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的生平

匡衡 , 字稚圭 , 东海郡承县人 。西汉经学家、大臣 , 以说《诗》著称 。元帝时位至丞相 。
匡家世代务农 , 但匡衡却十分好学 , 勤奋努力 , 由于家境贫寒 , 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 。
元帝即位后 , 任用匡衡为郎中 , 迁为博士 , 给事中 。匡衡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 , 弘扬礼让仁和之风 。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 , 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
在后几年里 , 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 , 尤喜爱《诗经》 , 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 , 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 , 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 。
匡衡任职期因无灯油 , 「 ”囊萤、映雪、凿壁”读书的三个人的完整一生是什么样◇◇车胤、孙康、匡衡 , 三个人的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妇孺皆知 , 家喻户晓 , 可以说激励了无数读书人 。三个人的人生到底怎么样?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1 囊萤的车胤 。故事都比较熟悉 , 讲的是:车胤小时候家中比较贫寒 , 没有油点灯照明 , 夏天到了夜里 , 他就用白色的丝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 , 借助荧光照明读书 。◇◇车胤 , 是南平郡人 , 现在的湖南津市 。在这里有一点不是太清楚 , 车胤的父亲 , 官至吴郡主簿 , 曾祖父也当过孙吴会稽太守 , 这也算是公务员家庭 。是否因为家庭有变故或者其它原因导致家境贫寒 , 买不起点灯的油 , 这里也就不做考究了 。◇◇车胤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 少时有声望 。车胤从小勤奋读书 , 博学多才 , 伶俐智慧 , 在四邻五乡很有名气 。当时的南平太守王胡之在看到童年的车胤后 , 还对其父亲说:这小儿可以光宗耀祖 。◇◇第二阶段 , 显名于朝廷 。车胤走入仕途的导师是当时的荆州刺史桓温 , 召车胤为从事 , 并且特别器重他 。后来又先后任主簿、征西长史、骠骑长史、太常等职 , 并且封为临湘侯 。◇◇第三阶段 , 一死以露奸 。公元400年 , 车胤被提升为吏部尚书 , 这可是六部中吏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 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部长和人事部部长的职务 , 为朝廷六部尚书之首 。最终 , 车胤在准备上奏揭露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的骄矜放荡行为时 , 事情败露 , 被逼自杀 。车胤被害时 , 已经六十七八岁了 。在自杀前大怒:「 ”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 ◇◇车胤死后 , 朝廷上下非常痛惜 。现今 , 在湖南仍然保留着很多车胤的遗迹 , 比如囊萤台、武子墓等 。◇◇2映雪的孙康 。孙康同车胤一样 , 都在为夜里没有灯油而苦恼 , 不过孙康的灵感来自一场大雪 。一天半夜醒来 , 发现窗外有光 , 开门一看原来是一场皑皑白雪 。于是 , 穿好衣服 , 取出书籍 , 在雪地里开始看书 。从此到了冬天 , 孙康不再因为没有灯油而发愁 , 任尔东南西北风 , 我自不怕冷、不怕冻 , 持之以恒 , 终成一位很有名望的大学者 , 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 , 是晋代京兆人 , 今河南洛阳 。其祖父孙放曾任东晋长沙相 , 其父孙秉一生无仕 , 所以当时家庭比较贫困 , 也就有了映雪读书的一幕 。◇◇孙氏人才辈出 , 名人璀璨如星 。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发愤读书 , 孙康也成为了楷模和典范 , 孙氏后人因此也以「 ”映雪”为堂号 。孙氏映雪堂走出过很多响当当的人物 , 比如被称为「 ”药王”的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抗日将军孙立人等等 。◇◇3凿壁偷光的匡衡 。匡衡的故事 , 也是因为没有灯油引起的 。简单说 , 就是晚上天黑 , 用小刀把邻居家的墙缝挖大一些 , 借光读书 。◇◇匡衡 , 是东海郡承县人 , 今山东兰陵、枣庄一带 。匡衡是地道的农民子弟 , 世代务农 。虽然家境贫寒 , 但是匡衡非常好学 , 无比勤奋 , 从小替人当帮工获取读书费用 , 终成汉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 , 也被《汉书》列为一代名相而被世代相传 。◇◇匡衡的人生历程 , 有三点需要关注: ◇◇一是匡衡的仕途起初并不顺利 。按照当时汉朝的规定 , 博士弟子掌握「 ”六经”之一 , 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 。考试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 匡衡考了九次 , 才考中了丙科 。◇◇二是匡衡对《诗经》的研究理解非常深 。传有「 ”匡说《诗》 , 解人颐” , 就是说匡衡解读《诗经》 , 能够让人眉头舒展 , 心情舒畅 。◇◇三是匡衡的升迁得益于《诗经》 。当朝皇帝汉元帝 , 十分喜好儒术文辞 , 尤喜爱《诗经》 。大家都说匡衡《诗经》讲得好 , 所以汉元帝亲自试听后 , 十分赞赏 , 也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 。这是匡衡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自此之后 , 匡衡代相封侯 , 辅佐皇帝 , 总理朝政 , 位极人臣 。◇◇来自网络 , 若有不妥 , 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