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作品赏析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
2、辅:护卫 。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
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 , 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
与你握手作别时 , 彼此间心心相?。?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 , 彼此泪落沾衣 。
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
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
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 伟词自铸,传之千古 , 有口皆碑 。尾联
点出“送”的主题 。
全诗开合顿挫 , 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
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2003-03-31 16:24:15)
袁行霈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 。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 。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 。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 。“三秦”,泛指长安附近 。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 。“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 。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 。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 。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 。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 。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又说:“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我想 , 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 。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王、杨、卢、骆,“以文章名天下”,称“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说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与名俱灭”,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 。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就拿王勃这首诗来说吧 , 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 , 只是用质朴的语言 , 抒写壮阔的胸襟 。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绝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寡味 。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 。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 。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 。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 。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
注释: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
2、辅:护卫 。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
赏析:
此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 , 以实转虚 , 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 , 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 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
诗经 杕杜·有杕之杜
《诗经:杕杜有杕之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
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
日月阳止 , 女心伤止 , 
征夫遑止 。
有杕之杜 , 其叶萋萋 。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
卉木萋止 , 女心悲止,
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
檀车幝幝,四牡痯痯,
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 。
斯逝不至 , 而多为恤 。
卜筮偕止,会言近止,
征夫迩止!
注释:
1、有:句首语助词,无义 。杕:树木孤独貌 。杜:一种果木,又名赤棠梨 。
2、睆:果实圆浑貌 。实:果实 。
3、靡:没有 。盬:停止 。
4、嗣:延长、延续 。
5、阳:农历十月,十月又名阳月 。止:句尾语气词 。
6、遑:闲暇 。一说忙 。
7、萋萋:草木茂盛貌 。
8、陟:登山 。
9、言:语助词 , 无义 。杞:即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小而红,可食 , 可入药 。
10、忧:此为使动用法 , 使父母忧 。一说忧父母无人供养 。
11、檀车:役车,一般是用檀木做的,一说是车轮用檀木做的 。幝(chǎn)幝:破败貌 。
12、牡:公马 。痯痯:疲劳貌 。
13、匪:非 。载:车子载运 。
14、孔:很 , 大 。疚:病痛 。
15、期:预先约定时间 。逝:过去 。
16、恤:忧虑 。
17、卜:以龟甲占吉凶 。筮:以蓍草算卦 。偕:合 。
18、会言:合言,都说 。一说会为聚合(离人相聚),言为语助词,无义 。
19、迩:近 。
译文:
孤零零的赤棠,枝头结满滚圆的果实 。
王事没有止息 , 要延续我孤独的时日 。
光阴已临十月,女子伤心之极,
远征的人想已闲逸 。
孤零零的赤棠,叶子正繁茂翠碧 。
王事没有止息,我心充满哀伤忧戚 。
草木还那么萋萋,女子无限悲凄,
远征的人哪该可以归里 。
登上那北山山顶 , 且去采摘枸杞 。
王事没有止息 , 使我父母也忧愁不已 。
檀木的役车已破,拉车的四马已疲,
远征的人该归来在即 。
一辆辆车子没载着你回归,我忧心忡忡痛苦难耐 。
预定时间已过你仍没到,我的忧郁如山如海 。
求卜问筮结果一致,都说你回家指日可待,
远征的人离乡已近就要归来 。
赏析:
这是一首妻子思念长年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歌 , 自《毛序》以来,古今没有什么异议 。
诗分四章,每章七句 。
第一章有杕之杜 , 有睆其实两句即以兴起首,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这以兴起的两句与后边的内容有着某种情绪的关联:孤立的赤棠 , 象征着夫妻分处,彼此孤零;但孤立的赤棠尚能结出圆滚滚的果实,而分离的夫妻却不能尽其天性,故不能不睹物而兴感!
第三句以下,则赋叙其事:由于王家之事没有止息,丈夫不能回家 。我的孤独时日还要延续下去 。现在已是十月 , 一年又将过去,作为妻子的我,怎不因之而忧伤!这四句是直叙心意,后一句则来一曲折 , 想像男方,现在应该是有空闲了 , 可以腾出身来回家了 。前三句是分离的忧伤,后一句是空想会聚的希望 。前后相衬,反映其盼望团聚之殷切 。
遑有解为忙的,那么意义正好相反,征夫正在忙着,那么还不可能回家,则体现出主人公某种程度的失望与懊丧 。怀念亲夫感情深沉则是相同的 。
第二章与第一章结构相似,意义相近 。前二句也是以兴起 。第二句的其叶萋萋,第五句的卉木萋止,如果以为时间与前章靠近 , 则可理解为杜叶尚未黄落,草色青青尚在 , 颇有有花堪折直须折 , 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衣》)的珍惜年华之意 。可是现在,王事没有结束,丈夫难以归来,眼看光阴虚度,青春浪掷,怎不悲伤!如果以为时间与前章离得稍远 。则可理解为一年已经过去,四季周始,春天又已来到,杜叶又现萋萋,草木又呈葱翠,她自不免睹物兴情,忧思不绝 。这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以乐景写哀,同一手法 。愁人眼中,哀景能兴哀,乐景也能兴哀!所以末句征夫归止,并非一般的盼望,而是站在望夫石上问天的哀号:征夫啊 , 归来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第三章起改用赋体 。开头两句写登北山、采枸杞 。郑笺云:杞非常菜也,而升北山而采之,托有事以望君子 。孔颖达疏云:杞木本非食菜而升北山以采之者,是托有事以望汝也 。故此两句并非游离中心之句 , 而是深含怀亲望夫之情 。
五、六、七三句,全为揣想之辞 。檀车是檀木制作的役车,或者说是以檀木为轮的车 。《魏风-伐檀》篇坎坎伐檀、坎坎伐辐、坎坎伐轮诸句可以印证 。戍役时间那么久,想像所乘役车早已破旧 , 拉车的四马也已疲困,再也不能继续役作了 。如以此为前提,则自然得出结论:征夫回家的日子不远了 。有人认为幝幝与啴啴同义 , 是车声 。这似乎听到了征夫归途中的车轮滚动的轧轧声 , 疲惫四马艰难奔跑的特特声,它同样反映出女方忧思劳瘁的情貌,不过想像中彼此的距离要比前说更近了 。
第四章仍用赋体 。第一句两个匪,是为了音节的需要,实际作用一个就行,即匪载来(车子没有载着你回来) 。这是前章檀车三句的转折 , 前章以为还远,而实际则朝盼暮望就是不见载着你的车子到来 。这四字与后来唐宋词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同一意境 。第二句则是前三章伤、悲、忧的心情的发展,伤得悲得忧得成了大?。〉谌?淦谑挪恢潦浅杏Φ谝痪浞嗽胤死? ,第四句而多为恤是承应第二句忧心孔疚 。这四句集中写忧郁、失望 。而五、六、七三句又是一次转折,在失望中又获得一丝亮意:求卜问筮 , 卜筮结论一致,都说近了 。这给失望枯干的心灵注入一丝滋润,征夫迩止,这是获得片时的安慰 , 寄希望于明天 。
全诗感情真挚、深切,爱意专一恒久 , 体现古代妇女高尚的人格和纯洁的情爱,当然也反映出长期的戍役给下民带来的痛苦 。
对此诗主诉者是谁,说法颇不一致 。《毛序》说:杕杜 , 劳还役也 。这是说全诗是戍役者的口吻,是男思女 。不论是女思男还是男思女,在诠释时都会遇到一些麻烦 。如说女思男,则一、二、三章的我就没有男思女的解释来得直接 。如说男思女 , 则女心伤止女心悲止的女又较别扭;而三、四两章以男方口吻去解释,更难圆其说 。变通的办法是将写男的方面继我时日、征夫遑止等句作为女方的猜想 , 或者将写女的方面女心伤止、女心悲止等句以及三、四两章当作男方的猜想去理解以求前后统一 。但两者相较,似还以女思男较为通畅 , 而第三、四两章传统上亦从女思男角度去理解 。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 , 写一时之景以兴怀 , 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 , 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 , 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 , 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 , 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 , 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 , 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
到第三句,撇景入情 。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 , 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 , 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 。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 。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 。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托姓叻叛厶煅模?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 。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 。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 。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 。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钩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 。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 。全篇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 , 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而已 。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 。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