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时效处理是什么

【时效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时效处理是什么】导读
采用低铍铜Cu-1.7Ni-0.5Be合金为研究对象 , 研究了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对Cu-1.7Ni-0.5Be合金的强度、电导率等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结果表明 , Cu-1.7Ni-0.5Be合金经920 ℃×1 h固溶+480 ℃×6 h时效处理后的综合性能最佳 , 电导率为34.278 MS/m , 抗拉强度为758 MPa , 伸长率为21%;在0.25~10 h范围内 , 时效初期无明显析出相 , 合金强化主要体现为Be原子聚集区(G.P.区)强化 , 随着时效时间延长 , 合金的析出相逐渐形成并弥散分布;时效10 h时 , 510 ℃温度下的析出相比480 ℃时的析出相更为粗大 。在450~510 ℃的时效温度下 , 合金抗拉强度整体上均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升后降 , 450、480、510 ℃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8、6、2h , 时效温度越高越早达到峰时效;合金的电导率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 , 逐渐上升且增加速度逐渐变缓 。合金在常温拉伸下的主要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
关键词:时效;抗拉强度;伸长率;电导率;析出相
铍青铜合金是一种典型的时效析出强化型合金 , 经过合理的热处理之后可以使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导电性、高弹性等一系列优良的综合性能 , 是理想的高导、高强弹性材料 , 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油气钻探、仪器仪表等领域 , 因此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参数对其性能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 , 时效工艺对铍青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到研究者关注 。目前国内外对铍铜合金在时效方面的研究多针对高强高铍铜 , 而对低铍铜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本课题选用铍含量较低的Cu-1.7Ni-0.5Be合金 , 利用导电仪、透射电镜等研究了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对Cu-Ni-Be合金的强度、电导率等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 对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
1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采用φ32 mm合金棒材 , 经ICP-AES测定 , 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下同)为Cu-1.7Ni-0.5Be 。该合金原材料为电解Cu(99.95% , 质量分数 , 下同)、Cu-3.8Be中间合金、镍板(99.99%) 。采用非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进行熔炼 , 浇注温度为1250 ℃ , 随后经过脱模、热锻、固溶、冷拉拔成φ32 mm的试样 。合金进行920 ℃×1h固溶处理后快速水冷 。将材料预先加工好后采用SX2-5-12型箱式电阻炉进行时效 , 炉内底部铺好木炭以减少氧化 , 分别在450、480、510 ℃下进行时效处理 , 时效时间分别为0.25、0.5、1、2、4、6、8、10 h 。采用D60K数字金属电导率测量仪测量合金的电导率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WDW-200D电子万能材料拉伸试验机对合金进行抗拉强度测试 , 试样拉伸速率为1 mm· min-1 , 试样尺寸见图1;采用Quanta-200型扫描电镜对合金拉伸断口形貌进行观察;透射试样经机械减薄、压片、冲孔后在Gatan691型离子减薄仪上减薄 , 采用FEI Talos F200X型透射电镜观察合金的微观组织 。

时效处理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时效处理是什么

文章插图
图1 拉伸试样图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合金的显微组织
铍青铜作为一种典型的时效析出强化型铜基合金 , 经固溶处理后得到过饱和α固溶体 , 在时效初期 , 不稳定的过饱和固溶体会发生分解形成Be原子聚集区(G.P.区) , 并随着时效进行 , G.P.区范围逐渐扩大并转变成亚稳定的过渡相 , 最后变成稳定的平衡态CuBe相析出并长大 。其过程可表示为:G.P.区→γ''→γ'→稳定γ 。图2为不同时效条件下合金的TEM组织 。可以看出 , 480 ℃×0.25 h处理后 , 合金组织中存在大量细小直径约为5 nm的圆盘状G.P.区 , 均匀分布于基体 , 呈现显著的明暗交替的衬度对比 , 时效0.25 h时并未形成明显的析出相;480 ℃时效6h时 , 晶体内部出现大量条形过渡相(γ''相或γ'相 , 箭头处) , 其长约7 nm , 宽约3 nm;在图2c中 , 过渡相已经长大粗化为γ相 , 呈椭球形 , 其长为300~500 nm , 宽约为250 nm 。510 ℃时效10 h时 , 与图1c相比 , 合金析出相更接近尺寸为400 nm的圆盘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