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的全诗和诗意是什么?

《示儿》的全诗和诗意是什么?《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全诗原文: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诗意: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对儿子的临终遗嘱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著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 *** 是何等执著、深沉、热烈、真挚 。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 , 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讯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全诗和诗意是什么?《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诗意:诗人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 , 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 。春暧花开时节,他在江畔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春光烂漫的时候,在江边独自散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 心中的喜悦心情忍不住随着这大好春光一起蓬勃旺盛起来 。黄四娘家门前的小路已被杂花布满,花团簇簇,将枝头压弯 。眼前是五彩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地飞来飞去,耳边有黄莺的清脆悦耳的轻啼 。一切都充满著一种鲜活的生机 , 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其中 。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 , 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也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 , 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 , 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 , 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 ,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 , 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 , 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杜甫在“花满蹊”后 , 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 , 景色就秾丽了 。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 , 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 。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 。“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 。“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 。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 。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 。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浑然天成,杜甫则与之异趣 。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 。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 。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 。
示儿 这首诗和诗意 陆游写的示儿
南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乃翁是老人自称 。)
诗译: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 , 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著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 *** 是何等的执著、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
古诗《江南》的诗和诗意是什么?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②,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
[注释]
① 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
②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
[解说]
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 。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 , 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东汉仍设有乐府 。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 。全诗格调轻快 。犹如一幅曼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的鱼儿在嬉戏,还有那水上愉快地采莲的男男女女,闭上眼 , 采莲的女温润柔美的歌声仿佛萦绕耳旁 , 滑进你的心间 。那么秀丽的江南风光!那么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小船儿轻轻的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读完此诗,一股夏日的清新空气迎面扑来 。我们隐约感受到了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自己的心情也随着轻松起来 。
全诗语言简练、朗朗上口是儿童初学诗品的佳作 。让我们和江南的采莲人一起一边采莲一边愉快的吟送这首诗吧!
赏析:
全诗有如一轴碧绿曼妙的画面,却时而有采莲女温润欢乐的歌声送进你的心间,宁静而又生动!心情随着采莲女欢乐的步调刹那间变得轻松起来,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一望无际的翡翠般的莲叶,莲叶下无拘无束嬉戏的小鱼儿,让你觉得所有世事浮云,功名利禄早已模糊了,伴你的只是那夏日清新的空气和安宁恬静的淡泊情怀 。
此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塞下曲全诗和诗意?塞下曲 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塞下曲全诗和诗意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
没有月光的晚上,鸿雁受到惊吓纷纷飞往高高的天空,原来是单于趁著黑夜,带着他的部众逃走了 。英勇的将军打算率领行动敏捷的骑兵追击,但这时候纷然落下的大雪,使得弓箭和配刀上都堆满了雪花 。
古诗 赠汪伦 全诗和诗意赠汪伦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
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 , 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句的动人力量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 , 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
示儿全诗和译文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讯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剑外忽传收蓟北”的全诗和诗意分别是什么?“剑外忽传收蓟北”的全诗和诗意分别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 , 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
注释
⑴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 , 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 , 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
⑶涕:眼泪 。
⑷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
⑹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与妻儿一同 。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
⑼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 , 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 , 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 , 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 ,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 , 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 , 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 , 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 , 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 , 这是惊喜的更高峰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 , 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却看”就是“回头看” 。“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 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日”,指晴朗的日子 , 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诗人的惊喜达到 *** ,全诗也至此结束 。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 。“巴峡”与“巫峡” , “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 , 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 , 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 , 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 。“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 , 又描绘实境 。从“巴峡”到“巫峡” , 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 , 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 , 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讯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 , 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下面是我整理的古诗《示儿》的诗意是什么?欢迎阅览 。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翻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 , 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鉴赏:
【《示儿》的全诗和诗意是什么?】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 , 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 , 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