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太上老君主要看什么

太上老君
简介
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 。为三清之第三位 。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 。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
北魏前称: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即老子 。约自北魏起,又称太上老君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 。亦有称其母於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 。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於混沌之气 , 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齐梁高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清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 , 居太清境太极宫 , 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 。《魏书》的《释老志》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唐代皇室 , 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 。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
文献记载
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神化格,道教奉为教祖 。
据《史记》载,老子曾为中国周代守藏史,因见周德日衰,退隐西游,不知所终 。秦汉之际,黄老道德家推崇黄帝老子为先王圣哲 , 与儒家之尧舜周孔相仿 。汉初关于老子的传言不一,司马迁作《史记》已不能确指 。此后因黄老道的渲染,老子日渐神化 , 东汉楚王英、桓帝都曾仿佛教法式祀老子 。
延熹八年(165),边韶作《老子铭》说 :“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 。”因为有这种社会传言作背景,五斗米道经书《老子想尔注》乃称“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
南北朝(420~589)时 ,南方道教崇三洞教主三清天尊,北方道教则崇老子神化之太上老君,在南朝道教所传七部经教体系中,道德天尊所说洞神部经是《三皇经》,老君所说《道德经》是太玄部首经 。唐太宗时焚禁《三皇经》,以《道德经》代之 。高宗、玄宗又先后为老子加封尊号 , 推为宗室远祖,并建太清宫专奉老子,仪规同于朝廷,而实为宗室祖庙,太上老君遂最终确定为太清境洞神教主,即道德天尊 。东汉以后,老子化身故事很多,宋元时道士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集成其说 。
《云笈七签》云,“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 。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 。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 , 生於无生,先於无先,挺於空洞,陶育乾坤 。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 。故曰:吾生於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 , 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 。浮游出虚,出入杳冥 。观混沌之未判,视清浊之未分 , 步宇宙之旷野,历品物之族群 。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
【仙家太上老君主要看什么】
墨子的著作是《墨子》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此书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 , 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 。
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墨子》一书作过注释,已散失 。如今的通行本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 , 以及《诸子集成》所收录的版本 。
扩展资料
墨家著作在六朝以后逐渐流失 , 明正统十年(1445年),张宇初奉敕,将《墨子》刻入《道藏》 。现代所传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 , 这些篇幅是因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录,才得以留传下来 。汪中将墨子书分为内外二篇,著有《墨子表征》一卷 。现存《墨子》53篇 , 记载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言行 。
自秦以后,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 , 如见于《新序》《尸子》《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战国策》《诸宫旧事》《神仙传》等等 。西汉刘向的《汉书·艺文志》将散见各篇著录成《墨子》共七十一篇 。
经历代亡佚,到宋时,只存六十篇 , 如今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 。其中已亡佚的有:《节用》下篇,《节葬》上、中篇,《明鬼》上中篇 , 《非乐》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连篇目皆亡佚 , 在这十篇中,只有《诗正义》曾提到过《备卫》此篇目,其余无可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