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万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历史上多次阻止敌人入侵,不过,后世对长城的作用有很多质疑,很多人认为长城的平均高度并不高,敌人要想翻越长城,似乎搭个梯子就可以办到 。并且,长城的厚度也不够,北方游牧民族大军压境之时,很难有力地抵挡敌人 。那么,长城到底有什么作用?没有长城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长城 。
文章插图
长城是怎么来的?长城修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西周都城镐京(今天的西安)的著名故事:“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当外敌来犯时,周天子通过长城各处的烽火台,联系到各地的驻军,命令他们前来带兵保护国都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为了提高自身防御力,都在修筑长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燕、赵等国 。为了抵挡匈奴进犯,数位赵国和燕国国君修筑了长城,赵武灵王更是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用来改造自己的部队,赵国名将李牧也曾利用长城大败匈奴,赵国也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实力甚至可以与秦国一战 。
文章插图
不过,这时各国修建的长城还都比较短 。直到战国后期秦国渐渐强大起来,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才连接了北方各国的长城并加以修缮,这才有了“万里长城”的说法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调遣了将近一百万的劳动力修筑长城,可以说,当时的秦朝人口二十分之一都参与到这项浩大的工程里,那时候的人们没有起重器械,在崇山峻岭中建长城,全靠人力畜力完成,工作环境也十分艰苦 。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建立汉朝初年,匈奴实力强大,屡次南下进犯中原,长城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历史上的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等人率兵出击匈奴,也是以长城作为据点,有了长城,戍边将士们能够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在此之后,南北朝、唐、辽、金等朝代也修筑了不少长城,而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我们所熟知的长城,如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等也是明朝时期建造的,明长城十分壮观,自东源起辽宁虎山,西至嘉峪关,从东向西经过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等十个省份,总长度达到8851.8千米,无愧“万里长城”雄伟称号 。
文章插图
从时间上看,明长城由于离我们比较近,保存的也较为完好 。可以说,长城融汇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意志力,是中国也是世界文明史的珍贵财富 。然而,长城的修建也是让中国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个朝代为了修筑长城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百姓也在漫长的徭役和戍边中死去,民间也有着“孟姜女哭倒长城”这样凄惨的传说 。
长城的作用如何?抵挡住了谁?长城建造得十分不易,那么,长城的作用到底如何呢?据史料记载,长城的平均高度为7.8米,个别地段高达14米 。一般来说,长城在修筑的时候,高度是根据地势起伏参考修建的,山体陡峭的地方城墙修的比较低,平坦地区修建的较高,紧要的地方修筑的也比较高 。从长城的宽度来看,城墙还是比较宽的,基础宽度平均有6.5米 。很多人对此十分困惑,为什么要修建如此劳民伤财的长城,并且,从单个朝代的视角来看,似乎长城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毕竟长城并没有保证哪个朝代江山永固 。
文章插图
其实,话不能这么说,长城其实是一个很高效的防御工事 。古时候,对中原的华夏文明威胁最大的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他们从小就学习骑射等马上作战本领 。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生,居无定所,随水草而迁徙,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游牧民族的抵抗能力很低,只能南下劫掠,深入中原腹地掠夺粮食、人口和牲畜 。
然而,中原地区多以平原为主,无论是地形上还是和游牧民族骑兵对抗上,以农耕为主的中原文明都很吃亏,没有长城存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可以长驱直入,烧杀掠夺来去自如 。以匈奴为例,从战国时期就开始骚扰燕、赵的边境地区,不仅边境居民苦不堪言,统治者们也束手无策,匈奴的骑兵来无影去无踪,进犯时打得边境守军没有防备,等到中原王朝的援军集结起来,匈奴的部队早就远走高飞,不知去向 。
- 六安属于哪个省份 六安属于哪一个省
- 水经注的作者是谁写的 水经注作者是什么朝代
- 西安是哪里的 西安是哪里的简称
- 苹果手机一键清理垃圾是真的吗 如何清理手机垃圾释放内存苹果
- 公认值得托付终身的星座男 哪个星座男值得托付终身
- 12星座此生必去的地方
- 辛弃疾所在那个朝代 辛弃疾是南宋还是北宋
- 9个角度教你区分黄牛皮和水牛皮 水牛皮是什么皮
- 教你如何正确选择电脑显卡 核显是什么显卡
- 了解花胶的制作全过程 花胶是什么东西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