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兹舞基本步法

华尔兹舞基本步法是男退左,女进右;男横右,女横左;双方并脚;男进右 , 女退左 。
资料扩展:
圆舞曲(Waltz),一般又称华尔兹 , 一种自娱舞蹈形式 , 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强的自娱舞形式 。圆舞曲这一名字抓住了圆舞曲舞动作的基本成分 。
圆舞曲根据速度分化为快慢两种之后,人们把快圆舞曲称为维也纳圆舞曲,而不冠以“维也纳”三字的即慢圆舞曲,它是由维也纳圆舞曲演变而来的 。
作为三步舞的圆舞曲,其基本步法为一拍跳一步,每小节三拍跳三步,但也有一小节跳两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 。
快慢两种圆舞曲都以旋转为主,因速度慢,除多用旋转外,还演变出复杂多姿的舞步,其中有不少舞步在步法上与探戈、狐步舞和快步舞的同名舞步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风格不同 。
再加四大技巧在圆舞曲中得到全面和充分的体现,所以它被列为学习国标舞的第一舞种 。圆舞曲用W表示 。也称“慢三步” 。摩登舞项目之一 。
具有优美、柔和的特质,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节奏为3/4的中慢板 , 每分钟28到30小节左右 。每小节三拍为一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环,但也有一小节跳两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 。
通过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动作 , 结合身体的升降、倾斜、摆荡,带动舞步移动,使舞步起伏连绵,舞姿华丽典雅 。
圆舞曲一词,据考证是大约在1780年前后出现的 , 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l”,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 。
而3拍子“蓬嚓嚓”节奏的圆舞则很早之前就流行于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维也纳一带的农民中;至于圆舞曲类型的舞曲,则早在17世纪就演奏于哈普斯堡的皇家舞会上 。圆舞曲是体育舞蹈中历史最悠久的 。
【华尔兹舞基本步法】
圆舞曲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英文是Waltz , 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舞曲,一般起源于农村 。圆舞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维也纳发展起来的 。所以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 。溯源追根,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 , 这也是一种农村舞曲 。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 , 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 。这些特点决定了圆舞曲的体裁特征:速度较快,3/4拍或3/8、6/8拍 , 节奏常为“│ⅹ—ⅹ│或│ⅹ?ⅹⅹ│或ⅹ│ⅹ—ⅹ│ⅹ”,从第一拍或第三拍开始 。这些特点 , 配合上环绕支点音旋转的音调,便生动地产生旋转打圈的动作感 。圆舞曲的体裁特征,更鲜明地体现在它的伴奏音型中 。典型的圆舞曲伴奏音型是强弱分明的三个均匀的四分音符(在3/8拍则是八分音符),每小节一个和弦,第一拍是强拍,奏和弦的低音 。第二、三拍是弱拍 , 在较高音区奏其它和弦音 。十八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莫扎特写了近五十首短小、精悍、具有民间风格的圆舞曲,称作《德国舞曲》 。之后,舒伯特写了二百余首供钢琴独奏的圆舞曲 。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作曲家肖邦写有十四首音乐会圆舞曲 。维也纳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 , 他是一位主要从事圆舞曲创作的作曲家,具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 。他一生写了447首圆舞曲 。约翰?斯特劳斯创作的大量圆舞曲中,最脍炙人口的可算是《兰色的多瑙河》了 。这首圆舞曲创作于1867年 , 原是一首歌唱多瑙河的男声合唱曲,曲名全称《在美丽的兰色多瑙河上》,后来作者又亲自改编为乐队演奏的圆舞曲,很快流传于全世界 。随后 , 这首乐曲又被很多作曲家改编成独唱曲和各种乐器的独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