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衣巷的古诗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鸟衣巷》的古诗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译文: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 , 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了平常百姓人家 。
《鸟衣巷》作品赏析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此诗凭吊昔日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 , 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
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 , 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
全诗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 含着深刻的寓意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乌衣巷
【鸟衣巷的古诗】
原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 , 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 , 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
作者:唐·刘禹锡
扩展资料:
乌衣巷在南京白鹭洲公园西、夫子庙文德桥南,因三国孙吴都城穿黑衣的卫戍部队驻此,因被称为乌衣巷 。六朝时成为商业区和王公贵族的住宅区,左右东晋政权的王、谢家族亦居于此 , 其子弟因此被称为乌衣诸郎 。现乌衣巷仅是古乌衣巷的一部分 。
诗的前两句描写环境 。昔日人来人往的朱雀桥边,如今开满了野花;本来是高门士族聚居区的乌衣巷却在斜阳残照里呈现出日薄西山的情景 。诗人选取了“野草花”和“夕阳斜”这两种富于象征意义的景物 , 来表现乌衣巷冷落寂寥的景象 。
三四句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乌衣巷上空正在归巢的燕子,那过去栖息在“王谢堂”前檐下的燕子,如今飞入的却是“寻常百姓家”了 。诗人抓住燕子寻归旧巢的特点 , 暗示出乌衣巷的盛衰巨变,在对景物的继续描绘中,抒发了诗人沧海桑田的感慨 ,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