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956年,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引用过一句诗:“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的来源,和一个历史典故有关 。
这是一个300年前的真实故事 。
这是一段有关“礼让墙”的历史佳话 。
故事发生在独有5000年延绵不绝的文明史的中国 。
故事发生在安徽桐城 。
故事的主人们,携手催生出了一条窄窄的 “六尺巷”。
300年来,“六尺巷” 容颜不改,依然光照人间 。
文章插图
1,一桩300年前的邻里纠纷
清康熙年间,安徽人 张英(字敦复,号乐圃) 已升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
文章插图
他在老家桐城的宅子与吴家为邻,吴家秀才出身,两家院落之间原本有一条巷子,供两家及村民出入使用 。
后来吴家翻建新房,想占用这条小巷,张英老家的人不同意 。
双方争执不下,把官司打到了当地县衙 。
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犹豫再三,不敢轻易了断 。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了封加急信,送给了在朝庭作“大官”的张英,希望他来出面解决 。
文章插图
2,一首振聋发聩的诗句
张英接到老家寄来的信后,二话不说,当即就回了一封信 。
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文章插图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
张家人看了回信,豁然开朗,当下就来到吴家,说要主动让出三尺空地,让吴家翻建新房占用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当即决定,也让出三尺房基地,不再占用 。“六尺巷”由此得名 。
文章插图
张英大度做人,克己处事 。他借用秦始皇与长城的故事,巧妙劝导家人让出三尺之地,换来了百世流芳 。
张英的谦逊礼让,不仅成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更为自己的家族家庭家人树立了包容博大、崇德重礼的表率 。
3,张英为什么会如此行事
清末著名学者马其昶所著的《桐城耆旧传》中这样描绘张英:三藩叛乱时,“一时典诰之文,皆出公手” 。张英历任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职,治国辅政,才学出众,清廉律己,世人称誉 。
文章插图
张英一生品学兼优,常年身居高位,在皇帝面前行走 。他的履历、他走过的路,使他深深懂得,辅佐皇帝,为国担当,为民分忧,首先得从自家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做起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张英对家人家族的教育不仅以严著称,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作表率 。
文章插图
张英写给家人有《聪训斋语》,专门从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四个方面告诫教导家人后辈 。他写道:“欲行忍让之道,先须从小事做起 。”
在张英的言传身教下,次子张廷玉成为康熙朝进士,居官五十多年,历康、雍、乾三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乾隆朝晋三等伯、加太保 。
文章插图
张廷玉的长子和次子也官至内阁学士,四子官拜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 。
张英以他谦逊宽容、秉礼处世的家教家风,带出了为官清正、心系百姓的子孙后代,为世人称颂,给今人启示 。今天,六尺巷的故事广为传颂,窄窄六尺巷,却成就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优良家风的一篇大文章 。
4,2016年的一首央视春晚歌曲
文章插图
“六尺巷”是一把人性修养的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 。
“六尺巷”是一种人生境界的隐喻,值得我们经常去走一走 。
常走“六尺巷”,走出的是高天白云,走出的是人生天地宽 。
- 社区直饮水机的水安全吗 揭秘-小区直饮水机到底能不能放心使用-
- 淘宝超暴利灰色项目揭秘 卖暴利产品月入十万
- 揭秘世界历史强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全名
- 专家揭秘地心工作的难度 人类为什么不打通地心
- 孔令辉不娶马苏真相 孔令辉不娶马苏真相揭秘图
- 了解醋三棱的主治病证 揭秘醋三棱是什么
- 揭秘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大神龙 十大神龙图片
- 揭秘地球前往火星所需的时长 去火星需要多久
- 揭秘果酸嫩肤的原理 三次果酸相当于一次光子嫩肤
- 揭秘其中的根本原因 孔孟颜曾为什么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