得四邻皆闻 。
第二天早晨 , 新郎便领着新娘认父母 。下午,新郎便约上一个伙伴,跟着新娘回娘家,去认岳父母 。如果那个作陪的小伙子是个调皮鬼,当他们到新娘家时,这个小伙子便会抢先进门 , 甜声甜气地首先叫爹叫妈,接着新郎也叫,使得新娘的父母弄不清究竟哪个才是自己的女婿 。
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邛海螺髻山泸沽湖大风顶马湖彝海灵山寺甘洛清溪峡木里大寺穆天王古雕群水洛乡俄亚乡凉山彝族博物馆
文化艺术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 。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 。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 。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 。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达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 。动作欢快 , 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
音乐
彝族的歌曲有:史诗歌、情歌、喜歌、风俗歌——内中又有喜酒歌、叫魂歌、送鬼歌、巫师调等多种曲调;从名目上分,歌曲有俄、雅、左、格等 。“俄”是唱的意思,可以在各类场合中演唱,气氛较为轻松随意;“雅”是一种独唱山歌,演唱者一般为男女青年 , 多为触景生情;“左”是一种婚礼歌,在举行婚礼大夜晚,由主客双方各出两名歌手边舞边唱;“格”是一种悼念死者时或祭祖活动时的规定动作,毕摩用酒或水浇到烧红的烙铁或炭块上,同时念念有词,将需要供奉的祭品或需要解除的东西在升腾的水蒸气中晃一下 , 有时候是中邪的人从浇过水的烙铁或炭块上跨过,意为消除物或人身上不干净的东西 。所念的词非即兴创作,有许多世代相传的手抄文本,视不同用途择而颂之;“毕”是指彝族毕摩在进行宗教活动时念诵经文的行为 。音乐则有歌舞音乐、口弦音乐、吹叶子音乐,其中也各有许多曲调 。此外,还有多种乐器: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 , 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形状像竹叶的簧片,在中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哭,鸟雀鸣唱;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
凉山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 。民间音乐中的民歌和民间文学关系密切,很多普遍流传的抒情长诗 , 如《阿莫尼惹》、《阿依阿呷》、《阿惹妞》、《阿丝牛牛》等 。都是用歌曲形式传唱的 。除叙事性的歌曲外,有结婚时唱的歌曲如《惹打》 , 火把节唱的歌曲如《都火》、劳动时唱的歌曲如《犁地歌》、《牧学歌》等 。此外还有山歌,如布拖高胜山歌、儿歌等 。
彝族民歌因地区的不同,其风格也有差异 。凉山南部地区的民歌高亢激越,中西部地区的民歌轻柔优美,东部依诺地区的民歌敦厚朴实 。过去的彝族民歌,总的说来给人以压抑低沉之感,但其朴素优美的民族、地区韵味十分鲜明 。民间器乐不是供作伴奏,而是独立发展,自成系统 。引人注目的是它展示的历史时空跨度极大 。常见的有口弦、月琴、马布、葫芦笙、胡琴、彝箫、竖笛、唢呐等 。此外 , 吹木叶,即以一片树叶来吹奏乐曲也是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音乐 。口弦和月琴十分普遍,几乎所有的妇女 , 无论老幼,襟前都挂着一付口弦,随时可以演奏 。口弦是一种独特而简易的乐器,由几片长约七八厘米的薄簧片组成,有竹片和铜片两种,最少的两片,最多的达五六片 。竹制的音色深厚、低沉 。铜制的音色清脆、秀丽 。吹奏时以手指拨动簧片,利用口腔共鸣变化音色 。簧片除发出本音外,还发出十分优美的泛音,构成音乐较宽的曲调 。月琴多为中青年男子喜爱,其中不乏优秀的民间月琴手 。50年代,凉山彝族姑娘沙玛乌芝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奏的月琴.受到热烈赞扬 。
舞蹈
凉山彝族的民间舞蹈往往和歌唱、器乐的演奏分不开 。民间舞一类是产生于生产劳动中的舞蹈如荞子舞、包谷舞、织毡舞等,大多是模拟劳动动作和表现生产过程 。另一类是在节日或在婚嫁欢乐场面中常见的舞蹈如跳锅庄、跳“都火”、对脚舞、被毡舞、芦至舞 。有的表现耕牧的勤劳 。丰收的欢乐,有的表现征战的勇敢、爱情的追求 。云南彝族的支系十分复杂,音乐也各有特色 。流传在红河地区的“四大腔”(海菜腔、山药腔、五山腔和四腔)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大型多段套曲,多为男女在“吃火草烟”这类交际习俗活动中演唱 。它的歌词用汉语,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演唱形式多样,在我国民歌中亦非常罕见 。其中,历史源远流长、旋律优美动听、演唱别具一格的海菜腔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至于贵州的彝族民歌形式多样且带有地域特色,民间常按大、小的分类观念划分为山上唱的和家里唱的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歌会、歌节上按一定程式对唱或独唱的“曲谷”和用汉语唱彝歌的“霎叉”,后者包括婚礼各环节伴娘考问接亲人的“骂挪”、“搓果朴”、“鲁果朴”,宾主互祝的“鲁外”,新娘出嫁前的“曲介”等婚礼歌,以及统称“_合”的丧事歌、叙唱民间故事和历史神话传说的“走谷”等等 。彝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有载歌载舞的歌舞和以乐器伴奏的乐舞两类 。前者最著名的如“打歌”、“跌脚”等,节奏鲜明、音调明快;后者因伴奏乐器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 较具代表性的有“跳乐”、“烟盒舞”等 。1950年代以来 , 彝族地区又出现由叙事歌发展而来的说唱“甲苏”和“四弦弹唱” , 以及音乐源于民歌、歌舞曲和器乐曲的彝剧 。这些新的艺术样式大大丰富了彝族人们的音乐生活,并使彝族的传统音乐焕发新的光彩 。彝族的民歌音乐存在三个色彩区:四川凉山和云南宁蒗的大小凉山 , 云南的中、南、北部,贵州六盘水地区和毕节地区 。凉山彝族的山歌称“丫”或“丫合”,独用假声或小嗓的高腔唱法,调式常有交替或游移现象 。由于当地生产力低下、群众的生活非常困苦,倾诉悲惨生活、渴望自由的“撒朱合”(诉苦歌)山歌非常多 。此外,凉山彝族的叙事歌、婚嫁仪式过程中的“媳谐尼几”(婚嫁歌),以及由“阿冉妞”作为特有歌头词句贯穿的“古朱合”(情歌)等歌种,也很有代表性 。其中,意为“妈妈的女儿”的《阿莫里惹》 , 叙述历史的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等长篇叙事歌 , 也都是彝族民间文学中的杰作 。从彝族民间艺术中开出的凉山歌舞之花,不仅在中外舞台上一展辉煌,而且在现代生活中遍地开放 。今天,在凉山城乡经常可以看到男女老少手拉着手,踏着民族风味的节拍 , 欢乐地跳着达体舞 。达体是彝语的音译,意为踏地舞或脚踏舞,是在传统的彝族歌舞基础上编创而成的一种集体舞蹈 。动作简练明快,音乐悠扬流畅,乡土气息浓郁,时代色彩强烈 。80年代一经形成,迅速普及全州并以大西南民族交谊舞的态势,很快向州外、省外推开 。在94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上来自国内外的客人和彝族同胞手拉手,围着一堆堆青火.跳在一起,融为一家,场面热烈壮观,气氛亲切感人 。
饮食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 。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 。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 。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 。酒为解决各类纠纷 , 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
彝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几个省 。云南彝族占2/3,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 。蔬菜也较为丰富 。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 , 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 。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 , 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肚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 , 味道特别鲜美 。
彝族吃鸡也有一些讲究 。一般吃清炖,用陶锅煮,不用刀切 。煮熟后用手将鸡撕成条块,蘸辣椒、花椒汁食 。鸡头由老人吃,并要看卦(鸡脑的形状) 。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 , 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 。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 。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
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 , 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 , 除非款待客人 。彝族有杀年猪的食俗,一半留给自己吃,另一半送给岳父岳母 。年猪多用来腌制,挂起来,阴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 。过年节时还要吃砣砣肉、糍粑,喝坛坛酒、泡水酒、酒茶 。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 , 煮新荞麦饭 。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庄稼好,无灾无病 。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虫蛇和害虫 。广西彝族在九月初一过打粑节时有“尝新”习俗,即吃新稻谷 。这些都是节日喜庆的食俗 。
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 。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 。宴客规格或大或?。?宰蹬N?罄瘢?打羊、杀猪、宰鸡渐次之 。打牲时,要将牲口牵至客前以示尊敬 。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捶死,故称打牲,其手法极敏捷,往往牲未死而皮已剥 。
宴客时的座次顺序有一定的惯制,一般围锅庄席地而食 , 客人一般让坐于锅庄之上首,彝称“呷尔果”处;评价陪坐于锅庄之右首,彝称“尼木”处;帮忙者、妇女和亲友则坐于锅庄下首,彝称“呷基果”处 。客人多时,顺延至右侧 。
行酒的次序依据彝谚“耕地由下而上,端酒以上而下” 。先上座而后下座 , “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端酒给贵宾后,要先老年人或长辈 , 次给年轻人,人人有份 。
在农村无论婚丧嫁娶 , 都有“早六晚八”的习俗 。即早上六碗莱,如水豆腐、红烧猪肉、回锅肉、白菜粉条、猪血和花生米 。晚上八碗莱 , 如黄条、红烧肉、,绉沙(炒肉皮)、千张肉、凉白肉、烩腊肠、花生等 , 经济宽裕的还要炖上一碗鸡 。彝族擅长烤、炸、煮、拌等烹调技法,口味嗜咸、香、辣、麻,尤以制作乳饼而闻名 。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 。
大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 。手沙江、安宁河、大渡河流域的彝族,早餐多为疙瘩饭 。午餐以粑粑作为主食,备有酒菜 。在所有粑粑中 , 以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有特色 。据说荞面粑粑有消食、化积、止汗、消炎的功效,并可以久存不变质 。贵州女宁荞酥已成为当地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 。
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 。主要是做成“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 , 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 。
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 , 使得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 。除鲜吃外 , 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干酸菜和泡酸菜两种,另一种名吃“多拉巴”的菜也是民间最常见的菜肴 。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博什瓦黑岩画】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彝族风味主食;面糊酸菜肉,彝族农家常菜;白水煮乳猪,云南彝族传统佳肴 , 用乳猪水煮后蘸食;锅巴油粉,云南彝族风味名小吃,用豌豆面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