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4篇


浅谈班级管理4篇

文章插图
浅谈班级管理第1篇
加强班级管理 , 则是班主任这项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 它对于形成具有崇高的统一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集体舆论、自觉的纪律和优秀的传统的集体 , 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一、要加强心理沟通 , 以求得班级群体对管理目标在心理上的认同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 , 经常出现学校和教师对班级提出的要求与同学心理有差距 , 班主任要从全局出发 , 及时沟通 , 纠正学生心理上的偏差 , 使学生的心理趋向与群体目标保持一致 。如学生对学校分配的任课教师有看法 , 班主任就要及时协调、沟通 。2008年学校安排了一位老教师来任教本班的语文课 , 一段时间后 , 学生纷纷来我处反映该老师上课节奏慢、音调低、不善于课堂管理等 , 要求学校撤换其他教师来任教 。我了解到一方面学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过于偏激 , 另一方面现实情况是学校不可能就此撤换一位勤恳工作多年的老教师 。我当机立断决定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协调 , 一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表示理解 , 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该教师的光辉历程及教学长处 , 提到该教师有多篇论文、论著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 特别提到该教师曾为名曲“二泉映月”填词并在全国范围内播放 , 学生听了渐生对该老师的崇敬之心 , 仰慕之意 。加之该老师主动找学生谈心 , 慢慢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接近了 , 感情加深了 , 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配合也默契了 。由此可见加强心理沟通以求得学生的心理认同 , 融洽师生关系 , 从而可以达到培养健康、和谐的班集体心理氛围的目的 , 使每个成员都感到生活集体中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
二、要注意心理换位 , 以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
中学生在人际交流上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 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 , 在对待老师方面 , 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 。作为班主任 , 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 , 而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 , 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 , 其具体的做法是“心理换位” , 把自己当作老师 , 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 , 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 , 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 , 这样 , 许多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了 。在班级生活中 , 同学间出现分歧或矛盾 , 在所难免 。班主任要作耐心的心理疏导 , 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 , 人生在世 , 各种矛盾冲突也是难免的 , 涉及原则性的矛盾冲突 , 当然应该争出个是非来 。在非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发生后 , 即便是自己有理 , 也不能得理不饶人 , 如果因为自己有理就去“据理力争” , 不愿退让 , 其结果必然是让对方、更让周围其他人难以接受 , 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应本着“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是无理的一方的话 , 那更应该主动认错 , 多赔不是 。另一方面要引导双方心理换位 , 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思考 , 这样有助于理解对方 , 减少误会 。这样 , 学生就会认识自身欠缺 , 主动与他人协作 , 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 。
三、要从个性特点出发 , 注意到班级中学生个性的相似和相容
人的个性影响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发展 。学生在信念、态度、价值观 , 或身份、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方面相似程度高 , 彼此间就容易接近 , 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相似程度低 , 则容易疏远 , 或否定的人际关系 。作为班主任 , 应特别重视那些因在消极的因素上有其相近性而形成的学生群体 , 因为这种群体有可能产生偏离集体倾向 , 我们应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来转移他们的兴趣 , 改变他们的价值观 , 并通过有重点地做好部分学生认识转变工作来降低这种群体的相似性 , 使他们能更好的溶入整个班集体中 。一般情况 , 对个性不同的人 , 可以利用个人需要上的互补性来调节心理上的相容或人际关系的倾向性 。如教室座位安排 , 班主任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 把主动与他人来往和期待他人接纳自己的人组合在一起 , 把对他人表示亲热与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热的人组合在一起;把喜欢支配他人、帮助别人的人与期待人引导帮助的人组合在一起 , 相互有满足趋向 , 能相处融洽 。这种互补性的心理调适 , 有利于学生的竞争与合作 , 稳定班级群体的乐观情绪 , 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默契 , 使班集体充满生机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