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蚕”的诗句有哪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渭川田家》唐代.王维
乡村四月闲人少 ,  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宋代.翁卷
遍身罗绮者 ,  不是养蚕人 。《蚕妇》宋代.张俞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蚕妇吟》宋代.谢枋得
春蚕到死丝方?。?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
【关于“蚕”的诗句有哪些?】
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 , 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 , 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 , 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 , 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 , 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 , 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
雉雊麦苗秀 , 蚕眠桑叶稀 。《渭川田家》唐代.王维
译文: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 。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心情 , 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宋代.翁卷
译文: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
赏析: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 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翁卷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了,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蚕妇》宋代.张俞
译文: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赏析: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 。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 , 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 , 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 。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 。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
子规啼彻四更时 ,  起视蚕稠怕叶稀 。《蚕妇吟》宋代.谢枋得
译文:杜鹃鸟于四更时分啼彻窗外,唤醒养蚕妇人起身关照蚕宝宝们,担心着这几天桑叶不够影响了蚕宝宝吐丝结茧 。
赏析:这首诗用以表达蚕妇之辛苦,将玉人和蚕妇置于同一时间内,因身份不同而苦乐不均的情况 。但评论亦认为和歌女对比起不到辛辣讽刺之效果,玉人歌舞并非自己纵情享乐,亦为身不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