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汇总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翻译( 二 )


【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汇总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翻译】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 , 谁漂亮?
②为两郎僮 , 孰若为一郎僮? (柳宗元 《童区寄传》)
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 , 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得童仆人?
8....之谓也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 。其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 , “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可译为“说的就是....." 。
①诗云:“他人有心 , 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诗》 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 , 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 , 宾语在“谓”的后边 , 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 。可译为“....叫作..”、“....称作.....”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 《鱼我所欲也》)
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
9.如....何、若....何、奈....何
都是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 。其中“如”、“若”、“奈”是动词 , 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 , 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 。可译为“把....怎么样”、“....怎么办” 。
①以君之力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
译文:凭你的力量 , 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 , (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②虞兮虞兮奈若何? (司 马迁《项羽本纪》)
译文:虞姬啊虞姬 , 对你怎么办?
③今者出 , 未辞也 , 为之奈何? (《鸿门宴》)
译文: (沛公说) 现在出来了 , 没有告辞 , 对这怎么办呢?
10.何为....、何以....为
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 , 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 , “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 ....呢”、“怎么.....呢” , 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 呢”、“要..... 干什么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 , 我为鱼肉 , 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译文: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 , 我们是鱼肉 , 为什么要告辞呢?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 《逍遥游》)
译文: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11.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 。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的副词 , 可译为“只”;“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 。可译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
①唯余马首是瞻 。( 《左传.襄公十四年》)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 。(意译: 只听从我的指挥)
②惟弈秋之为听 。( 《孟子.告子上》)
译文:只听从弈秋的教导 。
12.何....之有
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 , 含反问语气 。其中”何....”是宾语 , “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 , “有”是谓语动词 。可译为“有什么....” 。
①夫晋 , 何厌之有? (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国 , 有什么满足(的时候) ?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 , 何功之有哉? (司马迁 《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 , 有什么用处?
13.不亦....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 。其中“亦”没有实在意义 , 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 等疑问语气词替换 。可译为“不是...吗”
①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平?(《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 , 不是很高兴吗?
②舟已行矣 , 而剑不行 , 求剑若此 , 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船已经行进了 , 而(落在水中的)剑(却)没有动 , 像这样去寻找剑 , 不是糊涂吗?
14.得无...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 。它的语气比较委婉 , 且略带测度性 。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 。可译为“该不会.....吧”、“ 莫非是......吧”、“能......” 。同义结构还有“得毋.....乎”、“得非....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