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苏州园林的特征有哪些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艺术是最具包容性、涉及面最为广泛的一门设计艺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 ,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代苏州园林的特征,欢迎阅读!
古代苏州园林的特征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 , 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 。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 , 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 。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 。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 。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 。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 。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 , 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 , 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
 苏州园林是中国十大名胜之一 。早在春秋时, 吴国始建姑苏台、馆娃宫等为苏州园林建筑的开始; 东晋时顾辟疆所筑辟疆园是江南最早的私家园林 。五代时,钱元轩在苏州?好治园林?,南园(已废)及现在的沧浪亭即始建于此时 。北宋末年 , 宋徽宗好奇花异石,在苏州广为采运 。在长期封建社会中 , 苏州园林迭有兴废,清末,有记载可查的大小园林有270多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 。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其中著名的有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
 以拙政园 , 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24次全体会议通过"苏州古典园林"增补名单--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藕园、退思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园林模拟自然景色, 利用水面、奇石和花木 , 吸收了文学、国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技巧手法,通过理水、叠山、绿化、建筑、陈设、装饰等形成建筑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咫尺山林意境,具有独特风格,集中表现出我国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 。其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在当今世界上为任何地区所少见,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 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
 回避倾轧的官场、喧嚣的尘世,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道家的哲学、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 。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 , 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 。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苏州园林虽小 , 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 , 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 , 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 。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延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
苏州园林布局上的特点
 宅与园的两种组合形式
 住宅和园林的位置如何组合?大致有两种形式 。
 一是前后布局形式 , 前宅后园 。此类园林多是大型宅园,前后进深较大,占地面积广,形成后花园 。如拙政园和留园 , 怡园原也为此形式,因城市建设之故,住宅部分已不存在 。
 二是平行布局形式,大多为东宅西园 。此类园林多是中型宅园,前后进深较?。?嫉孛婊?膊淮螅?缤?υ啊⒁掌缘?。耦园的布局较为特殊 , 由于地形东西宽,南北较浅,采用了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别布置在两侧的形式,这也是园主夫妻隐逸归田、情真意笃的心态表现 。因?耦?与?偶?谐音,指夫妻;?耦?又具有偶耕归隐之意 , 故取名耦园 。
 住宅的布局和中国古代建筑宫殿、衙署、寺庙、宗祠的布局形式相同,有着明确的中轴线,建筑以?院?为中心 。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安全、防风、防沙,更重要的是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 。建筑均匀对称布置 , 给人以平稳、齐整的感觉,反映了封建社会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儒家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趣 。典型的实例为网师园的住宅部分,住宅坐北朝南,前有东、西两侧巷门,并和南面的照壁围合成广场 , 照壁前东、西种植两株象征门第高贵的盘槐,气势非凡 。广场上可停轿、歇马,两侧墙上嵌有拴马环 。住宅共四进,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花厅(女厅) 。由门厅至花厅,不但室内地面逐渐升高,屋脊也逐渐提高 , 反映了世俗追求的?步步高升?的心态 。
 封建士大夫认为天地是万物之本 , 追求?天人合一?,与自然山水景色共生共息 。因此住宅严谨、规整的环境完全不能达到追求自然之趣的要求 , 以山水为主题 , 自由、不对称的布局形式就成为园林布局的必然选择 。它和住宅两种不同格局和内涵的布局方式组成一起,满足了园主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精神上的寄托 。
 苏州园林布局形式多样
 苏州园林的布局形式,各个园林因规模、地形、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规模较大的园林把全园划分为若干区,各区都有风景主题和特色,这是我国古典园林创造丰富园景和扩大空间感的基本手法之一 。苏州园林景区的划分注重层次分明 , 曲折开朗配合,形成富有变化和对比的景色 。由于山、池所占面积较大 , 大都将山池所在的一区位于园林的中心位置,作为主要景区 。山池北面或南面堆山,山上林木葱郁,有亭翼然,水池另一面为园林主要厅堂,是主要的观景点 。亭、廊、榭、楼、阁和庭院都围绕水池布置,建筑面向主景,当人环行于园内时 , 感到景色不断变化,有?步移景换?之趣 。以水池为中心,虽然建筑围绕水池呈散点式布置 , 但水池纵向和横向的建筑位置大都呈对应关系,构成相对均衡 。而又主次分明,具有?向心?的空间形态 。如拙政园中部水池南远香堂和水池北土山上雪香云蔚亭互为对景;水池东梧竹幽居和水池西月到风来亭互为对景 。四座建筑大小不同、形式各异 , 构成了主次分明、生动、自然的组合关系 。
中国古典园林的未来发展
 基于一般的常识,应当说 , 园林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项目有其相似的一面 。这里所说的相似,指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小品、园林建筑、如亭、廊、园路、栏杆、景墙、铺装、景桥、驳岸等所使用的钢筋、水泥、木料、砂、石子方面的建筑材料相同,及由此所套用的施工规范相同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 , 园林绿化工程中包含着土建部份 。对于如何实现园林绿化工程土建部份的质量把关,作为工程监理,毫无疑问必须熟悉与掌握土建部份的施工规范,对于较大的园林建设项目 , 还必须相应配备土建方面的专业人员 。然而 , 园林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相比,尽管有其相似的地方 , 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 有些方面甚至是质的区别 。正是这些区别,构成了园林绿化工程独有的特点 。
 去年的圆明园防渗工程在社会上引发了很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该不该铺设防渗膜以及铺设后究竟有没有生态危害 。我想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争论,冷静下来分析的话,它本身反映的是一种社会进步现象 。设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几年前,恐怕不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这个事情本身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
,从我国现行管理体制方面分析,圆明园这次事情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讲有其必然性 。在英文文献里有?Environmental Governance?这么个词组,讲的是?环境治理?或?环境治道?问题 , 它说的是针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在环境政策的设定、形成与实施过程中 , 政府、企业、市民(包括NGO/NPO)以及地方自治体等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各自所起的作用 , 在此姑且称其为环境治理框架中的角色行为 。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在环境治道过程中,单靠政府的方针政策 , 甚至以至技术上的措施是不够的,而是更加强调行政部门(代表政府,有时是多头平级或上下多级政府)、经营管理者(有时是分离的)、市民(具有环保意识)以至专家学者(包括各个专业的,它涉及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等各个关系主体价值判断的交织、碰撞与磨合 。在这里,政府与只是提供一种平台 , 以另外一种身份来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达成相互之间的对话、协作和理解 。拿这次圆明园的事情来看,我们缺少这种?闭锁环?或者尚没有形成?链条? , 缺少事前的?酝酿?过程 。因此,在各种关系尚未理顺的情况下,即使避免了?这次事件? , ?下一次事件?接着发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具体操作?事件?的管理者、导致?事件?发生的经营者,出于管理便利和经营成本的考虑,追求?效益?和?效率?是应该的,但是如果放在?平台?上去?碰撞?,也许就要修正原有的方案或目标了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这种环境治理的运营机制 。
 第二,从科学原理上讲,人们在对待自然环境类景观的修复和管理时,首先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 或者说认识尚不到位 。恢复生态学里有个词组叫?Ecological Mitigation?,讲的是在做生态工程时,需要尽量?缓和?或?减轻?工程本身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觉得 , 今后在我国的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就要多做?缓和?或?减轻?的工作,并强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这是因为,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传统的乡土自然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冲击 。人们在享受舒适方便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这种?破坏性建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所以,重新审视乡土自然的价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乡土自然作为一种次生自然,其生态学上的价值也不可忽视 。长期以来,乡土自然的形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得以维持下来 。这在生态学上属于一种良性的干扰过程 。放弃对乡土自然的适当管理,中止这种干扰过程,有可能导致乡土自然本身在生物多样性上出现危机经年累月已经适应了乡土自然环境的一些所谓人里生物种,诸如许多伴人植物或昆虫 , 有可能从此消失或灭绝;另外,涉及到生态工程,恐怕还需要考虑?历史景观?和水系组成等要素,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 。
 第三,从技术层面讲,或许可以寻找到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防渗膜?技术 。事实上,?防渗膜?本身并不存在过多不合理的技术环节,关键要看这种技术究竟是用在什么地方,或者说在什么前提或情况下使用 。在这里,笔者有意介绍一种河道治理的近自然型施工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乡水系河道与湖水的治理大多采用衬砌的方法,就是说在河岸及河底、湖底铺以水泥或石头,取代以前的土壤 。衬砌的方法有其施工快捷,整齐划一等特点,如果单纯就防渗和护岸功能本身而言,这种方法有其合理性 。但是这样的工程往往耗资巨大,而且一般认为这种河道衬砌阻止了水渠与自然界的交换,让它变成了一个人工制造的水泥池 。比如北京大学李迪华就认为这种做法至少存在以下四个弊端:即其一,在以水泥石料修葺的河道中,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生物生长非常困难 。长此以往,河水将失去自净能力,水质可能恶化;其二,砍掉两岸树木,会导致河水受阳光影响而水温变化过大,不利于水中生态平衡的建立 。特别是高温季节来临时,容易使传染病菌孳生;其三,没有天然植物作为屏障,会使岸边的垃圾轻易入水,造成污染;其四,水中生物少,岸上又缺乏天然植物 , 直接影响沿河野生生物种类 , 如水鸟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保证预期的治水效果和不破坏原有水系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如何寻找到一种替代施工技术作为上述衬砌方法的补充,这样既阻止了河(湖)水渗漏,也不会改变河道周边的景观,同时也可以缓解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过程 。
 在日本,有一种利用树木枝桠进行河道治理的近自然型施工技术,即所谓的枝桠沉床施工技术 。它属于一种亲水作业施工方法 , 特别对水流平缓的城乡水系河道或湖底治理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这项技术的初原型始于荷兰,日本自明治时期引入,后来在实践过程中参考了德国和瑞士等国的做法并经过不断改进,已比较完善与成熟 。此项技术的优点是施工过程比较简单,成本低,耗资少,经久耐用 。它的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利用了树木枝桠等自然素材,所以也被称为近自然型施工技术 。这种技术比较适合用于治理水流平缓的河道或湖底 。由于沉床具有柔软性,可以顺应河床或湖底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点是区别于衬砌施工的优势所在 。另外,把树木枝桠等具多孔质缝隙的材料置于河床以后,可以形成各种小动、植物的栖息场所和生长空间 , 因而能够起到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同时树木枝桠的自然分解对水体也够不成污染 。
事实上,国内民间在小型河道的治理上也有一种类似于上述的近自然型施工法的土法技术,即顺流铺衬一些树木的枝桠和稻草,也可以起到了相应的防渗护岸作用,但它在技术上缺乏规范性,也没有相应的施工工艺流程,而将要引进的技术是符合规范和工艺流程的整体配套技术 。除了枝桠沉床施工技术以外,还有用于护岸的施工技术,如卵石枝桠施工技术、柳枝施工技术、枝桠栅栏施工技术、捆柴栅栏施工技术等 。上述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除了用于一般的城乡水系河道湖底治理之外,还可以用于暗渠排水工程、农田土地改良、公园施工以及公园造景甚至海岸加固等 。与衬砌施工相比,显然它在原材料上由于使用的是廉价的枝桠和砾石,考虑到劳动力成本等因素 , 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这种近自然施工技术的大益处就是能在河道水流边缘处形成所谓生物活动过渡带 , 为昆虫和鱼类提供适的生息场所,重要的是能够使整个流域的生物廊道连结起来,形成更加广泛的生态回廊 。同时也可以达到恢复河畔湖岸植被的目的,从而维持湖岸与河道的亲水环境和景观,为人们提供水边休闲活动 。
猜你喜欢:
1.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
2. 苏州皇家园林有哪些
3. 古典园林的审美趣味是什么
4. 古典园林的建筑结构是什么
5.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
6. 苏州园林课文分段
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以拙政园为例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苏州古典作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苏州园林总体特点,欢迎阅读!
苏州园林总体特点
 1、借景的造园手法
 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 , 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 。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 , 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 。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 , 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 。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 , 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 。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 , 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 。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 , 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 。
 2、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 , 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 , 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
 3、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 , 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 , 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 , 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是伟大的历史建筑物!
 4、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 , 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 , 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
苏州园林主要的景点简介
 苏州园林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古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 , 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
 苏州园林 沧浪亭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 。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所谓自然 , 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 , 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 。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 , 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 , 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 。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 , 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 , 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 , 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
 苏州园林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 , 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
 苏州园林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 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 。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 , 尢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
 苏州园林 网师园
 网师园 , 地处葑门内阔家头巷 , 后门可达十全街 。全园占地约八亩余,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 , 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 , 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 , 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
 网师园原称?渔隐?,清代宋宗元购之,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思?谐音,更名?网师园? 。
 苏州园林 怡园
 怡园 , 地处旧城区中心人民路中段 。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 , 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
 全园面积约九亩 , 东西狭长 。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 , 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 , 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 , 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 , 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 。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 。池北假山 , 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而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 。
苏州园林的文化意味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源远流长,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 , 代表了中国江南园林风格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古典园林甲江南?之誉 , 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 。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 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 , 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
 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 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 。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 , 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现存名园十余处 , 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苏州古典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 , 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古典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3]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 。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 。苏州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 , 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 , 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 就称为园林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 , 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与?苏州古典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 , 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 , 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 。最盛时期 , 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 , 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 。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 , 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
 苏州古典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 。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 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 , 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 , 立体的画? 。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 , 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 , 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古典园林虽小 , 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 , 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 , 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 。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
 苏州古典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 。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 , 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 , 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 , 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 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古典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摹 。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古典园林? 。1978年4月,时任英国保守党领袖的撒切尔夫人来苏州访问游览拙政园,在经过?别有洞天?时,留下了经典的瞬间:深邃的月洞门仿佛一条时空隧道,连接起东西方的友谊 , 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
猜你喜欢:
1. 苏州园林反思总结
2.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总结
3.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范文
4.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报告简单
5. 苏州园林沧浪亭实习总结报告
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 借景设计方法是我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造园造景手法,旨在于收无限于有限之中,以小见大 , 以有限中见无限,丰富园林内容与层次,使之在形状、声音、色彩和香味上能凸显艺术创作品味、丰富画面构图因素,从而让景色更具有独特的风情与魅力 。这篇文章以苏州四大名园的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 , 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一定的分析参考 。
关键词 :苏州园林;拙政园;借景
Abstract:Theborrowing design method is a kind of gardening landscaping technique which ismore commonly used in the classical private garden art in China. It aims tolimit the unlimited to the limit, to see the small, but see big, to limit theinfinite, to enrich the garden content and level. In terms of shape, sound,color and aroma, it can highlight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enrich thecomposition of the picture, so that the scenery has a unique style and charm.This paper takes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Suzhou's four famousgardens as an example. It discusses the design method of Suzhou gardens andprovides a certain analytical reference for contemporary garden design.
【古代苏州园林的特征有哪些】
?
Keywords: Suzhou Garden; Humble Administration Garden;Borrowing Landscape
?
前言
在如今人人都沉浸在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的时代里,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产品日益成为人们所必需的生活用品 , 几乎人人都已离不开它们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便利 。书籍、园林又或者是悠闲的田园时光似乎逐渐被当代潮流所推开,压力、浮躁、不安也逐渐笼罩在日夜奔波的人们中,使得人们逐渐失去了静静观赏园林景色的兴致 , 又或者是不愿看书陶冶情操的安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州园林所独有的安定静谧、意境深远的魅力显得尤为珍贵 。它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自我的心窗 , 使之豁然开朗 。它不仅能生动有力的为人们勾勒出一幅优雅大气的画卷,洗涤人们因压力而浮躁的心灵,放缓因快速发展而逐渐加快的脚步,又或者是灯火通明下疲惫不堪的躯体;也能呼唤人们回归大自然 , 享受大自然,体会古人们给现代人留下的智慧结晶,传承和发展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 使其在大千世界里不至于被遗忘、被忽视、被丢弃 。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都被广大学者所研究 。而“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更是借景设计方法中重要的立论,也是造园造景手法的原则和手段[1] 。国内关于借景设计方法的文献很多,从明末造园家计成所编撰的园冶到现代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所发表的文章都有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完整论述,从最初的文学诗词绘画对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到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追求,每一时代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都有新的见解和认识 。至今都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研究,所以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已经是相对成熟而又丰富,却仍具活力 。
本文主要在大量阅读历史文献与实地考查的基础上 , 通过总结、归纳、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对园林借景设计的内容以及拙政园的借景设计方法进行概括整理 。通过分析总结 ,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概念以及内容;2)园林借景设计方法在园林中如何表现出来;3)分析拙政园中的借景设计方法 。以期为园林赏析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1园林借景设计方法概述
1.1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概念与内容
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提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观点,是其明确指出在造园造景手法中颇为精彩的观点 。而文中也详细的阐述了借景设计方法,所谓“借” 是指将园林外部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等巧妙的融合,进而增加景深,丰富层次,演变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景观,使园林内外景观相得益彰或融为一体 。由于其巧妙的功能 , 可以增加艺术趣味,丰富画面构图,使形状、声音、色彩、香味等方面的外在因素能够引入场景空间,使画面更具特色和变化 。
园林借景种类一般可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 。借助水面或镜面映射、反射物体形象的景观方式为间接借景 。这种借景方式可以使景观视觉意义深远 , 能够最大限度的丰富自身表象以及周围景致,组合成一幅优雅动人的自然景观 。
园林借景内容可分为借声、色、形、香组景等 。1)借声组景:近可借鸟儿歌唱、蝉虫鸣叫、山谷泉声、鸡啼狗吠,远可借庙宇的晨钟暮鼓 , 春天可借黄莺鸣柳、浪海涛声,秋夜可借残荷夜雨、雨打芭蕉,这些皆为借声组景的典范 。2)借色组景:借旭日的光辉或借夕阳的余韵,又或借桃柳的鲜艳,借荷塘的碧绿,还可借丹枫的火红 , 借飞雪的素银等 。3)借形组景:借水中塔影、山形起伏、树影斑驳、丹枫似火、雁阵鹭行等 。这些都是借形组景的运用 。4)借香组景:借助园林植物的芳香构图添景 。如古代园林池塘中很是喜欢种植荷花,一方面是取其形状和色彩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是赏其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又譬如拙政园中冬借雪香云蔚亭赏梅,那散发的阵阵幽香何不是借香组景的应用呢?5)借景还可以借自然景观、自然风光等物;也可借人如春日踏青、竹林弹琴、远浦归帆等 。
园林借景设计重视人与自然的巧妙融合、和谐相处,实现艺术形式与思想境界上的共同美感 。它给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带来了无限的景色,使我们沉浸在唯美而丰富的景色中,不由得赞叹古人智慧之巧妙,大自然美景之深邃 。
1.2古今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
明末时期,一本不朽的造园方面的著作——《园冶》在我国诞生了,该书极为详尽的论述了有关借景设计方法的理论及造园实践意义 。
《园冶》开篇为《兴造论》和《园说》,在其叙述中,借景篇是专门叙述造园艺术的思想,巧于因借 , 精在体宜更是一书中颇为精彩的论断,也是全文的精华所在 。
“因”是指因果关系 。《园冶·相地篇》中提出水涧绝径处架设桥梁,飞岩悬崖处铺设栈道的观点,其中“绝涧”“飞岩”为因 , “梁”“栈”为果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 。因的主要表现是就地审视 , 因地制宜 。而借是园林最重要的 , 它的原则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好的事物就要尽收眼底,不好的事物就要屏蔽,如果能够巧妙的因地制宜,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
?《园冶》并不强调其观念之新,而是主要处理平凡的经验和格言短句,以平常的修饰语加之论述 , 让我们被引入造园者的心里,感受她巧妙的设计构思 。它不仅仅提供一种借景的方式,而且创造了一个思维过程的途径,让我们深刻认识借景是园林中最重要的 。
而现代亦有园林艺术家陈从周,他发表的《说园》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 。它为园林美景奠定了基调:造园最重要的是要借景[2] 。
借景即园内看园外景 。关于这种景象,陈从周先生曾分析并指出借景即园外的对景 。若园子外面没有景色可借,则通常采取园子内部的对景[3] 。譬如拙政园晚翠月洞门中有枇杷小园,透过此门,正好看见枇杷园外假山上的雪香云蔚亭,这就构成了绝妙的对景 。
从明末时期到现代,关于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论述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在新时代亦提出了一种新鲜的论述:借景是一种游走性思维,需要自己感悟造园者的精心设计[4] 。这样的观点以新颖潮流的方式脱离了学者专注于讨论各文献中若干片语和想法重要性的基本框架,构建我们对新的借景设计方法的分析感 。
2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分析
因受中国山水画、诗歌和传统文化等的影响,苏州园林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也讲究对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追求,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创造 , 使苏州园林在古典私家园林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在苏州园林中园林借景设计方法旨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无限的意境,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巧妙的借取园外景物,丰富园林景观艺术情境 。以下便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 。
2.1通过借景种类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来阐述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2.1.1直接借景
①远借
说起远借,要数苏州拙政园内眺望北寺塔的经典案例 。在去苏州园林实地调研时,我站在园中 , 看见水池里有塔的影子 , 以为塔会在园中,本来想过去攀爬,谁知道塔居然在园外,很是惊讶,这大概就是远借的巧妙吧,这里也因此成为了著名的景观 。我感慨古人这种借景方式的别具一格,为拙政园美景增添了一丝趣味;也感叹古人造园造景的智慧与品味 , 为今后的拙政园描绘了一幅蓝图;也感动他们对古典私家园林做出的贡献,使得今后的人们能够一览古人的风采 。
苏州园林大部分都是封闭式园林,园主为了在城市中能够取得一方安隅之地,往往堆建高高的围墙,这就给远借带来了困难 。于是他们设想如果能够设立具有一定高度的观赏点,那么是否可以远借园外优美的景观呢?因此便有了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亭即借助假山等视景点,使视线越过围墙的限制远观园外优美的景色,这实在构思精妙 。我不由得赞叹古人心思之巧妙 , 以至于现在都久久不能忘怀 。
②邻借
说起邻借,要数苏州拙政园的宜两亭最为精彩 。据说,宜两亭的建造是因西园所属者想在亭中观赏中园景色而动工的,而中园所属者也可在中花园里眺望亭阁耸然的情境 。那西园借亭观景,中园借亭入景,实在妙哉 。又如园主把绣绮亭建在远香堂东侧假山之上,紧紧的邻靠着枇杷园,在绣倚亭内可往下观赏枇杷园内的美景,也可以眺望见山楼的池水亭榭,而枇杷园内的借景则是依靠着雪香云蔚亭的美景 。这些景色是互相邻借的典范 。再譬如拙政园全园分割成东园、中园和西园三个子园 。这三个子园之间,皆用漏墙和水波廊进行分割,又相互借景 。这样利用借景设计的方法,让小小天地浩如缥缈,实在妙哉 。
③仰借、俯借
要说仰借和俯借的经典案例,那得是拙政园西部的浮翠阁 。因坐落在西山之上 , 它可以说是观景的制高点,从周边的留听阁、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一带可仰观浮翠阁立于云巅的景色,也可从浮翠阁来俯视周边各个景点,体验不同景观带来的多面感官 。园子虽然小巧,但构景布局丰富、建造亭阁精细、寓意意境深远,使人在小园之中能够体验、感知、感悟这广阔世界,看到古人智慧的风采和巧夺天工的精妙 。
2.1.2间接借景
因苏州园林大都筑有高高的围墙,使得园林面积更加小巧,园主为了能够扩大园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通常会采取镜借 。它不但使园内的景色映入镜中,增加景深层次,化实为虚,而且也把实在的景观引入镜中,令人产生新奇之感,使我们共游幻像之中 。
拙政园中的香洲就恰恰运用了这样的借景设计方法 , 一进舱门,迎面相迎的是一块明镜,它照映出对岸倚玉轩一带的水景,荷叶袅袅,绿树葱葱 。镜面上有烟波划船的匾额,令人感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和动静结合 。往得真亭游走,那里嵌有一大片的镜子,使所有游走的旅客都忍不住探索其优美的花园 , 这或许就是镜像空间的虚实吧!
2.2通过借景内容借形、声、色、香组景来分析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计成在《园冶》中提出园林妙在借景 。因者是就地审视,因地制宜 , 借者是不限园内外的美景,这种随时间地点因借的做法 , 大大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以有限中见无限,丰富园林内容与层次 。而借景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 。
①借形组景
通过借景把园内建筑群体组合而成的空间,池水亭榭,山石树丛等作为画面的近景和中景处理;将远处青山流水等园外景物作为画面的远景引入画幅中来,组成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优雅协调统一的观赏面[5] 。譬如拙政园借景北寺塔的巍峨雄伟,园内水池中倒影着塔影;梧竹幽居亭借园洞门的妙处 , 观一年四季变化 。春借迎春花的飘扬,夏借荷花的点缀 , 秋借竹子的笔直,冬借冰柱的晶莹 。如此巧妙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形组景的方式吗?
②借色组景
若漫步在拙政园里 , 春天我们可以在绣倚亭里赏杜鹃 , 那漫天的火红会映照天地的广阔,湖水的清澈;亦可以在海棠春坞里品赏海棠风韵,那粉红的花骨朵盈盈绽放,风一吹零星几朵脱落 , 那满地的花香正告诉我们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又或者秋天我们可以在待霜亭里赏枫赏桔,坐在假山的亭子里,欣赏着桔子红了,枫叶红了的秋景 , 品味着诗情画意;如此曼妙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色组景的方式吗?
③借声组景
园林设计中通常喜欢巧妙地运用自然界的各种声响,特别是利用能够激发人们情感 , 引起共性怡情养性的声音来创造别具一格的艺术空间[6] 。譬如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因它有两个侧面是临水的 , 恰巧可在池内种植荷莲,绵绵雨天可在此体验残荷夜雨的曼妙诗意;又譬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此处种植有荷、竹、芭蕉等植物 , 可以在此感知听雨入秋竹的清脆悦耳;又可借雨打芭蕉来营造匠心独运、艺术浓郁的意境;如此诗意的景色不正是运用了借声组景的方式吗?
④借香组景
在苏州园林中借助园林植物的芳香,为景观增添优雅 。譬如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周围水池种植了荷莲,一方面是取其形状和色彩的观赏价值 , 另一方面是赏其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又譬如拙政园中冬借雪香云蔚亭赏梅,那散发出的阵阵幽香不正是借香组景的应用吗?
2.3通过园林借景方法和手段来浅谈拙政园借景设计方法
自然万物中可因借的对象非常广泛 , 需要更深层次的修饰来避免一些枯燥无味或毫无美感的景物纳入景中,因此可有以下几种借景方法或手段来进行修饰:
①创造观赏景物的透视线 。譬如拙政园中借景北寺塔就有设置了一条赏景的透视线 , 它在北寺塔前方营造一滩池水,两边种植着柳树,没有茂盛的树木枝叶遮挡着视线 , 可以清晰的看到北寺塔巍峨雄伟的形象,也能在池水中静静观赏着曼妙的倒影,实属精妙 。
②提高视景点 。譬如拙政园中的浮翠阁把视景点建立在西山上 , 它可以俯视或平视园内的景色,以有限见无限,增添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又譬如拙政园西部假山上的宜两亭,也是借鉴了这种做法,在亭上可观中园的景色 , 增添了艺术情趣和画面感 。
③借助虚景,如借光影树影或建筑影,又或借四周景物于水中的倒影来加强景深 , 增强园林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正是借助了水中的倒影所形成的景观 。又如荷风四面亭因四面皆水,亭子与水面倒影镜像,宛如一幅画卷 。
借助山石、水体、植物、建筑 , 光影等的借景设计方法使苏州古典园林让人流连忘返,主要原因不仅是因为其巧妙的借用或诗人的感概 , 还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沉淀 。
3结语
?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苏州园林这颗珍宝或许已经不够从前的辉煌与璀璨,但那独特的风情魅力与艺术沉淀仍值得我们去探索与传承 。浅谈苏州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并以借景种类、借景内容以及借景方法与手段来展开说明,使得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解析存库更加丰富与多样 , 以便之后的探索与发展 。
如今,逐渐增多的高楼大厦使得城市绿地逐渐缩?。?巳艘膊豢赡芏枷窆湃嗣悄茄??由搅窒硎苡葡衅邮档纳??nbsp;, 那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园林借景设计手法想必可有效的弥补城市绿地因园内面积过小而造成的园内景色、景点贫乏、单调的情况,使景观更有情趣 。如果园子地址选择理想,再加上园林规划设计科学 , 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譬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就有一间著名的空间餐厅,它借用夕阳的余晖 , 蓝天的深邃,使游人俯瞰着城市的美景而让人耳目一新 。正因为它借用了园林借景设计的手法 , 使得空间更有丰富感和动感,增添了景观的效果 。城市现在还有许多高层建筑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州小蛮腰电视台等都是理想的借景场所,而极目所望的景点便是最廉价而又最优美的“借景”了 。时代不断发展,园林设计水平亦不断提高,但也有部分园林设计存在千遍一律,缺乏韵味和创新的问题 。希望在古代园林借景设计方法的影响下 , 客观分析现状,传承和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又层次丰富与极具诗意的园林佳作 。
?
?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5).
[2]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3]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4]张青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江苏省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5]金元文.借景在苏州园林建筑中的运用[J].华中建筑,1992(04):41-42+28.
[6]栗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巧于因借”[J].山西建筑,2013,39(30):185-187.
?
致谢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将结束我的大学生活,同时也将面临新旅程的开始 。本文是在老师的热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完成的 。老师严谨细致的教育态度,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全面广阔的视野,深思熟虑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精心指导本论文,多次询问论文进程,开拓了我的研究思路,使我逐步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确立了基本的学术目标 。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师德 , 值得我们学习 。在此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并表示至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