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谁写的

《尚书》是先秦诸子所作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西汉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 。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 。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书,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
流传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 。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 。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焚毁 。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
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及一篇孔安国传和一篇《尚书序》,当时《秦誓》一篇已佚,所以这部《尚书》共有59篇 。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大多是根据梅赜所献的这个本子编修 。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托古作品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 。
主要特点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汉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 。叙先秦散文当从《尚书》始 。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 。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
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 。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 。
《尚书》在语言方面虽被后人认为“佶屈聱牙”(韩愈《进学解》),古奥难读,而实际上历代散文家都从中取得一定借鉴 。
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 。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尚书正义》2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 。
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文体 。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 。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流畅 。
《尚书》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 。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尚书》的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 。
考证《逸周书》是百篇之余,是孔子删《书》的百篇之余 。“逸周书”之名,最早为许慎所用 。“‘逸周书’就是失传了的《周书》,‘逸’不是不存在,而是没有师说,‘绝无师说’” 。清华简中发现的《祭公》、《皇门》见于今本《逸周书》 。《祭公》、《皇门》、《程寤》“这三篇如果按着我们现代的分类,就是《逸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