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和阮郁

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 。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 。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 。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腿∶?⌒?。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深受薰染,
自 小能书善诗 , 文才横溢 。
可惜好景不长,苏小小十五岁时 , 父母就相继谢世,苏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旧院里,睹物思人 , 易引起伤感的情绪 , 于是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
在那时,钱塘市由于交通便利,市区已相当繁荣,而城西钱塘湖一带却是一大片荒凉的沼泽地,这里青山环绕,碧水盈盈 , 虽然未经开发,风景却十分宜人 。苏小小与贾姨在湖山深处的松柏林中筑下一雅致的小楼,过着远离红尘的闲居生活,生活的来源则是父母所留下的颇为丰厚的财产 。
春秋两季,是钱塘湖边风景最美的时侯,清风习习 , 杨柳映波,湖面清澄平静,山色青翠悦目 。这种时候,性好山水的苏小小常偕同贾姨,乘坐着一种特制的油壁游车,环湖观赏湖光山色 。
这时的苏小小已出落成一个红杏初熟般的小女人,尤其是那一双水灵娇媚的大眼睛,看上一眼都能让人醉倒 。一个美艳少女,无遮无拦地荡游在山湄水涯,自然引起一些风流少年的追逐调笑 , 苏小小的油壁车后常常跟着一串俊逸倜傥的公子哥儿 。
苏小小正值少女怀春的年龄,寂寞独居,常感萧索,便借诗词遣怀,谁知诗词中多是男女幽情的内容,更引动了她的愁思,所以索性纵情于山水间 。一天 , 她见油壁车后紧随着的是几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 , 频频把热烈的目光投向苏小小 。苏小小心中颇感得意,一时兴起 , 便在车中朗声吟诵道:
 燕引莺招柳夹道,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冷妾姓苏 。
这首诗十分直爽地介绍了自己,并大胆地表露了她的心意,原本不是青楼人家 , 只因过于寂寞,她希望有人扣门来访 。这在一般闺中女子来讲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苏小小从小很少受到父母的约束,性情开朗,吟出这样的诗也不足为怪 。
车后的少年清晰地听到了春风传来的佳音 , 个个大喜过望,当即就追随着苏小小的车,到了她西冷桥畔的小楼 。苏小小见客人应声而来 , 起初有些感到羞怯,不知如何是好?后见来客个个彬彬有礼,谈吐文雅 , 于是相邀入客堂落座 。善解人意的贾姨奉上香茗,主客一边品茗,一边谈诗论诗,品说周围风光 , 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下午 。
事情传开后 , 钱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来西冷桥畔 , 造访苏小小 。但这些人均先被贾姨拦住,经过她的观察挑捡,年少而有文采的才能入门见苏小?。?其他脑满肠肥、俗不可耐的人 , 即使掷以千金,也被婉言谢绝 。如此一来,苏小小的名气就更大了 , 许多人都以能与她对坐清谈为荣幸 。人们虽然也把她看成一个待客的青楼女,又有人称她为诗妓,但实际上她与那些卖身为生的女子绝不一样 , 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她更象是一个文学沙龙的女主持 。
又是一个鸟语花香的春日午后,苏小小收拾得漂漂亮亮,和贾姨乘上油壁车,沿湖漫游赏春 。正巧 , 这天从建业来的名门公子阮郁,也正骑马游观钱塘胜景 。阮郁信马悠悠,边走边看,正陶醉在碧波绿柳的春意中 。忽见迎面驶来一辆装饰艳丽的油壁车 , 他不经意的望去,却正好见到探着头欣赏湖景的苏小?。?那小小女子竟是那般琼姿玉貌、娇媚动人,就象飘临人间的云中仙子,不觉令他心醉神迷 。于是,当苏小小的车擦肩而过后,阮郁勒转马头 , 一路紧跟不舍 。苏小小在那一刹那也看清了对面而来的马上公子,见他眉目清朗,神情洒脱,也十分中意 。这时见他随车而来,心中暗喜 , 于是高声吟道:
 妾乘油壁车 , 朗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冷松柏下 。
阮郁听了心想:这分明是邀我的情诗嘛,岂可辜负佳人的盛情!他夜里回到客栈,赶忙向店家打听,店家告诉他说:“西冷桥畔的妓家苏小小,谁人不知!满城贵公子人人倾慕 , 无奈她自视甚高,性情执傲 , 好花虽妍,看虽可看,要攀摘却是不易呀!”
即使不能攀折,坐对名花,心灵交融 , 何尝不是人生一大乐事!阮郁打定了主意,第二天午后 , 准备了精美的珠玉为见面礼,绕过西北湖滨,穿过松柏浓荫,沿着林间小径,直达西冷桥畔 。但见花遮柳护之下,静立着瓦屋数间,周遭鸟雀啁啾 , 景色清幽,真是一处人间天堂!
阮郁轻轻把马系在柳树下,上前轻轻叩门 。门吱呀一声打开半扇 , 贾姨出来十分客
气 地询问来由,阮郁历述昨日游湖幸遇佳人,蒙佳人垂青,赠诗指路的情形,并诚挚地
表明:“今特备薄礼,企望一见芳容 。”
贾姨一听就明白了,她昨日陪苏小小游湖回来后苏小小茶饭不思,似乎心事重重,她早已猜中了几分 。于是,贾姨请来客入屋落座,奉上香茗 , 进内屋禀报苏小小去了 。阮郁闲坐着四周观望,只见窗外院中繁花似锦,室内布置雅洁朴素,墙上挂着字迹绢秀的屏轴,架上排着成堆的书卷,窗下矮几上置一古筝,处处光洁 , 一尘不染,足以显示出主人的清雅风格 。阮郁不由得对苏小小又萌生了几分敬意 。
苏小小由内室姗姗步出,她今日淡妆素抹 , 低眉含笑,与昨日的明艳判若两人 。宾主见过礼 , 对面坐下,两人谈诗论文,十分投机 。不知不觉中 , 窗外已是暮霭四合,两人话题不断 , 都有些不忍道别的心绪 。贾姨进来点上蜡烛 。不一会儿,又摆上几样精致的酒菜,于是主客边饮边谈,直到夜阑人静 。
【苏小小和阮郁】
由于回城的道路幽暗曲折,阮郁只好留宿在苏小小客房 。夜已深,阮郁在松软的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 , 索性披衣起身,踱到院中 。刚一出门,他就发现院中已站着一个人,仔细一看,原来是苏小小 , 她洗尽了铅华,披一身素衣,站在那里仰头望着天上皎洁的满月,两颗晶莹的泪珠挂在她长长的睫毛上 。阮郁一见,心中痛爱至切,悄悄上前,伸出两臂 , 拥住了苏小小小巧的身躯 。苏小小其实早已察觉到动静,但她一动不动,只
是闭上眼睛,静静地偎在阮郁温暖的胸前 。
阮郁抱起苏小小走入卧房,度过了温馨缠绵的下半夜 。阮郁惊异地发现,这个名满钱塘的诗妓,竟然还是一个噗玉未雕的处女呢!
从此,他俩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每天不是在画舫中对饮倾谈,浏览湖中绮丽的风光;就是一个乘坐油壁车,一个骑着青骢马,同去远近山峦观赏怡人胜景 。俨然象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羡煞了无数擦身而过的游人 。
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 , 阮郁的父亲在建康听到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严加看管在家中,不许他外出半步 。
阮郁走后,苏小小在家闭门不出 , 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的归来 。
一个月过去了,不见情郎的踪影;一年过去了,连一点音信也没有 。苏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绝望,终于病倒在床上 。多亏知心的贾姨悉心调理 , 疾病渐渐问愈 。为了使苏小小忘却旧愁 , 贾姨又让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 。慢慢地,西冷桥畔又恢复了往日车马盈门,络绎不绝的胜况 。
曾经沧海难为水”,有了与阮郎的那一段幽情,苏小小再也无心倾情与谁了 。她与客人仍然仅限于品茗清谈,偶尔置酒待客 , 或献上一曲清歌,绝不留宿客人 。好在能在这里登堂入室的客人也都是文雅之士,并不会有过分的要求 。
秋高气爽,红叶满山,苏小小有一天又乘油壁车出游 。在湖滨她见到一位书生模样的人 , 眉清目秀,气宇不凡,样子酷似阮郁 , 但却衣着寒酸,神情沮丧 。苏小小为之怦然心动,于是停下车来询问 , 对方见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相问,神态充满着关切,就非常拘谨的相告:“小生姓鲍名仁,家境贫寒 , 读书荒山古寺之中 , 准备入京应试,无奈盘缠短缺,无法成行 。今考期临近,我只能望湖兴叹!”
苏小小年纪虽小,却阅人已多 , 她觉得眼前这位书生必然大有前途,又貌似阮郎 , 她下决心资助他 。于是不避嫌疑地说:“妾见君丰仪,必非久居人下的人,愿倾囊相助 , 也能验证一下妾的眼光 。”
鲍仁自然是感动不已 。苏小小变卖了一些贵重首饰,给鲍仁打点了行装 , 送他上路,鲍仁频频叩谢 , 感激地说:“千秋高义,反在闺帏,芳卿之情 , 铭记在心!待我有成之日,必来叩谢恩人 。”
送走了鲍仁 , 苏小小深深体会到一种帮助别人的快乐,她明白自己对鲍仁动的不是男女之情,而更象一种母亲式的付出,并不希冀什么报答,真希望能早日得到他成功的好消息 。
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听人说起苏小小的艳名,自己碍于身份不便亲往西冷桥畔拜访 , 就在湖滨酒楼备下酒席 , 差人前往苏家请苏小小来见 。不料苏小小来了清傲的气性,端起了架势不肯应邀,一拖再拖 。经过孟浪三番五次地派人催请 , 她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慢慢来到酒楼 。
孟浪在酒楼已等得十分恼火,心想:我堂堂观察使,竟迟迟请不动一个妓女,待她来了,定要当席羞辱她一番,以泻心头之火 。等到苏小小姗姗而来,她那美艳的容貌,娴雅妩媚的气韵,立刻镇慑了在场的人,孟浪也被她迷住了,怒气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他定定神,觉得还是必要难她一难,于是指着指着窗外怒放的梅花说道:“今日雅集赏梅,就以此为题,敢请芳驾即席赋诗!”
苏小小已料到了他的心思,她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
 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
 若更分红白 , 还须青眼看!
孟浪自然明白她的诗句中 , 既隐然有讨饶的意味,又不卑不亢,恰如其份,不禁为之赞佩不已,于是宾主开怀畅饮,如逢知己 。直至夜半时分 , 才命人明灯执火,恭敬地送苏小小回家 。
苏小小就象一朵高洁溢香的梅花开在西冷桥畔,虽然赏花者甚多,然而让她倾心的却寥寥无几 。
就在次年春上,苏小小受了些风寒,因调治不及,加之心境忧郁,年仅二十四岁的她竟就这样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 。
这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西冷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她的葬礼 。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 , 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 , 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
后来,诸多到钱塘的文人骚客都自愿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于是当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个“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题着一副楹联: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