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小学阶段,古诗的教学是大家都感觉到比较难以把握的 。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古诗两首春晓教学反思 , 欢迎借鉴!
篇一:古诗两首春晓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 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的诗歌 , 最能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的便是“诗境”!
一、悟情
课文所选两首诗明白如话 , 但感情饱满深厚,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
诗人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之遗恨;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是何等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
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 之所以那样激动不已,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悲苦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由此可见,陆游的“悲之切”和杜甫的“喜之狂”表达了相同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不同情感,培养、涵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
二、自悟
本课的两首诗在语言上并没有什么难懂之处,所以,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依靠工具书查阅注释,反复吟诵 ,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诗意 。如《闻冠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 让学生说说杜甫“喜欲狂”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词语和诗句看出杜甫的高兴、喜悦 。再如《示儿》一诗,让学生初读诗句后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 是从哪些词语、诗句只能够体会到的 , 等等 。
三、读背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古代诗歌语言 , 体验诗人情感,培养学生语感,进行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
篇二:古诗两首春晓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古诗词的文章 , 古诗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小精悍 , 处来记忆黄金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 , 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文上的枯燥乏味 。而上古诗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笥岩谎?卜浅O不洞禾欤∷?运?切戳撕枚嗪枚嗟氖??锤杷檀禾臁⒃廾来禾? ,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 。
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 。一年级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 , 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 , 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某些同学有了一定的同感,朦胧中便会产生诗人那时的心境,“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 , 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 , 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
篇三:古诗两首春晓教学反思
授完古诗《春晓》,感觉春意融融 。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 。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 , 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课堂上,以下几方面做的不错 。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 , 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 。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 。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字告诉你不明白意思?“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 , 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
二、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
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 ,
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
三、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 。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通过这样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 。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 。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
我在教学时还有个别环节把握得不好,让学生在感官上再去发现美丽,也许效果会更好 。还有,让学生说得少了点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再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 , 兴趣不稳定 。教师要特别注意组织课堂纪律 。
《池上》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 篇课文 。下面是关于小学古诗《池上》课后反思的内容 , 欢迎阅读!
《池上》课后反思之一【古诗春晓教学反思】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 , 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录音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 。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
诗人为什么要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入诗中?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 各抒己见 。有的说小娃撑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看到颗粒饱满的莲蓬子,忍不住偷采了几个来解馋;有的说小娃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采了几个莲蓬子;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偷采的经历:为成熟的枇杷、桔子、西瓜……说着说着,大家都忍俊不禁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 , 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
《池上》课后反思之二《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 , 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 。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 。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 。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 , 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 。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 。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 。《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 , 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 , 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 , 富有情趣 。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 , 跃然纸上了 。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 , 然后 。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
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 , 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 , 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 , 让诗画合一 。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趣味性 。
课已完,但还有一些遗憾 。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促使自己进步 。
《池上》课后反思之三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事实上,只有“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才能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马克思就曾论述过:人是在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 。在语文课上,让儿童活动起来 , 是一条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 创设并再现了课文的情境 。老师引导优化并强化了情境 。在这场景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创造性的学习之中,思维活跃,感受强烈,体验丰富 。短短的一首诗,在师生的互动中 , 创造性地生成着超越文本的课程经验 。
课程,是对学生发生教育作用最核心的依托 。在学校的教育实践层面 , 选择怎样的课程内容,用怎样的结构来合理编排,在实施时采用什么方式,在评价时采用什么取向,都直接影响着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 。随着教育教学个性化的时代要求日益高涨 , 随着教师课程设计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课程实践层面的创造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
因此,课堂应变成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我们呼吁把课堂活动还给孩子!
- 带有纤字的诗词
- 表达伤感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
- 含有颜色的古诗大全
- 150字的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
- 望庐山瀑布古诗的意思翻译
- 《易水送别》古诗注音是什么?
- 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区别
- 初一上册古诗12首有哪些
- 珍惜时间的古诗
- 赞美乡村的古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