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古镇的主要景点

罗城古镇座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 , 主街为船形结构,东西长,南北短,很象一把织布的梭子,所以又有人称它为“云中一把梭” 。从高处俯视 , 又象是一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 , 街面是船底,两边的房屋建筑是船舷,中部的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好似大船的尾篷 , 西端的天灯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灵官庙右侧长22米的过街楼(现存)犹如船舵 。如果你登高远望,会看见这只气势宏伟、奇异独特的大船正劈波斩浪 , 扬帆启航,因而罗城又赢得了一个美称:“山顶一只船 。”它被当地人叫做“船形街” , 始建于明代崇桢元年(1628年),长度为209米 , 最宽处9.5米 。它又名“凉亭街”,是罗城旧时代的中心 , 街道两侧木结构的长排旧瓦屋,临街一面的屋檐异常宽大 , 形成了叫做“凉厅子”的罕见长廊,其支撑点是一百多根立在六边体长条石柱上的旧圆木 , 冬遮雨雪,夏挡烈日,誉为“晴雨市场” 。船形街的左侧倚傍着的是高巍巍、莽苍苍的铁山 。
关于这只长209米、宽9.5米的大船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明末崇祯年间,有个外地人张秀才来到此地,坐在茶馆里喝茶,看到茶客们一个个唉声叹气 , 临行时还把茶杯里的水喝得一干二净,便向邻座的一位老人打听原由 。老人叹息一声说道:“这镇上缺水呀!”张秀才沉默良久,念出四句口诀:“罗城旱码头 , 客商难久留 。若要不缺水,罗城修成舟” 。众人齐声赞叹,一致推举急公好义的张秀才作造船的领头人 。张秀才带领数百名能工巧匠,大兴土木 , 撤旧屋建新房,不到三年时间,大“船”便修成了,至今已历经了300余年 。毗邻四州八县的人,听说这山顶修了一只大船 , 纷纷远道而来看稀奇,一时间,人来人往,罗城镇更热闹兴旺了 。修建成船形街也表达出罗城文化精英和能工巧匠对水文化的殷切愿景 。南华宫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培修过,结构为二重正殿,戏楼抱厅,毁于大火 , 现存一对2米多高四川最大的石狮子在原址 。
文昌宫: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70年)所建,主要以木雕而出名,清道光、咸丰、同治及民国时期均培修过 。两重两廊抱厅,以木雕为主,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增祀关帝 , 1982年用作粮库 。
寿福宫
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建 。现为居民住房 。
禹王庙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建,结构为三重两廊,戏台抱厅,庙宇宏丽,主要以石雕而著名 。现为罗城粮站职工宿舍 。
川主庙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建 。结构为二重砖垣,前有抱厅,中为正殿门 , 有戏台 , 现两户人居?。?大部分尚存 。
灵官庙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建 。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民国八年(1919年)均培修过 。结构为两重式,前为正殿,后观音,现基本完好 。灵官庙供奉灵官菩萨以求雨水,每逢大旱之年,全镇人都汇聚于庙前 , 由锣鼓、旗幡、金瓜、斧钺、绒伞开道,紧跟着耍水龙,和尚捧着木刻灵官菩萨,边走边念着经文,祷告神灵,显灵显圣,早赐甘霖,保佑一方,镇上家家户户门外摆设香蜡供果 , 虔诚地向灵官礼拜,向水龙泼水求雨 。
肖公庙
清乾?。ü??736年至1795年)建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1874年)培修过 。结构为两重两楼戏台,现为社区办公用 。
星金庙
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70年)修建 。结构为两重两廊,民国时期为女子中学,现为居民住宅 。罗城庙
镇东南二里,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及中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均培修过,结构为三重殿,门外有两坊,原名为白衣庵 , 现有遗址 。
川主庙
在二龙岩,为明朝全石建筑 。曾作为竹山乡政府驻地和大同中学驻地 。1996年因迁大同中学而撤毁,现有遗迹 。
王家庙
离镇5公里,明朝所建 。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至1735年)培修过,原名“云封寺”,后因王姓人氏捐资培修而改名至今,现有遗址 。
云峰寺
铁山山脚庙宇 , 俗称“大湾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建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均培修过 。结构为一重两廊,原附设初小学校,现改作村民住宅,现有遗址 。
白云寺
在白云山,清乾隆年间(1736年至1759年)所建 。祀川主 , 现为白云小学使用 。
崇福寺
镇东六里,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建 。培修过 , 祀大佛 。
宝园寺
镇东北五里,明建 。因寺内“槐清和尚”(姓但又称但和尚)在寺内进行革命活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乐山城 , 并将此庙放火烧毁 。
竹山寺
镇北二十里,明建 。清乾隆年间培修过,原设有小学校,后改为竹山乡政府驻地 。
长龙寺
在易家湾,明建 。祀大佛 , 已收为长龙小学校使用,现有遗迹 。
兴福寺
镇外白鹤林,清雍正七年(公元了1729年)建,结构为三重殿 。
银杏寺
在青狮六组彭家山,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至1398年)建 。结构为三重两廊,现有遗址 。
天成寺
在白鹤乡沙地坳,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至1820年)建 。传为明时“天公堂”,现无存 。
铁山观
在铁山顶上,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至1189年)建 。结构为五重十余殿,工程浩大,观内有五殿,完全的石质无木 。李永和大本营驻此阁内 。1958年撤毁 。1993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1997年经县统战部批准修建砖混结构二重大雄宝殿 。
地处古镇南郊,海拔723.9米的山顶 , 曾有一座建于宋代的“铁山观” 。山上古木参天,地势险要 ,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炼铁造兵器于铁山,据《元和郡县志·剑南道下》记载:“陵州始建县(今井研县东北)东南七十里有铁山出铁,诸葛亮取为兵器,其铁刚利,堪充贡焉”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曾挖掘出一块刻有“诸葛武侯炼铁于兹”的石碑 。
清朝末年,云南、四川著名农民起义军李永和、蓝朝鼎率大军以铁山为根据地,达数年之久 。后被清军攻破,转战失败于县内的龙孔?。?李、蓝慷慨捐躯 。1908年,同盟会四川省负责人熊克武曾在此秘密制造炸弹,从事推翻清王朝的活动 , 至今遗址尚存 。
铁山寺庙古迹众多,据记载,山上有大湾寺、石庙、土地庙、太子庙、观音阁等18座庙宇,每逢庙会,香客远道而来,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由于历史变迁,山上庙宇已无迹可寻 。1993年经有关部门批准,群众自愿捐款恢复重建观音阁,重现昔日的风采 。
铁山湖
古镇北郊有铁山湖,座落在铁山脚下,全长5.7千米,水库蓄水量为2890万立方米,是乐山第一大水库工程,可灌溉农田54000亩,库区面积2800亩,有效库容1690万立方米,坝高28.05米, 。修建于1973年,既能灌溉农田 , 又解决了全镇人畜饮水的需要 。水库湖面呈树枝状,湖中野鸭成群,湖右岸铁山脚下松林中,约有20000余只白鹤前来栖息 。湖内已建有数处亭台楼阁,被湖水环抱有十多个岛屿 , 岛上竹木葱郁,山花遍野 , 鸟语花香,秀色宜人 。果木成林,金秋柑桔鲜红满山,翠竹、绿树垂于湖中 。湖区常年云雾缭绕,景色秀丽迷人,泛舟湖上,水天一色,烟波浩渺 , 让人留连忘返 。
金井战国墓群
古镇东北有一处金井战国墓群 , 曾发掘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的刀、剑、矛、戈等兵器,以及杯、碗、花瓶、印章等青铜器,现陈列于省博物馆 , 是研究古巴蜀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证 。
罗城青明山庄园、大勒峒仫佬族古民居、石围古村、罗城公园、天门山景区、科马堤岩等 。罗城青明山庄园:景区依山傍水、风光秀丽 。大勒峒仫佬族古民居:是该县乃至河池市古民居保存最完好的古村寨之一 。石围古村:始祖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迁居到此,居民均为银姓仫佬族 。
罗城青明山庄园、大勒峒仫佬族古民居、石围古村、罗城公园、天门山景区、科马堤岩等 。
1、罗城青明山庄园:景区依山傍水、风光秀丽 。庄园分为综合服务区、农家乐园区、观光采摘区、休闲度假区、生态游憩区五个功能区域 。
2、大勒峒仫佬族古民居:山环水绕、古树参天、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现存清代古民居六十多座,不仅是仫佬族代表聚居地之一,也是该县乃至河池市古民居保存最完好的古村寨之一 。
3、石围古村:始祖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迁居到此,居民均为银姓仫佬族 。屯中古民居现存古屋70多间,多数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均为砖木结构 。
4、罗城公园:公园内绿树葱茏、林荫匝地、鸟鸣山幽、石道绵延,间有凉亭可供休憩,是休闲、度假、游玩观光的良好去处 。
5、天门山景区:天门山洞高百余米 , 宽三十米 。气势恢宏奇秀、巧夺天工,岩壁光滑如磨,像是天斧神凿 。
【罗城古镇的主要景点】
6、科马堤岩:宝坛乡是九万大山南麓的中心腹地,地层出露发育完整,沉积相型多样,标志典型,是华南最古老的元古界震旦系地层 。国内外罕见的元古代具历刺结构的科马堤岩出露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