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是指儿童在发展期间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常态,同时伴随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 。这个定义必须符合3个条件,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伴随有适应性行为缺陷;发生在18岁以前 。其中适应性行为是指个人是否具有符合其年龄、身份的行为,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通过的小编介绍一下相关的校园安全知识 。
智力落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各方面 。林文瑞研究发现,弱智学生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情绪比较消极 。昝飞等研究发现,随班就读学生最常出现的问题是社交不良、退缩、多动 。这些问题同样反映在智力落后儿童群体上 。相对而言,在个案研究中,研究者探讨较多的是智力落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与青春期的行为问题 。如研究者在案例分析中提到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有:情绪不安,用力拍桌子;咬自己、自伤;扔东西;抢玩具;攻击同伴及老师;多动;离家出走等 。智力落后儿童易出现的青春期的行为问题有:性行为异常、发脾气、无端哭闹等 。此外,教师在实践中发现智力落后儿童还易出现自卑、敏感、懒惰、撒谎、小偷小摸等偏差行为 。
智力障碍儿童需要通过特殊的教育,才能成为适应社会、独立自主的人 。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给予他们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给予他们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学会调适心态,更好地融人社会 。
智力障碍儿童生理上的缺陷必然会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一半以上的智力障碍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和人格等方面 。教育和研究人员发现,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比正常儿童多见,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使得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对智障教育工作者来说,发现智力障碍儿童的异常心理行为并给予及时的积极干预,有利于促进他们身一心的良好发展 。
心理健康是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对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最大限度地补偿缺陷、发展潜能、适应社会都要以健康的心理为前提,而他们的心理发展又受到生理、环境等诸多不良因素的制约 。因此,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相对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是家长和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关注的问题 。
所以说对于智力落后的青少年需要对心理上进行详细的辅导,帮助这些孩子克服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家长和老师也要时刻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 。
【智力落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 校园暴力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
- 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如何解决
- 金针菇被称为智力菇 但是为什么胃消化不了金针菇
- 学习障碍青少年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 防腐剂的危害会影响智力吗
- 上海智力公园营业时间
- 自媒体毁了一大批年轻人 短视频对当代青少年影响
- 手机如何关闭青少年模式 怎么关掉手机青少年模式
- 七巧板的由来和故事讲解 七巧板是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
- 抖音儿童模式怎么调 抖音14岁以下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