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买一些蚕,我想问问:怎么养蚕呀?大家教教我吧!

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蚕蛾科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公里长耶!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形态与生长特点
下面介绍一下蚕卵、蚕蛹、蚕蛾的形态及桑蚕的生长特点 。
蚕卵:蚕以卵繁殖 。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 , 厚约0.5毫米 。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 , 重约1克 。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或**,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 , 便不再发生变化 , 称为固定色 。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 , 逐渐发育成蚁蚕 , 它从卵壳中爬出来 , 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 。
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 , 且多细毛 , 样子有点象蚂蚁 , 所以叫蚁蚕 。蚁蚕长约2毫米 , 体宽约0.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
蚕的眠性 :蚕宝宝食桑量极大,因此 , 长得很快 , 体色也逐渐变淡 。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 , 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 。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 , 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 。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 。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 。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 , 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 , 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 , 蚕便吐丝结茧了 。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 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 。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 。2、蚕结制茧网后 , 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 , 叫做结茧衣 。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 。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 , 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 。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 , 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 , 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
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 。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 , 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很小 , 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 。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 。蚕刚化蛹时 , 体色是淡**的,蛹体嫩软 , 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 。经过大约12到15天 , 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
蚕蛾(成虫):蚕蛾的形状像蝴蝶 , 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 , 已失去飞翔能力 。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 , 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 。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 。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 。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
养蚕简要技术规程
一 养蚕前的准备:
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 , 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 。
二 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 , 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 , 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
三 收蚁:
感光3-4小时后,春蚕在上午9时,夏秋蚕在早上7-8时即可收蚁 。收蚁的方法:用桑树第一展开叶切成0 。5厘米小方块,用叶量为蚁量的5倍左右 , 撒在垫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蚕种纸 , 一手拿蚕筷,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即可 。
四 小蚕的饲养:
1、温、湿度调节:1-3龄称为小蚕,小蚕要求的环境为高温多湿 。1-2龄适宜温度26-27度,相对湿度90%;因此1-2龄蚕采用全防干育 , 即上盖下垫塑料膜;3龄用半防干育 , 即只盖不垫塑料膜,保持温度在26-27度,相对湿度85% 。
2、小蚕的用叶:1龄用桑树自顶芽数下第3叶,叶色黄中带绿,一张蚕种的蚕,用叶1公斤;2龄用自顶芽数下第4叶,叶色绿中带黄 , 一张蚕用叶3公斤;3龄用自顶芽数下第5-6叶 , 叶色嫩绿色,有光泽,一张蚕用叶10-12公斤;一、二龄蚕将桑叶切成蚕体长1.5倍的小方块,三龄蚕桑叶粗切成三角形喂食,每次的给桑量应掌握在下次给桑前蚕座上略留少量残桑为适度 。
3、喂桑次数及时间:每天喂4次,时间分别为:上午7时 , 中午11时,下午4时 , 晚上10时;小蚕生长发育快,每次喂桑要结合扩座 。
4、眠前处理:(1)眠前除沙:小蚕体色转为白色,身体缩短,体表紧张发亮 , 一龄蚕部分蚕体粘附蚕粪,二、三龄蚕有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给桑进行眠前除沙 。(2)提青:如出现一部分蚕已睡眠 , 一部分未眠,应再次加网给桑,把未眠蚕引上来,移到另一簸箕中继续饲养至眠定 。
5、眠中保护:眠中前期蚕座要干 , 应在蚕座上撒石灰粉,保持相对湿度80%;见有起蚕时,室内宜湿,保持相对湿度85%;如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撒水补湿 。
6、眠起饷食:当95%以上的眠蚕已脱皮,头部由灰白色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幼蚕爬动寻食 , 这时可饷食,饷食的桑叶应稍偏嫩 , 给桑量宜偏少 。
五 大蚕饲养:
1、饲养方式:4-5龄蚕为大蚕期,生长适宜温度为25度,蚕儿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 , 可以采用室内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 。
2、移蚕下地:将蚕室清洗干净,用1%的漂白粉消毒,待干后,地面撒一层石灰粉,将蚕饷食喂一餐叶后,移至地面饲养 。
3、合理给桑: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渡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 。要求桑叶新鲜质好 , 选采顶芽下7-15片叶喂养 , 达到良桑饱食的目的;5龄蚕用桑量占总用桑量85%左右,此期是合理用桑,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时期;采用两头紧中间松的饲养方法:5龄的第1-2天或第5-7天,给叶量要严格控制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完为宜;第3-6天要让蚕充分良桑饱食;每次喂叶时进行移蚕扩座,保持蚕头均匀 。
4 、搞好蚕座卫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通风干爽 。
5、上簇采茧:五龄大蚕经过6-7天便开始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 , 呈蜡**,头部左右摆动,这时,选用3-4块方格簇交替重叠水平放好 , 把熟蚕均匀撒到簇上,待蚕爬定后将簇钩挂起来 。上簇期间要保持通风良好,维持簇中温度24度,湿度85%为宜 。一般春蚕上簇后6天,夏秋蚕上簇后4-5天即可采茧出售 。
蚕的脓病如何预防
脓病多发生于春季蚕期的5、6、7月份 , 秋季蚕期的9、1o月份 。进人5月份以后,我区大部分蚕区的气温偏高,细菌活动活跃,加上此时春蚕已丈多连续饲养了2~3批,病原有了一定的积累,如果此时消毒防病措施不力,饲养操作不当,剜往往爆发脓病 。秋季蚕期脓病的发生除以上因素外,叶质不良也是诱发脓病的重要原因 。
脓病的防治要点:
1 合理安排养蚕批次 , 预留充足捎毒时同 。一年多次养蚕,尤其是多批次不同断地饲养,蚕室蚕具连续使用,每期蚕结束后没有充足的洗刷和消毒时问,给病毒的残留和积累刨造了条件,脓病便有了随时发生的可能 。解决办法,一是适当减少养蚕次数 , 将两个相邻蚕期之间至少留出一周的间隙,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蚕室、蚕具的洗刷消毒,彻底杀灭上期蚕留下的病原 。二是不能减少养蚕批次时,可建立小蚕专用蚕房,实行小蚕共育 。
2 严格消毒 , 杀灭病原 。消灭病原是防治桑蚕脓病的根本措施 。养蚕前 , 要根据蚕室结构、蚕具种类 , 做好充分的清洁工作,再选择适当的消毒药剂进行全面消毒 。发生过脓病的蚕室,除采取常规的消毒措施外,墙壁、天面再用新鲜的石灰浆涂刷,对预防脓病有较好的效果 。养蚕中要对蚕室地面、贮桑窒、走廊及蚕室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同时小蚕可选用“小蚕防病一号” ,大蚕可选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养蚕后 , 对蔟中的死蚕应先拣出投入消毒液(如石灰浆 福尔马林等)中,浸泡过夜后挖坑深埋 。蔟具、上蔟室要在采茧后就地清洁消毒,妥善处理好蚕沙,以防病原扩散 。
3 严格提青分批、淘汰和厢离病、弱小蚕 , 防止蚕座混育感染 。蚕感染病毒后 , 发育迟缓,不仅养蚕技术处理不便,更重要的是将病传染给健康蚕 因此在生产上凡是发育迟缓的小蚕,都应用分批提青的办法,与健康蚕分开饲养j发现患病个体,必须立即拣出,坚决淘汰,以减少蚕座传染的机会 。在饲养过程中发现蚕座内有病死蚕,应小心拣出 , 防止尸体流出脓液四处污染,并立即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此外 , 严格禁止大小蚕同室共育或混育 。
4 加强饲养管理 , 增强蚕儿体质 。脓病的传染和危害程度,与蚕的体质有关 。养蚕过程中 , 要根据蚕的生理特点 ,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一是适时扩座,保证每条蚕有3倍体积左右的活动空间 , 防止蚕头过密 。二是良桑饱食,喂给肥培管理好的适熟桑叶,不喂偏老、偏嫩、发热、发酵、泥沙及病虫污染的叶 。三是做好脶起处理,使蚕群体发有齐一,以增强蚕的抗病能力 。另外还要精心操作,防止蚕体创伤 。
5 添食抗菌素,减少细菌对脓病感染的坍同促进作用 。添食氯霉素、蚕病清等抗菌素,不仅对细菌病有预防作用,同时也有抑制脓病发生的效果 。
6 注意催青保护,防止蚕种被二次污染 。蚕种在出库提酸时 , 已经将附在蚕种表面的病原杀灭 。如果发种的环节复杂或催青的环境不良,蚕种极易发生二次污染 。解决的办法是蚕种领回
后,用2 福尔马林或0.5 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卵面消毒,消毒后的蚕种放置于干净的蚕室进行催青 。
7 饲养抗病力强的品种 。不同的蚕品种对脓病的抵抗力不同,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 , 综合考虑选择抗病力、抗逆性强的蚕品种 。
8 加强桑目的肥培管理,做好桑园害虫的防治工作 。桑园多施有机肥 , 合理使用化肥,对增强蚕的体质,减少蚕病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桑园要适时喷药杀虫,减少害虫的虫口密
度 , 防止病毒引起的交*感染 。
春蚕饲养技术意见
一、抓好养蚕前消毒,降低蚕儿发病率
养蚕前的清洗消毒是整个防病消毒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 也是夺取蚕茧高产的先决条件 。为提高消毒效果,在消毒步骤上要做到“一扫、二洗、三刮、四消、五刷白”;消毒过程中要求做到六个要:蚕室要打扫净,蚕具要洗得净 , 药剂要配得准,药液要喷得匀,室具要消得全,消后要保管好 。
二、做好补催青工作,提高一日孵化率
补催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广大蚕农应重视补催青工作,主要抓好温湿度的控制及遮暗工作等措施 。蚕种到室后,要及时摊卵,并控制温度78-79℉,湿度差2℉,到收蚁前日傍晚 , 将温度升至80-81℉,湿度差1℉,同时在补催青时要严格遮暗,以达到孵化齐一之目的 。
三、杜绝明火加温,确保人蚕安全
明火加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是易造成饲养员一氧化碳等废气中毒,我市每年均有蚕农因明火加温造成中毒送医院抢救甚至死亡事件发生;二是温度控制难,温度过高时影响蚕儿体质,甚至把蚕儿烘死;三是易发生火灾事故 。同时,今年春蚕蚕种紧张,各地已均没有预备种,如造成蚕种中毒、烘死等损失的,将无法弥补 。因此 , 为确保人蚕安全,应大力推广暗火加温,实行地火龙、天火龙、电炉、靠壁灶等暗火加温形式 , 或将明火加温设施进行改造,增加通室外的烟道,杜绝明火加温;进蚕室饲蚕时要两人以上 , 以便发生中毒时 , 相互照应、及时抢救;没有小蚕饲养设施或条件较差的以及饲养量比较少的蚕农 , 提倡联户共育,实行小蚕集中饲养,或交由小蚕公司饲养;小蚕室要经常进行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
四、密切注意天气和蚕讯,合力做好防氟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报 , 今年五月份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 最长连晴可达7—8天 , 属氟污染较重的气候年型 。因此必须依靠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强春蚕防氟工作 。一是要贯彻落实市府关于春蚕期防氟停火措施;二是密切注意蚕期的天气情况和蚕讯变化,一旦出现氟化物中毒苗头及时采取分批饲养、调整叶位、石灰水洗叶等农业防氟措施,减少损失 。
五、提倡采用摘芯技术 , 提高桑叶产质量
摘芯就是将桑树新梢的嫩头摘去,可促进嫩叶加速成熟,提高桑叶产质量 。方法是:在用叶前10天左右进行,根据桑园的用叶计划 , 划片分批摘芯 。摘芯程度:一般摘去鹊口状的嫩头为度 。
六、重抓防病防毒,减少蚕病和中毒损失
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用新鲜石灰粉、防病一号、抗菌素和灭蚕蝇等药剂进行蚕体蚕座的消毒防病,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蚕病损失 , 同时对新鲜石灰粉、防病一号等易变性挥发的药剂,要密封存放,用后袋口扎紧;在采摘毗邻其它农作物桑园的桑叶时,要做到先试后吃,严防因其它农作物喷药治虫引起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
七、加强通风换气,稀放饱食养大蚕
由于大蚕期蚕儿食桑量大,排泄物多,且又不耐高温湿闷 , 因此,在大蚕期应特别重视通风换气工作,做到开门开窗养蚕,并达到稀放饱食,大蚕三昼时每张种放足蚕座面积40平方米以上,并给足桑叶使蚕饱食 。
八、抓好上山关,提高春茧产质量
抓好蚕儿上山关,是提高蚕茧产质量的重要措拖 。一是在选用上山蔟具时要有安全意识 。近年来少数地区曾发生过因蔟草残留农药影响而产生大量不结茧蚕的事故 。由于去年稻飞虱暴发,晚稻大面积治虫造成春蚕用作上蔟的稻草带毒增加,如不重视对蔟草的选择和处理,很可能发生类似事故 。上蔟时建议选用方格蔟、塑料折蔟等优良蔟具;选用稻草蔟具时要尽量选用农药污染少的稻草制作 , 并利用养蚕前期较空暇时间,充分曝晒干燥,尽量排出残留农药 。二是加强蔟中通风换气,在熟蚕全部上山茧网形成后 , 蔟室开门窗通气 , 使蚕儿吐尽茧丝物质,增加茧层量,提高茧质 。
夏蚕养殖的关键技术
注意:防病虫害 , 养蚕前养蚕中注意消毒,从2龄饷食起防病,自3龄起防蝇蛆;防闷热 , 要防热风吹;防饿蚕要少喂勤喂,夜里凉爽要多喂;自3龄起要每天除沙1次 。上午8、9时准时收完蚁 , 随收蚁随喂;蚕将眠时要喂切叶 , 少喂勤喂,加网提蚕止桑,饱食入眠;小蚕的室温不能高于30℃,大蚕不能高于27℃;夏蚕要比春蚕稀放;给叶适当,充分饱食 。眠起处理要适时.加眠网要比春蚕早 , 发育不齐要提青分批 , 多分批提青,缩短止桑时问,顺利就眠 。上蔟要适时,蚕老时要分批挑选上蔟,稀放 。上蔟后3天要开门开窗,排湿保茧,但要避免强风直吹,以脸上略感有风为宜 。
夏蚕养殖的关键是以良桑饱食为中心,灵活运用以下技术:防病虫害防闷热防饿蚕 , 勤拾蚕除沙 , 早收蚁早饷食早扩座稀放蚕,迟止桑,蚕室温度均匀蚕分布均匀喂叶均匀桑叶老嫩均匀,眠起处理要适时上簇要适时 。
蚕茧品质提高有技巧
蚕喂豆浆 。蚕进入4龄盛食期或到5龄的第3天时将新鲜的豆浆洒在鲜桑叶上饲喂能减少用桑量,增加蚕体重,提高健蛹率 。饲喂方法:将50克黄豆粉加入到1公斤40~50℃的温开水中,浸泡30分钟后将其制成豆浆,均匀喷洒在10公斤鲜桑叶上,每天中午及下午4时各添喂一次 。
蚕室不可点蚊香 。蚊香对蚕、蜜蜂等昆虫具有毒杀作用,所以在夏天不能在蚕室点蚊香驱蚊 。
熟蚕快速上蔟 。据试验,一匾500头熟蚕用手捉上蔟需7~8分钟,而利用塑料蚕网上蔟则仅需1分钟 , 且蚕体不
易受伤 。具体方法:蚕有5%见熟时给其添食蜕皮激素(每张种使用波美40度蜕皮激素1支,掺冷开水2公斤,喷洒15~20公斤桑叶 , 一次给蚕,使蚕吃净),以缩短蚕群的龄期,促使蚕老熟一致 。上蔟前,先在蚕座上摊放一张塑料蚕网 。半小时后,提起蚕网移至另一摊放塑料薄膜的蚕匾内,将蚕网翻过来,因薄膜光滑,只要稍稍抖动几下熟蚕便会脱落 。熟蚕收集后,采取定量上蔟法:方格蔟每片156孔,可先数160头熟蚕放入碗内或勺内,以后每一方格蔟投放与预先数数量相当的1碗(勺)熟蚕 。
适时上蔟采茧 。蚕到5龄后通常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停止摄食,胸部开始透明,并排泄软粪,身体收缩 , 这时应该捉其上蔟 。夏蚕及早秋、中秋蚕见有20~25%的熟蚕或者晚秋蚕只有25~30%的熟蚕时是上蔟的最适期 。前者上蔟后5~6天即可采收,后者上蔟后需7~8天方可采收 。
蚕种怎样催青
领回蚕种后,将蚕种保护在适宜的环境中,使胚子正常发育,具体做法是:在消毒好的蚕室内,将蚕种平铺于蚕匾中,卵面向上,第1—4天要求室温24℃,干湿差2—2.5℃ , 第5—10天要求室温27℃,干湿差1.5—2℃ 。当胚子发育到后期,发现有少量蚕卵呈青色小点时,立即把蚕种用黑布遮暗,约经过40小时即第三天黎明前4—5时,除去遮暗黑布,把蚕种用白纸包好,卵面向上,开灯感光,让蚁蚕咬破卵壳孵化出来 。
蚕的喂养
饲养小蚕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 。即小蚕1—2龄利用尼龙薄膜上盖下垫,3龄蚕只盖不垫,给桑前15分钟揭去上盖的薄膜,给予换气,然后给桑 。
小蚕期怎样选采适熟叶?
小蚕用叶标准一般以叶色为主,一龄蚕选择适熟偏嫩,叶色黄中带绿,自顶芽数下第3片叶,二龄选绿中带黄(淡绿色),顶芽下第4片叶 。三龄采浓绿色成熟叶,顶芽下第5—6片叶或盲顶的三眼叶 。
小蚕期各龄蚕的适宜温、湿度是多少?
1—2龄蚕期保持27—28℃,干湿差15℃;三龄26℃,干湿差2℃ 。
如何确认定桑次数及给桑量?
小蚕薄膜覆盖育,每昼夜给桑四次,给桑量的标准是一龄1.5—2层 , 二龄2—2.5层、三龄2.5~3层 。此外,还应根据蚕儿的发育和上次残桑的多少灵活掌握给桑量 。
怎样给桑?
每次给桑前先平整蚕座,使蚕儿分布均匀,然后给桑 。
怎样除沙?
小蚕期除沙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一龄眠除一次,如蚕沙不厚最好不除,仅轻轻扩座,撒上焦糠即可 。二龄起、眠各除一次,三龄起、中、眠各除一次 。主要用网除法,即喂蚕前先在蚕座上撒一层焦糠或石灰粉隔沙,然后将蚕网平铺在蚕匾上,接着给叶,使蚕儿爬上网吃桑 , 即可进行除沙 。
大蚕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什么?
根据蚕期的特点,大蚕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⑴改善环境抓好通风防闷 。
⑵搭棚遮荫,防止热空气进入蚕室 。
⑶蚕座疏放、低放、勤喂薄饲 。
⑷抓好桑园管理 , 保证5龄期桑叶的数量和质量,使蚕儿吃饱、吃好 , 防止蚕儿食下老硬叶、过嫩叶、营养不良叶和水分不足叶 。
蚕的上蔟管理
熟蚕何时上蔟?
蚕儿5龄饷食后,经6—8天,食桑渐减,体色由青白色转为腊**,排软粪,随后停止食桑,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头抬高频频摆动寻找结茧位置,这时就要及时捉蚕或引蚕上蔟 。
上蔟方法有哪几种?
上蔟方法有两种:一是人工捉蚕上蔟(也叫人工拾取法) , 二是自动上蔟法 。人工上蔟法是人工用手将熟蚕捉放到蚕蔟上 。大蚕地面育可采用自动上法,即在盛熟期,将方格蔟平放在蚕座上,待熟蚕自动爬上来 , 如使用“登簇促进剂” , 则上蔟效果更好 。
怎样做好蔟中管理?
熟蚕背光性强,排泄粪尿量大,上蔟后吐丝结茧前 , 要保持蔟室光线稍暗均匀 , 避免熟蚕局部过密,上蔟后的第二天,当大多数熟蚕已经定位营茧,要将少数未找到位置而仍在蔟上爬游的蚕捉开另行上蔟,并打开门窗,通风排湿 。蔟中保护的温度在25℃左右 , 干湿差3—4℃ 。如遇低温应适当加温排湿 。
蚕的采茧
何时采茧?
熟蚕上蔟吐丝以后6天左右,当蚕已化蛹,体为棕**时是采茧的适期 。
怎样采茧?
按上蔟顺序先上先采,采时先摘除死蚕烂茧,再采好茧、次茧、同宫、薄烂等分别存放出售,不得出售混合茧 。
采茧后怎样处理?
采下的鲜茧应尽快出售,防止蚕茧堆积发热 。采茧最好用箩筐,以利通风换气,尽量避免用编织袋或布袋(尤其是化肥袋)装茧 。
养一张蚕需桑叶450—550千克,因此要看桑养蚕 , 做到蚕桑平衡,以免浪费桑叶,又不至采叶过度影响桑树生长 , 甚至使蚕饿肚子结茧,乃至不能结茧 。时间以相隔15—20天1批为宜 , 以利消毒防病 。
1、做好养种催青,适时收蚁
领回蚕种后 , 要催青保持其适宜温湿度,确保孵化整齐 。如蚕户分散 , 可联户集中催青 。将蚕种放在蚕匾上,到收蚁前一天 , 用另一蚕匾倒捉在该蚕匾之上,遮光,保持室温在25—26℃、湿度80%—85%,空气要流通,收蚁当天清晨5时左右开电灯感光,促使孵化整齐 。一般于8-9时收蚁,1-2龄用下垫上盖塑料薄膜全防干育,3龄用上盖下不垫膜的半防干育 。这样以保持桑叶较长时间的新鲜 , 使小蚕吃饱吃好 。
2、彻底消毒,预防蚕病
在养蚕前,必须做好蚕室具及周边的清洁消毒,养蚕5-7天再用“消杀精”消毒1次 。配制方法:100克消杀精,加水25千克稀释 , 搅拌溶解后,喷洒或浸渍消毒,每平方米用225毫升,保湿30分钟即可 。小蚕要用灭僵灵进行蚕体消毒 。其方法是:灭僵灵50克加1千克鲜石灰粉,拌匀后撒在蚕体上,以一薄层为宜 。10分钟后撒焦糠或其它干燥材料,然后再喂蚕 。于收蚁后第一次给桑前及各龄饷食前用1次即可 。蚕房要经常撒鲜石灰粉,并坚持洗手后喂蚕,蚕沙要及时搬离蚕室处理 。勤观察 , 发现病蚕 , 立即拾?。?投入石灰缸内 。好蚕要用防疫药添食防病 。
3、加温排湿
春蚕期间 , 气温较低 , 尤其是寒潮时,气温常降到15℃左右,这时要升温 。若遇连续阴雨,湿度达90%以上,桑叶水分多 , 要注意排湿 。小蚕期(1—3龄)气温26-28℃,湿度80%为宜 。大蚕期(4-5龄)温度24-26℃,湿度70%-75%为宜 。要尽量满足其要求 。
【我想买一些蚕,我想问问:怎么养蚕呀?大家教教我吧!】
4、桑园合理施肥
施肥,要掌握泥杂肥铺地 , 农家肥当家,化肥催芽的原则 。切勿偏施氮肥 。
5、科学采桑,精心养蚕
小蚕单位时间长速快,必须精选良桑,要叶质鲜,适熟偏嫩,黄中带绿,无病虫害 。小蚕用叶从上往下采,从顶芽往下数,1龄期4-5片,2龄5-6片,3龄7-8片 。大蚕期采叶可由下往上,但要除去老、黄、泥和有病虫害的叶片 。若用枝条桑 , 则要打顶芽后1周再割,促使桑叶成熟一致 。喂蚕要按时,饱食就眠 , 眠中暗而安静,适时饷食 , 要分批提青,促其眠起成熟整齐 。
6、大力推广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是提高养殖效率和蚕茧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 。小蚕共育员要诚信、技术过硬、家庭劳力足、养蚕条件好 。小蚕养到三龄 , 再分到各蚕户养殖 。
我国广阔的原野上生长着许多桑树,有乔木,也有灌木 。在桑树上生息着好几种昆虫 , 它们取食桑叶或蛀食树干 。在些昆虫中,有一种吐丝作茧的鳞翅目昆虫引起了先民的注意 , 这就是桑蚕 。桑蚕取食桑叶后吐丝结茧,然后钻出茧壳羽化为蛾子 。人们发现这种茧壳浸湿后,可以拉出长长的银色丝缕,这丝缕可捻成线,也可织成绸 。这比起当时的衣服原料麻布和葛布来 , 要漂亮得多了 。随着先民生活的定居,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蚕茧,即开始了人工饲养 , 并把蚕移到室内来驯养 。家蚕(BombyxmoriL.),又叫桑蚕,属蚕蛾科(Bombycidae),是由野蚕(B.madarinaMoore)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饲养所创造的物种 , 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 。家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蚕种)、幼虫(蚕)、蛹和成虫(蛾)四个发育阶段 。在几千年的饲养过程中 , 人们了解了蚕的生活习性,养蚕技术不断提高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通过选择的方法 , 选留吐丝多、结茧大的个体做种,又用杂交原理,把不同的性状结合在同一个体中而育成新的类型 。这样,就有了茧色、体态、斑纹变化多端的数百个品种 。利用冷藏的方法改变蚕种的化性(昆虫一年发生的世代数目,叫做化性)是我国古代养蚕的劳动人民的伟大发现 。他们将蚕卵封闭在罐中,然后置于冷泉水或高树浓荫下冷藏,可使蚕种在冬天也能饲养 。如果不是这样 , 则在一年内要想多次养蚕是不可能的 。现今,人们掌握了昆虫激素与变态发育的关系,已经能够人工调节蚕的发育 。为了让蚕吐丝更多,抓住蚕产丝素、丝胶的五龄阶段,用保幼激素均匀喷布在蚕体上,就能延长蚕的生长期,使它更多吃一些桑叶,多产蚕丝 。如果当时缺少桑叶、病害蔓延或劳力不足,要蚕提前化蛹 , 则可以用蜕皮激素喷洒桑叶来喂养四龄幼虫,即可缩短生长期 , 提前吐丝结茧 。此外,还可以用人工饲料替代天然饲料,增加养蚕次数 。我国除桑蚕外,还有柞蚕、樟蚕、樗蚕、天蚕等 。柞蚕(AntheraeapernyiGuerin-Meneville)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原产山东莱州(掖县),是我国地位仅次于桑蚕的产丝昆虫 , 现盛产于辽宁、河南等省 。柞蚕最早见于《尔雅》(公元前1200年),2700年前柞蚕丝已作为给皇帝的贡物,在汉代曾经由官方推广 , 经宋、元、明、清几代引种推广 , 分布到了全国很多省份 。其主要饲料树种是栎属(Quercus)各种的叶子 。樟蚕(EriogynapyretorumWestwood)属大蚕蛾科,原产广东、广西一带,以樟叶、枫叶为食,它的丝被人们利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 大约在公元885年前后已有记载,其丝为纺织上等原料 。古时用樟蚕丝经醋浸泡后拉丝作为弓弦 , 强度极大 。现作为钓鱼线和医用缝线出口 。樗蚕(PhilosamiacynthiaWalkeretFelder)属大蚕蛾科,其饲养历史不详 。在山东省有小规模饲养,饲料是乌桕和臭椿 。在南方有篦麻蚕 。天蚕(AntheraeayamanaiGuerin-Meneville)也属于大蚕蛾科 , 分布我国从东北向西南到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 。寄主是各种柞树(一种中大型的乔木)和栎树 。由于天蚕丝具有独特的性质,丝质光泽有色,为高贵装饰品的原料 , 国际商品价值高于桑蚕丝数十倍,被誉为绿色金子和钻石纤维 。我国从唐朝已开始利用 , 距今约1300多年 。人工饲养至少开始于17世纪 , 约在100年前已向外国出口 。(2)家蚕驯育起源的神话家蚕驯育是我国远古时代不知名的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掌握自然规律而加以利用的事实 , 但毕竟历史过于悠久而无法追溯到其最早起源,因而就有了各种传说和神话 。传说之一,养蚕是黄帝的元妃嫘祖所发明 。在《通鉴外纪》中有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后世祀为先蚕 。这种说法比较普遍,解放前蚕神庙里还供着先蚕西陵氏 。另外,《搜神记》中有一神话 。相传在太古时代有父女二人,父亲外出打工,仅留下女儿一人和一匹马在家 。女儿自己饲养此马 。由于贫穷和寂寞,她非常思念打工在外的父亲,就对马戏言:你要是能把我父亲接回来,我就嫁给你 。马听完此言后便挣脱缰绳而去 , 径直跑到了父亲打工的地方 。父亲见到马后非常惊奇,就牵来骑上 。马望着来的方向悲鸣不已 。父亲见状,猜测家里有事,就骑马回到家里 。畜生有非常之情,所以父亲就更加精心喂养 。但马不肯吃食,每见到女儿出入都要喜怒击蹄 。父亲觉得奇怪,就悄悄地问女儿 。女儿只好如实相告 。父亲认为此事有辱家门,就用箭将马射死,把马皮剥下晒在院中 。父亲又出门了 。女儿与邻家女友来到马皮前,对着马皮嘲笑说:你一个畜生为什么要娶一个女人呢?招此杀身之祸,何苦呢!话音刚落,马皮突然飞起,将女儿卷走 。邻家女友大惊失色 , 不敢抢救,只好去告诉父亲 。父亲返回后到处寻找,未能找到 。数天后,在一棵大树枝上发现了他们 。女儿和马皮同时化为蚕,生息于树上 , 其茧厚大 。邻女取而养之 。因树为桑树,又因桑与丧同音,故取名为桑蚕,老百姓普遍饲养,即为今天的家蚕 。(3)丝绸业的发展根据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植桑养蚕 。蚕丝的利用开始于渔猎时代的末期 , 而养蚕开始于农业时代的初期即黄帝时代 。在周朝(公元前1066年~256年)蚕桑生产已成为专业化,并受到官方督察管理 。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221年)达到高度发展,蚕丝已成为贫民百姓的日常衣服和自由贸易的物资了 。我国各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很多,有罗、绫、纨、纱、绉、绮、锦、绣等产品,其图案与色彩的美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宋、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的蚕丝生产和丝织业达到另一高峰,宋朝年产丝绸达340万匹,统治者对蚕丝业与农耕同样重视 。我国古籍中常有农桑并举的记载 。一妇不蚕,或受之寒一成语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蚕业的高度认识 。我国古代社会的衣着以丝绸和棉麻来区分贵贱 。官员富豪无不以衣锦为荣 , 成语衣锦还乡应运而生 。劳动人民则穿棉麻布衣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以前,丝绢与粮食同样作为人民负担缴纳的实物 , 朝廷或官府以丝绢作为对有功臣民的赐赏 。现今藏族和蒙古族在迎送、馈赠、敬神及日常交往礼节中使用丝质(哈达)以表达敬意和祝贺 。丝绸业的发展与普及也影响到我国的文化生活,除了有许多描述采桑、养蚕的美好诗句外,成语作茧自缚被用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对自己有利 , 结果反使自己吃亏受累 。唐代白居易有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缚萦 。;宋朝释道原有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的诗句 。由于蚕一生只吃桑叶,到老时却吐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就被用来赞扬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们 。我国古代蚕丝的发展促成了对外通商和文化交流 。早在公元11世纪,蚕种和养蚕技术已传入朝鲜 , 公元前2世纪传入日本,公元6世纪传入土耳其、埃及、阿拉伯及地中海沿岸国家 。桑蚕饲养技术是公元6世纪传人欧洲的,所以蚕丝代表东方古代文明,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丝绸是广受欢迎的商品 , 它和桑蚕饲养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路经草原、沙漠、绿洲和山川,沿途兴起一批著名的市镇 , 如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龟兹、疏勤等 。张骞从建元3年(公元前138年)到元朔3年(公元前126年)奉汉武帝刘彻的命令由我国西部出发,到过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一些国家,并建立了联系 。丝绸是我国重要的产品,因此,古代西方称长安古都为丝城 , 称我国为丝国 。在南方另有丝绸之路,经成都、保山等地到达缅甸与印度;在东部沿海又有徐闻(广东)、合浦(广西)以及蓬莱(山东)、宁波(浙江)等港口通往太平洋诸岛屿和地区 。目前,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多个国家与地区饲养家蚕,年产蚕茧约800万担 , 产丝约5万吨 。我国的产茧量和产丝量都占全世界的首位 。蚕业分布在除青海、西藏、宁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浙江地区的农民历来都把这种对人类作出很大贡献的昆虫叫做蚕宝宝,它吐出来的丝有珍珠之光,即使在化学纤维日新月异的今日,丝织品仍被誉为纤维女皇 , 它具有的一些衣料特性是其他纤维望尘莫及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蚕业有着十分光明的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