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丘陵为什么多石?

中国东南地区是丘陵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统称为东南丘陵 。其中长江以南 , 南岭以北的地区称为江南丘陵;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境内的为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江、福建两省境内的为浙闽丘陵 。
东南红壤区丘岗山区的地层类型主要有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石灰岩、第四纪红土和红砂岩,还有少量紫砂岩 。这些岩石,除石灰岩和第四纪红土外,其风化层非常深厚,例如,花岗岩风化层厚度 , 在北亚热带可达10-20m;在中亚热带可达20-40m;在南亚热带、热带可达70-80m 。其上发育的土壤都具有较强的砂性,有利于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 。第四纪红土上形成的红壤,由于表层有机质含量低,在植被破坏条件下 , 极易引起侵蚀 。石灰岩的物质组成几乎都是CaCO3 , 在南方高温多雨、生物活动旺盛的条件下,风化主要以化学风化即溶解的形式出现,其结果是残留的物质很少 。在这种情况下 , 一旦土壤侵蚀严重发生,则很难恢复 。所有这些,都为本区的土壤侵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
东南丘陵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 。长江以南,从云贵高原以东直达海滨的广大地区 , 大部分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统称为东南丘陵 。主要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三部分 。东南丘陵地形上的特点 , 是一列列葱茏峻峭的山岭同一串串红岩盆地及谷地相嵌分布,翠岗红岩,山色壮丽 。东南广大地区虽然以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为主,但也有不少海拔达到和超过1000米的低山 。除了南岭山脉以外 , 还有湘西的雪峰山、湘、赣交界的罗霄山、浙西的天目山、皖南的黄山以及福建的戴云山、武夷山等 。这些山岭大多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 山势较为高峻 , 气势巍峨 。
东南广大地区,虽然以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为主,但也有不少海拔达到千米以上的较高山岭,耸立在丘陵之上,葱笼峻拔,气势巍峨 。除南部的南岭山脉外,还有湖南西部的武陵山、雪峰山;广西的大瑶山、大明山;湖南、江西交界的罗霄山、福建的戴云山,闽赣边境的武夷山;浙江西部的天目山和皖南的黄山;鄂、赣边境的幕阜山和九岭 。这些山岭,多数由花岗岩和其他一些比较坚硬的岩石所组成,山势比较高峻,绝大部分都是东北——西南走向 。使东南广大地区地貌呈现出一列列葱笼的山岭,与一串串红岩盆地和谷地相间的结构 。
在红色盆地中,红色岩系一般强弱相同,岩层倾角不大,垂直节理发育,当盆地及周围地面整体抬升后 , 露出地面的红层经湿热气候风化,并受河流切割及散流浸蚀,雕刻成形态奇特的岗丘 。例如,在水平红色岩系分布的地区常形成陡崖壁立的丹霞地形,在水平层理相同的红色岩系分布区,常发育成“方山”地形 。红岩丘陵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 相对高度小于100米,低于周围其他岩石构成的低山或高丘,呈现一派“盆地式”丘陵景色 。但是,在西南部,特别是广西的一些盆地,因石灰岩广泛分布,红色丘陵就为石灰岩地区所特有的峰林所代替 。在这些地区,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孤零零的山峰拔地而起 , 奇秀的山形,苍蓝的石色,与石灰岩地区特有的碧流相映照,景色如画 。
本区内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其面积约为总面积的70-80% 。其中 , 浙江约为70%;福建90%;江西70%;;湖南80%;广东66%;海南33%(不包括台地);广西85%(广西的50%地区为石灰岩)湖北的长江以南地区70%;安徽的长江、芜湖以南地区80% 。山地上的坡度一般较大,多在20°以上;丘陵岗地的坡度虽然较小 , 多在5-8%之间 , 但绝大多数被开垦为坡耕地,成为土壤侵蚀的主要策源地 。这些成为本区土壤侵蚀的地形条件 。
中国在南北方面划分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指由秦岭——淮河划分的 , 并大致是由西向东奔流态势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 。南北区分先秦即已存在,魏晋南北朝时得以进一步加深 。园林是在固定的地点和空间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人文特征,为人们提供一个观赏、休闲、居住和游玩的地方 。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产生的一种结合艺术与生活的形体设计,是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条件下把中国民族精神与自然结合的综合环境设计 。纵观历史,园林由最早满足封建帝王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范围开始,至唐宋时达造园鼎盛高潮,明清时又产生造园理论及专业造园家 。在这一发展演进历程中,园林同时受到儒、道、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与其他门类艺术密切结合,构成独树一帜的园林艺术而闻名于世 。它所表达的是再现自然,超凡脱俗,寄情山水,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追求,强调的是内函深远的意境 。
而一般来说 , 由于建筑风格与特点的不同 , 我国的园林根据地域,一般可以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等的原因 。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代表,一般以帝王宫苑为典型,也可被称作皇家园林,而南方园林以江南宅园为代表,又称私家园林 。
一、南北园林风格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可分四大类,即帝王宫苑、第宅园林、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地 。从分布的地理位置看,南宋后的园林主要集中于北方的北京、承德,长江下游的南京、杨州、苏杭一带及珠江三角洲一带 。因各自风格不同,习惯上又称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第宅园林即江南园林,可谓中国园林之精华,其造诣是运用中国绘画理论于造园艺术 。意即把两度空间的山水画立体化,把自然山水浓缩于较小的空间内,与建筑景观融为一体 。
北方园林,大多是服务于封建统治阶段的皇家苑囿,其营建布局与宫殿规制密不可分,大体量、大规模格局充分体现皇权统治的象征 。尽管园林也有垣墙围护,因为园林范围太大 , 使得垣墙的空间限定感消失 。虽然园内局部也有封闭内收型的园林空间,这大多是园林中的园中园和园中院 。
南北方园林手法上大致遵循相同的造园原则,但因各自的服务对象不同,加之地域环境和文化习俗的差异,从而呈现南北不同的艺术风格 。如果说北方皇家园林是一望无际的山山水水,感觉是没有特定的环境空间限定,而江南园林是筑有自己的天地,以“隐”的思想为主导,那么岭南庭园则反映了园主人既想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但又想向外扩展,了解外部世界的思想情感 。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异同点 。
1.平面格局:江南园林多建于市井内,空间狭小,常以内向布局在有限的空间中来构置景观,使之随形就势、曲折蜿蜒且不拘一格,与园中的叠山池水、花木桥廊巧妙结合,小中见大,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北方园林环境宽广开阔,园中景观景点取外向分散布局或内外结合的布局,景点本身既有良好的观赏视域,彼此又可广为借景 。虽然有些园林布局也取法江南,终究摆脱不了轴线对称与四合院型制的影响 。
2.建筑形体:江南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理,远比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要,又作为感情生发和延续场所 。北方园林却把建筑作为“景”的构成主体,追求建筑形式美的意念,同时也作为显示皇家气派的重要手段 。“故南北园林建筑形象差异十分明显,北方较平缓、厚重、庄严、粗壮、朴拙;南方则跷曲、轻巧、活泼、纤细、灵巧 。
3.空间尺度:江南园林空间开敞通透,内外相互穿插渗透,景中套景,层次变化十分丰富 。北方园林则较封闭,内外空间分界明确 。在尺度方面,南北园林极为悬殊 。若与宫殿建筑比较,北方园林已属较小的一种,而和江南园林相比,其尺度仍大得多,可见“江南园林建筑其尺度之小巧,实到了无以复减的程度 。”其他同类的建筑、空间或水面景观也都如此 。
4.建筑色彩:北方园林建筑色彩富丽堂煌,鲜艳夺目,即便有不少建筑也用了青瓦屋顶,其墙柱、门窗的色彩仍很浓重 。江南园林淡雅朴素,几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墙、青灰瓦、深棕色或深绿色的木构装修组成,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 。这与地方气候密切相关 。另外,在构成园林基本要素的山石、水体、花木配植、路径桥廊设置方面,南北方也各有特色 。如江南园林的石,讲求漏、透、瘦、皱,灵空虚幻;树木自由布置;北方则效实遒劲,园浑厚重;树木排列规则 。
【南方的丘陵为什么多石?】
总之,江南园林呈现的是“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莹带之情,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北方园林则充分利用自然美开拓环境美,给人以雄浑磅礴、自然天成、层次清晰之感,用园林艺术唤起审美联想,使美的形式体现环宇一统 。“移天缩地于君怀”来表现天人感应和皇权至尊的观念,是伴随着一定的政治目的而构成北方皇家园林的 。
二、文化特征
受儒家思想影响,北方皇家宫苑体现着严整与规则,讲究对称秩序 , 表现出一种强烈崇闳严肃美的艺术效果,其造园风格受宫殿建筑风格影响以及精神需要所制约 。园林宫苑建筑除了物质的实用功能性以外,还有其精神性的作用 。道、释诸家思想也对皇家园林有所影响 。皇家园林随处可见佛寺庙宇或梵意命名之建筑 。
江南士大夫文人园林体现了老庄佛禅混为一体哲学内涵 。在这样的园林境界中,文人士大夫所获得的不单是身心之乐,而且能够寄他们的精神理想 。岭南园林既受儒、道思想影响,也有世俗思想的体现 。儒学与老庄美学思想反映在岭南园林上 , 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儒学美学思想体现在园林的造园手法,后者表现在园林的环境选址 。与江南园林相比,岭南园林其特点在于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人工艺术 。岭南园林世俗功用的审美观念表现强烈,造园不拘于传统的形制和模式,以适用出发,注重园林的经济实用,布局的便捷旷朗,装饰的平和通俗,园景的自然实在,以达到情趣雅俗共赏 。
三、南北文化心理结构比较
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建构出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反之,文化心理结构对自然人文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如地处塞外的灵州(今宁夏灵武县),“本无羌戎之俗,后周宣政二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 。其江左之人尚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 。
文化心理结构常色含民族性格,价值标准、情感形态和思维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 。
在文化三坐标中(即历史、种族和社会),种族是最稳定持久并永远铭刻在文化中的印记 。北人坚毅的个性,直率开阔的胸襟,使北方园林呈现出刚正端庄、宏伟壮阔的景象 。南人温和宛曲、柔弱细致的心地,使南方园林追求纤巧蜿蜒的格局 。人们常把水之北称作“阳”,水之南称作“阴”,认为北方多阳刚之气,南方多阴柔之气,其中就多少有点南弱北强的意思 。
从价值标准看,北方倾向于入世,南方则倾向出世 。其原因是北人常处中国政治斗争的中心,王朝的兴衰几乎同个人命运相关.加上民族个性及在宗法制度下培养的群体意识,其理想多根植于现实,怀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而南方人虽不反对入世,但文弱的个性,大多难于一如既往,常半途而废,转入消极避世,“同物我”,“乘物以游心”,在怡情自然中求取心灵的安慰 。
以上分析不难得出,南北园林风格的不同,与各自地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和文化心理结构密切相关,反映出南北文化的差异 。每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必然在艺术形态或其他方面反射出统一的风格 。因为“风格是文化电码的直拉载体,……在所有场合下,风格成为文化的艺术符号 。”风格也即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可谓之南北风格的概括 。尽管乾隆也曾“携图而归”,广为引进江南造园手法,甚至仿建江南各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即是无锡寄畅园的摹本 。避署山庄湖区主景金山亭、西苑琼岛北岸的漪澜堂,均是再玩镇江“寺色山”格局的金山与北固山的“江天一览”胜概 。但他是运用北方刚健之笔抒绘江南丝竹之情,仅“略师其意,就其自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 。”仍旧保持北方人特有的气质和性格 。可见“在最初的祖先身上显露的心情与精神本质,在后来子孙身上照样出现 。”
总而言之,南方与北方的园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特色,互有补益 。从时间上说,中原、北方园林比南方园林发展得早 。但南方后来居上,当然,南方园林是在北方文化南渐之后发展起来的 。其后,北方园林又取材于南方园林 。中国园林之美主要反映在"诗情画意"上,它在构思、取材、建筑布局等方面深受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形成寓情于景的特点,将人的理想、趣味和精神追求通过景物展现出来,达到"无处不可画,无景不入诗"的意境 。园林的命名和对建筑、山水景色的题名及楹联、匾额等更是抒情寓意 , 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 。我们说南北方古典园林的差异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者不同的社会思想和人文理念 。毫不夸张的讲“园林艺术”是人的社会文化要素一个很显著的体现和指向 。人对建筑是有感情的,因为建筑的感情表达比其他艺术更直接 。从建筑的文化层次上说,人对建筑的感情就是对生活本身的感情 。而我们在谈及园林文化和园林艺术的时候绝不能与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大背景完全割裂开来,孤立的去看待这种艺术 。在新的城市园林的建设当中对于南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鉴和继承绝不可能是毫无保留的和不加分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