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乌衣巷的诗意_乌衣巷阅读答案_作者刘禹锡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
答案:
(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
(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
(3)《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叙)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析)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评)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 。
头二句以此桥名、巷名为对,实在是妙手天成 。妙对更妙在不落痕迹地融入了诗人对世界的感觉: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 , 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 。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 , 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 。妙处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妙处可以改变方向和方式,甚至把原先的妙处变作新的妙处的背景 。诗人一点灵感 , 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 。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 。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 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 。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 , 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 , 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 , 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自有其深意所在 。
乌衣巷古诗译文【古诗乌衣巷的诗意_乌衣巷阅读答案_作者刘禹锡】
①乌衣巷:故址在今南京秦怀河南朱雀桥边,本孙吴卫戍部队营房所在,兵士 住宅区 。
②朱雀桥:又名朱雀航,是秦淮河上的浮桥,面对正南门朱雀门,故名 。东晋太宁二年 (324)以后,以 船舶连接而成,长九十步,宽六丈,是京城内交通要道 。
③ 王谢: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
④花:此为开花之意 。作动词 。这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 。诗人从“金陵”城中选取两个极有代表性的
地名“朱雀桥”与“乌衣巷”领起一、二两句,对偶天成,色彩斑斓,既能标
帜金陵的地理环境,更能激发关于六代繁华的联想 。然后将“野草花”、“夕
阳斜”两种荒凉景象和这两个显赫地名联结起来,于强烈反衬中蕴涵异常丰富
的暗示,引人深思 。前两句写静景,“静”得凄凉 。后两句 , 于“野草花”、
“夕阳斜”的静景中添入燕子飞来的动景 , 以动形静,更见凄凉 。燕子不仅是
候鸟,还有“喜居故巢”的习性 。诗人抓住这一点,与一、二两句关合,写出
了两个警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加唐汝询《唐诗解》所说:“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 , 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 。”
全诗不正面落墨,只选两个地名,用野草、斜阳、旧燕渲染 , 而王朝兴替、
人世变迁的深沉慨叹,已见于言外 。辛弃疾《沁园春》云:“朱雀桥边,何人
会道 , 野草、斜阳、飞燕?”抓住此诗的主要特点推此诗为绝唱,确有见地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 。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 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 。头二句以此桥名、巷 名为对 , 实在是妙手天成 。妙对更妙在不落痕迹地融入了诗人对世界 的感觉: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 。又似乎在以 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 , 已是门庭冷落,车马 稀疏,荒草没径了 。妙处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妙处可以改变方向和方 式,甚至把原先的妙处变作新的妙处的背景 。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 燕子阅尽世事沧桑 。晋朝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此,明 年故复来者 。其将逝,剪爪识之 。其后果至焉 。”诗中正是抓住燕子 有辨认和复归旧巢的本能,从有理中写出无理,从无理中隐含深理 。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旧燕,不可能那么长寿、也不可能代代相续地飞 回原地方 。但诗可以凝缩时间,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它奇思独具地以 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 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 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 。由此写成的诗句是千古名句,由此 写出的燕子也是极有历史深度的千古名燕 。这就难怪如《江南通志》 所说,人们在乌衣巷上指认为王谢故居的厅堂匾额,题上“来燕”二 字了 。
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
出处《乌衣巷》——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扩展资料
1、《乌衣巷》创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 , 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
2、《乌衣巷》鉴赏
《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 , 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 , 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 , 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 , 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