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规划不平衡表现有哪些?

如今不管是针对各大高校还是针对各大公司,包括针对整个社会而言,平衡这个词汇都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说在各大高校当中,如果出现不平衡,那么就会存在招生的不均衡,学生上学的时候还不会特别明显 , 但是在毕业以后,就业率方面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别 。包括对于一些公司而言,也会出现一些人力资源分配不平衡的情况,这种规划方面的不平衡,往往总是会为公司带来一些负面的收益 。
供不应求对于公司来说人力资源规划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就是供不应求,比如说对于某家公司而言 , 业务量往往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于不同的部门而言,工作量以及任务量也是有所不同的 。对于工作量比较大的部门,分配较少的员工,而针对任务比较轻松的部门 , 分配较多的员工,这都属于人力资源规划不平衡当中的供不应求 。往往在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都会伴随着公司的亏损以及公司的危机,包括资源很多,但是业务量往往没有办法达到预期 。
供大于求当一家公司对于人力资源规划不平衡的时候,除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有时还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 。也就是说对于整个公司而言 , 100位员工能够令公司饱和,但是公司却对人力资源没有具体的规划 , 招收了150位员工 。此时每位员工手中的任务量都不多,但是公司还要按时为员工发工资 。整体对于公司来说也存在着一种潜在亏损的情况,而且也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
科学规划对于人力资源来说,一定要有着科学的规划才行,首先就是针对于公司整体业务量的了解 , 其次就是针对于公司整体部门的了解 。而对于人力资源规划来说,一定要建立在这些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 。吸纳人员可以帮助任务量较多的部门缓解压力 , 同时也能够减轻员工的负担 。而及时的抽调人手 , 也能够激发办公室员工的积极性,避免摸鱼的事情发生 。
所以才说人力资源规划的平衡性,一定要站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同样也要站在对公司了解的基础之上 。平衡的过程当中也要考虑到员工之间的竞争,以及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刺激公司整体的业务和营收 。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涉及人与事的关系、人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和企业组织机制及行业现实等要素 。从而形成五个方面的配置状况分析 。人与事的总量配置涉及人与事的数量关系是否对应 , 即有多少事要用多少人去做 。但这种数量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企业的经营和当期生产订单而变化的 。无论是人浮于事还是事浮于人,都不是企业希望看到的结果 。当前许多企业老板比较烦恼的问题就是,一方面普通和技能性员工难招到,有事没人做;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内部管理人员人浮于事现象或缺少称职的管理人员 。
在分析出当期人力过剩或人力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之后 , 应该更关注如何合理配置人力供给与需求 。通常情况下,在人员短缺时,可考虑:
首先,应当考虑在企业内部调节,因为此方法不仅风险小、成本低,而且还可以使员工感到有盼头、有机会 。
其次,可考虑外部补充、招聘、借调、实行任务转包等措施 , 在人员富余时,注意利用多种渠道妥善安置,例如可通过内部转岗训练、缩短工作时间、遣散临时用工、对外承包劳务、实行弹性工作制等 。人与事的结构配置是指事情总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根据不同性质、特点的事 , 选拔有相应专长的人员去完成 。企业内人员配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各类人员分配在最能发挥他们专长的岗位上,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人力资源规划不平衡表现有哪些?】
正所谓:以适合的人,做恰当的事 。因此,按照企业现有人员能力和特点进行分类,考察现有人员的使用情况,并列出矩阵表,从中可以分析组织架构内现有人力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效果 。如通过纵横向分析(列出各职位对岗位的人数),找出当前人力资源实际使用率和寻找出造成实际上浪费的可能性 。
根据人力资源矩阵可分析企业有多少名熟练工在做非熟练工工作,有多少技工在做熟练工工作;工程技术人员中,多少人在做熟练工作,多少人在做技工的工作;还有多少名专业管理人员处于半工作或不饱满状态 。从而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调节,避免再出现从直接到间接的人力成本浪费 。人与事质量配置是指人与事之间的质量关系,即事的难易程度与人的能力水平的关系 。事有难易、繁简之分,人有能力高低之分.应根据每种事的特点、难易和繁简程度,及其对人员资格条件的要求,选拔具确相应能力水平的人去承担 。这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比率 。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就要对人力资源构成和特点有详细的了解 。可以这样说,人力资源是由个体人力和能力组成的,而各个人员的能力由于受到身体条件、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各自不同,形成个体差异 。这种个体差异,要求根据能力大小、水平高低的差异安排在相应能级层次的岗位上,使个人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
人与事的质量配置不符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种是现有人员素质低于现任岗位的要求;第二是现有人员素质高于现任岗位的要求 。对于前者,可考虑采用技能性培训或转岗等方法来调节现有人员的使用情况;对于后者 , 就应考虑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岗位担任工作,以发挥他们更大的潜力 。
近些来,许多企业人员招聘上普遍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倾向 , 即在招聘、选拔和晋升人员时,过分追求学历条件,尽管这样做会使得企业整体文化素质上有所提高 , 但能够做到“量才”与“适用”,才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根本所在:更何况过分追求人才的“高消费” , 其负面效应也就不可避免:
—是高才低用的浪费;
二是文凭低、实用性强的人才被扼杀;
三是“高不成”与“低不就”会增加人力成本;
四是还有可能造成内部人员之间的负面和不安稳等 。
可见,只有适才适用和找到动态的衡量 , 才是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略 。人与事的关系还体现在事的数量是否与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使人力资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这是因为组织的各项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前后焊接的有机整体,每个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都应与其所承担的工作量相适应 , 使得工作负荷量与人力资源身心承受能力相适应 。
比如,员工的劳动强度要适度,脑力劳动也要适度 , 工作时间也要适度,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既如何合理形成一种压力与动力,又要保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保持和改善心理状态 。
在实际操作方面,若工作负荷过重应减轻工作负担或新设一个岗位来分担原岗位的工作;若工作负荷量不够,则应考虑合并相应岗位或增加该岗位工作内容 。无论是工作负荷过重,还是工作负符过轻,都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人与事的配置分析最终还要看对在岗位上的员工的使用情况,这是动态衡量人与事关系的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人员使用效果经常用态度为基?。?ㄐУ暮没涤胱陨砟芰Φ那咳踝霰冉?。
在工作绩效与能力的校对方面 , 可根据实际的资料(绩效的好坏以及能力的高低),将人员使用效果(基本分析)为四个区间 。
区间A:为能力高,绩效好的情况;
区间B:为绩效好,但能力低的情况;
区间C:为能力高,但绩效差的情况;
区间D为能力低 , 绩效差的情况 。
在实操方面,应针对上述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改善方法 。
首先 , 区间A的员工,是价值最高的员工,单位要留住他们 , 重用他们;
其次,区间B的员工,应在鼓励他们保持原有的工作热情的基础上 , 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使其向区间A靠近;
再次,区间C的员工,应找影响绩效的因素 , 努力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绩效;最后,区间D的员工,应该关注他们是否还有可能改善现有岗位实绩的可能 , 或通过培圳与评鉴重新调整岗位 。
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是基于内部人力资源配置为着陆点 。然而,在内部配置、调节都难满足企业当前的实际需要时,就要进行外部招聘 。可以说,外部招聘工作的关键在于实现所招人员与待聘岗位的有效匹配 。这种匹配正是要求将应聘者个人特征与工作岗位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 , 从而体现“即时能上岗”的硬道理,这更是人力资源管理所期望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