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毕生发展的含义( 二 )


统一发展中的不均衡性各种人格特性或成分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发展过程中,但发展是不均衡的 。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人格整体特性在其发展过程中速度的不均衡及其各种人格特性在发展的起始时间、速度、成熟程度等方面的不均衡 。
共同模式下的个别差异人是不同的个体,由于他们各自的遗传因素和所处的环境影响因素不同,在身心特性方面呈现出许多的差异 。其中最主要的是能力、动机、气质、性格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就使得个人与环境的交互形式、程度上的不同,从而使人格发展呈现出共同模式下的个别差异 。
轻松一刻:命运多舛的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 。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 。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迅备扮备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 。
贝多芬是家中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 。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摇钱树 。父亲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地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 。
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 。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 。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 。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 。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 。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地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 。原来,钢琴声的分贝数一般在80至90分贝之间,人不能在85分贝或更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停留超过6小时,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因此导致耳聋,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 。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 。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米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米列塔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 。1803年米列塔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贝多芬曾写下遗书 。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 。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 。《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 。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 。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2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 。终生未婚 。
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 。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
什么是毕生发展观?包括影响心理发展因素之类等等 。毕生发展观是德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德保尔·巴尔特斯(Paul B.Baltes,1939-2006)创建的毕生发展心理学中的核心观念 。其主陪败要理念是:个体的发展是一生的过程,具有多样的形式、复杂的构成、极强的可塑性,是由多重影响系统共同决定的 。
1、毕生发展的基本假设:发展并没有在成年时就结束,而是扩展到整个生命的全程 。这个过程开始于精卵结合,结束于死亡,是一个心理结构和机能的获得、维持、转换和衰退的适应性过程 。
2、作为对毕生发展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较高层次,生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在毕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
(1)进化选择结果的表达和人的生理潜能的发挥与年龄之间呈负相关 。在达到成熟之前,进化选择的结果和人的生理潜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发挥,促进个体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迅速发展,而当个体逐渐达到成熟之后,随年龄芦激颤的增长,进化选择结果的促进作用就开始逐渐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