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红梅茶梗多吗

九曲红梅又称“九曲乌龙”,简称“九曲红”,是西湖区另一大传统拳头产品 , 是红茶中的珍品 。九曲红梅茶以湖埠大坞山所产品质最佳,其外形条索细若发丝 , 弯曲细紧如银钩,色泽乌润,茶汤色泽鲜亮,叶底红艳成朵,香气芬馥,滋味浓郁 , 具有解渴养胃 , 消食除腻,明目提神,健身祛病之功效 。九曲红梅茶生产已有近200年历史,获得过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 。
产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目录
目录
基本介绍
地域产地
品质特点
历史起源
详细介绍 PROFILE +
该由注册用户"巧笑倩兮"提供 , 版权声明 反馈
基本介绍
九曲红梅源出为武夷山的九曲,是闽北浙南一带农民北迁 , 在大坞山一带落户,开荒种粮种茶,以谋生计,制作九曲红;带动了当地农户的生产 。九曲红梅采摘是否适期,关系到茶叶的品质,以谷雨前后为优,清明前后开园,品质反居其下 。九曲红梅采摘标准要求一芽二叶初展;经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烘焙)而成 , 关键在发酵、干燥 。九曲红梅因其色红香清如红梅,故称九曲红梅,滋味甜醇、暖胃 。九曲红梅茶生产已有近200年历史,一百多年前就成名,早在1886年,就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但名气逊于西湖龙井茶 。
地域产地
产于钱塘江畔,杭州西南郊区的湖埠、双灵、张余、冯家、社井、上阳、仁桥一带,尤以湖埠大坞山者为妙品,又称九曲乌龙,属红茶类 。九曲乌龙冲饮时汤色鲜亮红艳,有如红梅,故称九曲红梅 。是西湖区另一大传统拳头产品,是红茶中的珍品 。大坞山高500多米,山顶为一盆地,沙质土壤,土质肥沃,四周山峦环抱,林木茂盛 , 遮风避雪,掩映烈阳;地临钱塘江,江水蒸腾,山上云雾缭绕,适宜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形成 。
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细若发丝,弯曲细紧如银钩,抓起来互相勾挂呈环状,披满金色的绒毛;色泽乌润;滋味浓郁;香气芬馥;汤色鲜亮;叶底红艳成朵 。九曲红梅茶系工夫红茶,品质优异 , 风韵独特 , 色香味形俱佳,是优越的自然条件、优良的茶树品种与精细的采摘方法、精湛的加工工艺相结合的产物 。其外形曲细如鱼钩,色泽乌泽多白毫,滋味浓郁 , 香气芬馥,汤色鲜亮,叶底红艳,具有解渴养胃 , 消食除腻,明目提神,健身祛病之功效,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历史起源
九曲红梅茶简称“九曲红”,也称“九曲乌龙”,源于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 。灵山生产“九曲红梅”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据说太平天国期间 , 福建武夷农民纷向浙北迁徙,在灵山一带落户,开荒种粮、裁茶,以谋生计 。南来的农民中有的善制红茶,所制红茶为杭城茶行、茶号收购 , 沿袭至今 。九曲红梅茶是浙江省目前28种名茶中唯一的红茶 。其茶外形弯曲紧细如鱼钩、似蚕蚁、芽叶长12毫米左右 , 条索紧结,表面多呈白毫,色泽乌润,若是以灵山泉水冲泡 , 但见杯中茶汤鲜亮红艳,有如水中红梅,滋味鲜爽可口,有暖胃、健脾、明目、提神之功能,其品质可与中国著名的安徽祁门红茶相媲美 。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 , 杭州沦陷 。原本销售火爆的“九曲红”,茶价暴跌,市场萎缩,茶农多以打柴度日,致使茶园荒芜,到抗战胜利尚未复苏 。解放前夕,“九曲红”产地已到了“人穷地瘦茶园荒,昔日葱茏成枯黄”的境地 。解放以后,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垦荒辟新,引进新茶种 , 建立专业队,加强抚育管理,购置制茶机械,九曲红茶生产得到很大发展 。至80年代 , 周浦地区生产茶园已达3000余亩,红茶产量达100多吨,但售价很低,每公斤不足10元,效益一直上不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湖龙井茶声誉鹊起,效益剧增 。90年代初,我镇实施“以红改绿”的茶类结构调整,虽红茶产量减少 , 但茶价仍不能上浮,荒芜茶园继续增加,至90年代中期 , 茶叶专业队解散,加工茶厂关停 , 全乡生产茶园面积已不足1200亩,红茶产量也逐渐降到30余吨,红茶生产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九曲红梅”几近湮没 。
本世纪初 , 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单家独户的传统农业正朝现代农业、市场农业、都市农业的方向演变,特色产业增效明显,农产品已由数量向质量转型 。2002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我镇茶区被列为西湖龙井二级保护区,这同样给九曲红茶注入了活力 。此时 , 茶区尚缺一家产供销一体化,农工商一条龙,科教文一起上的茶叶龙头企业,形不成一条较完整的茶叶产业链,甚至连一家专业从事该茶销售的营销大户也没有,故导致了茶园管理水平低下 , 良种更新工作滞后,加工工艺不尽规范,宣传促销缺乏新意 , 红茶经营难度很大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重塑九曲红梅茶的昔日辉煌,使这一传统名茶得以发展 , 近年,地方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 , 把它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在2000年注册了“九曲红梅”商标的同时,还以举办比赛,参展参评,抽样送检、实施项目 , 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影响,并于2003年取得了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证并获“浙江绿色农产品”称号,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高 。同年下半年又引进了外地强势企业--杭州福海堂茶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示范基地,实行“龙头+基地+农户”的现代茶业经营模式 。并以基地为中心,逐渐向周边地区辐射,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 , 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化之路,并已初见成效 。
九曲红梅茶简称“九曲红”,也称“九曲乌龙”,源于福建武夷山的九曲溪 。灵山生产“九曲红梅”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据说太平天国期间,福建武夷农民纷向浙北迁徙,在灵山一带落户,开荒种粮、裁茶,以谋生计 。南来的农民中有的善制红茶,所制红茶为杭城茶行、茶号收购,沿袭至今 。九曲红梅茶是
浙江省目前28种名茶中唯一的红茶 。其茶外形弯曲紧细如鱼钩、似蚕蚁、芽叶长12毫米左右,条索紧结,表面多呈白毫 , 色泽乌润,若是以灵山泉水冲泡,但见杯中茶汤鲜亮红艳,有如水中红梅 , 滋味鲜爽可口,有暖胃、健脾、明目、提神之功能,其品质可与中国著名的安徽祁门红茶相媲美 。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杭州沦陷 。原本销售火爆的“九曲红”,茶价暴跌,市场萎缩,茶农多以打柴度日,致使茶园荒芜,到抗战胜利尚未复苏 。解放前夕,“九曲红”产地已到了“人穷地瘦茶园荒,昔日葱茏成枯黄”的境地 。解放以后,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垦荒辟新,引进新茶种,建立专业队,加强抚育管理,购置制茶机械 , 九曲红茶生产得到很大发展 。至80年代,周浦地区生产茶园已达3000余亩,红茶产量达100多吨,但售价很低,每公斤不足10元,效益一直上不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湖龙井茶声誉鹊起,效益剧增 。90年代初,我镇实施“以红改绿”的茶类结构调整,虽红茶产量减少 , 但茶价仍不能上浮,荒芜茶园继续增加,至90年代中期,茶叶专业队解散,加工茶厂关停,全乡生产茶园面积已不足1200亩 , 红茶产量也逐渐降到30余吨,红茶生产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九曲红梅”几近湮没 。
【九曲红梅茶梗多吗】
本世纪初,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单家独户的传统农业正朝现代农业、市场农业、都市农业的方向演变,特色产业增效明显,农产品已由数量向质量转型 。2002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我镇茶区被列为西湖龙井二级保护区 , 这同样给九曲红茶注入了活力 。此时,茶区尚缺一家产供销一体化,农工商一条龙,科教文一起上的茶叶龙头企业 , 形不成一条较完整的茶叶产业链,甚至连一家专业从事该茶销售的营销大户也没有,故导致了茶园管理水平低下 , 良种更新工作滞后,加工工艺不尽规范,宣传促销缺乏新意,红茶经营难度很大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重塑九曲红梅茶的昔日辉煌,使这一传统名茶得以发展,近年,地方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把它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在2000年注册了“九曲红梅”商标的同时,还以举办比赛 , 参展参评,抽样送检、实施项目,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影响 , 并于2003年取得了省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证并获“浙江绿色农产品”称号 , 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高 。同年下半年又引进了外地强势企业--杭州福海堂茶业生产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示范基地,实行“龙头+基地+农户”的现代茶业经营模式 。并以基地为中心 , 逐渐向周边地区辐射,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化之路 , 并已初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