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详细的名人写的诗

1、抒情现代诗:
《青春》
作者:席慕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
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
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求详细的名人写的诗】
年轻的你
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
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
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
极为拙劣
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叙事现代诗:
《麦子熟了》
作者:海子
那一年 兰州一带的新麦
熟了
在回家的路上
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还家了
坐着羊皮筏子
回家来了
有人背着粮食
夜里推门进来
灯前
认清是三叔
老哥俩
一宵无言
半尺厚的黄土
麦子熟了
抒情古诗: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 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叙事古诗: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 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白居易写过的古诗,欢迎阅读 。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忆江南·江南好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 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 , 浮萍一道开 。
相关阅读:白居易是主要成就
官场
翰林学士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 ,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
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六月 , 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 , 反而说他就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就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 。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 , 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就是非心” , 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
杭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 , 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惶?摆?。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 。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 , 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 。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
文学
白居易就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 , 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 , 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就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 , 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 , 则补察之义废矣 。……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就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就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 , 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就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 , 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 , 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 , 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 。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 , 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时为事而作 , 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 。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 , 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就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
《琵琶行》与《长恨歌》就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就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 , 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
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 , 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 , 也就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 , 声随情起,情随事迁 , 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 , 不能自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