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夜无眠写下一首诗,最后两句被质疑烂尾,我看他是故意如此!
“安史之乱”结束的第二年,这一年是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曾经的盛世大唐已经陷入了繁镇割据、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的狼藉境地 。
这一年,杜甫经过了沉浮飘零后,入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府中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即参谋 。
在节度使幕府的日子,一个清寒寂寥的夜晚,杜甫夜不能寐,心头诸事缠绕,写下了这首《宿府》 。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
【宿府杜甫古诗文鉴赏 宿府杜甫古诗文网】
文章插图
这首七律全程对偶,在对偶中尽显顿挫,多少悲婉沉郁就这样在诗中铺陈开来 。
清秋之夜梧桐在这幕府中凄寒瑟瑟,独宿在府中只有残烛相伴 。
杜甫在首联直言心中悲戚和周遭孤寂,当时杜甫家住成都城外的浣花溪,因为办公需要早至晚离,又因两地相距较远,故而他只能独自住在府中 。
也正是这样的情况下,杜甫常常在夜晚独处于幕府中,想来每到深夜,心中多年的忧思就蔓延而来 。
清秋之夜,看着梧桐悄立,秋寒满地,对影一支残烛,深愁又一次萦绕在杜甫的心头 。
这时有悲壮的号角声响起,当空皎洁的月光却无人陪他一起来赏,这就是颔联中所写的“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承接首联独宿幕府的情景,永夜悲凉 。
文章插图
当空皓月和悲沉的号角声让杜甫念家忧国的情怀在此时愈发浓烈了,颈联的“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正是因他念家忧国的情怀而起的悲叹感慨:
持久的战争已经让人失去了亲人的音讯,边关萧条山高路远,往来行路坎坷多艰 。
到了颈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心中最沉重的忧思主题,是国家长年战乱给无数人带来的灾难流落 。
由上联的“月色”和“角声”自然地延伸至战争带来的萧条流离,流离的不仅是诗人一个人,还有千千万万的大唐子民,萧条的也不仅仅是边关,还有整个倾覆的大唐 。
文章插图
在家事国事皆使杜甫悲苦不堪的时候,他以“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结束了整首诗 。
这样的尾联正是对应了首联,首联是点出自己的孤清情境,而尾联则是总结了自己栖于幕府的无奈迷茫 。自己已经历了十年的辗转漂泊,如今在幕府供职也只是勉强栖身而已 。
在这首诗中,有人认为尾联两句在全诗中有烂尾的感觉,原因在于随着这一句的结尾,整首诗也言尽而意止,而我总是觉得,杜甫似在刻意追求一种意止,在尾联中以概括自白的方式表达 。
正是十年的遭遇流落,心身疲惫的他便是要在最后一句中沉郁到底,对自己境遇的悲叹,对家国百姓的忧虑,都要在语境的契合中结束,家国的去路,自己的去路都在一种去无可去中戛然而止 。
文章插图
也因为上述这样的想法,说最后一句在意境上烂尾,我总不能去赞同,倒不是因出诗圣之手就刻意不同意之,而是着实觉得杜甫意在沉重中结束 。
所以类于孤高清远甚至更为深远的韵味在最后尾联中不得展露,不是因为诗人的表达手法偶然失手,而是在于表达目的并不在此 。
一生当中历经坎坷荆棘的杜甫,年少时候也曾经有过安定富足的生活,后来虽然几经波折,困顿失意,但也曾经得过君王青眼 。
可是命运于他仿佛总是不如人意,顺利对他而言总是那样短暂,其实这本就是时代带给他的悲哀 。
文章插图
不过,除了时运不济带给杜甫的无数磨难,更多的时候,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他悲哀的更大根源,这样说,杜甫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清醒呢?
眼看盛唐晚照,眼看盛唐倾覆,战火纷飞,这时代的凄风楚雨不就是自己种种遭遇的缩影?
写下这首《宿府》后的第二年,严武去世,杜甫也就此离开了成都,他又将流落辗转于那苍凉的山河 。
几年之后,他将带着对家国多灾多难的忧心感慨永眠于江中小舟,余晖中的大唐又少了一颗兼济苍生之心 。
-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至其七古诗内容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至其七古诗 诗意
- 徽州古城在哪里 歙县徽州古城介绍
- 重庆市奉节县夔州古城旅游指南 夔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 强推5本高质量穿书古言文 穿越言情小说推荐
- 古筝义甲材质大盘点 古筝指甲什么材料的好
- 杜甫的字叫什么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也称什么
- 三媒六聘指的是什么 古代结婚三媒六聘还有什么
- 希腊神话十二主神名字 古希腊神话主要人物名字
- 刘伯温的智慧都在这篇古文里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处原文
- 古代男子为什么喜欢裹脚女子 为什么古代女性要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