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 。“风雨端阳生晦冥 , 汨罗无处吊英灵”出自《己酉端午》 , 《己酉端午》是元末明初诗人贝琼创作的一首诗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己酉年的端午那天 , 天公不作美 , 狂风大作 , 暴雨倾盆 , 一眼望去 , 一片天昏地暗 。整个汨罗江上 , 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 , 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
端午节简介端午节 , 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 , 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 , 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 , 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
《己酉端午》风雨端阳生晦冥 , 汨罗无处吊英灵 。
海榴花发应相笑 , 无酒渊明亦独醒 。
《己酉端午》注释⑴端午:端午节 , 中国传统节日 , 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 。
⑵端阳:即端午节 。晦冥(míng):同“晦暝” , 昏暗 , 阴沉 。
⑶汨(mì)罗:汨罗江 。传说屈原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吊:凭吊 , 祭奠 。英灵:犹英魂 , 对死者的美称 。此指屈原 。
⑷海榴:即石榴 , 古人以石榴传自海外 , 故名 。发(fā):开 。
⑸渊明:即陶渊明 , 东晋诗人 。醒:清醒 。
《己酉端午》翻译己酉年的端午那天 , 天公不作美 , 狂风大作 , 暴雨倾盆 , 一眼望去 , 一片天昏地暗 。整个汨罗江上 , 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 , 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 , 似乎正在笑话我 。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即使不喝酒 , 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 , 我虽无法凭吊屈原 , 也一样仰慕他 。
《己酉端午》创作背景根据诗题“己酉端午”可知 , 此诗作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夏历五月初 。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 , 天气昏暗 , 看到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 , 有感而作此诗 。
《己酉端午》赏析此诗在平淡的天气描写和议论中抒发情感 。起句写景 , 描述端午节的天气 , 由于有风雨而天地昏暗 , 这也暗示着因天气的原因野外少人行 。这里借景抒情 , 运用风雨之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第二句兴“英灵何在”之叹 , 诗人想起了屈原的忠心为国而屡遭贬谪 , 怀才不遇 , 千年后的风雨还耽误了人们对屈原的祭奠和怀念 , 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凭吊屈原英魂的地方 。
这里运用屈原之典故 , 进而感伤身世 , 为屈原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到愤懑 。次句中的“无处”既对应了首句的风雨晦暝 , 也抒发了屈原英灵无人凭吊的伤感 。
后两句将“榴花”拟人化 , 一个“笑”字赋予榴花以人的情感 , 使得全诗生动而蕴含趣味 。诗人在与榴花的交流中 , 借榴花之“笑”流露自己虽有才华但是不得志的情感 。开放的榴花似乎在嘲笑诗人自寻烦恼 , 于是诗人只好自嘲地引用陶渊明的事迹:纵然陶渊明这样的纵情山水的隐士 , 对屈原的仰慕之情也丝毫未减 。
这里巧用了陶渊明的典故 , 运用对比的方法 , 表面上是在自嘲 , 实际上是指超脱自我 。一个”醒“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 回味无穷 。
整首诗委婉多姿 , 工致含蓄 , 表现了诗人贝琼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哀伤 , 也同时抒发虽不被赏识但仍旧洒脱的豁达精神 , 表达诗人对隐士人格和精神的向往 。
《己酉端午》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此诗前两句先写景 , 再兴叹 , 描述端午节的天气昏暗而有风雨 , 感慨因风雨而无人在汨罗江上对屈原表示祭奠和怀念;后两句诗人借用榴花之“笑”的拟人手法以及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怀才不遇但能洒脱面对的情感 , 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态度 。全诗借景抒情 , 巧用典故 , 委婉多姿 , 工致含蓄 。
《己酉端午》作者简介贝琼(1314—1379) , 元末明初诗人 。初名阙 , 字廷臣 , 一字廷琚、仲琚 , 又字廷珍 , 别号清江 。崇德人 。性坦率 , 博通经史百家 。师从铁崖杨维桢 。元末世乱 , 隐居教授 , 明代出任浙江乡试官、国子助教、中都国子监 , 教授勋臣子弟 。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 。文章冲融和雅 , 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 。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