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单梁连续梁

【什么叫单梁连续梁】单梁和连续梁的含义:
1、单梁:指单独一根梁,上部无板,一跨单独设的一根梁 。
2、连续梁:跟其它梁没有连接的梁,并且超过一跨的梁 。
关于梁:由支座支承,承受的外力以横向力和剪力为主,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梁,梁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
什么叫单梁 连续梁 ??单梁就是单独一跨一条梁<两个支座为简支>,联系梁和连续梁是一回事,规范地说应该叫连续梁,就是两跨以上的梁连续在一条轴线上的梁,这种梁受力比较好,它的中间支座可承受梁的负弯矩,就象扁担担东西一样,这样可减少梁底配筋,
建筑工程预算里的单梁,连续梁是怎么定义的现浇混凝土梁综合基价中,梁划分为基础梁、单梁和连续梁、异形梁、圈梁、过梁、叠合梁、桁架等七大类 。基础梁,是指直接以独立基础或柱为支点的梁 。一般多用于不设条形基础时墙体的承托梁 。单梁、连续梁,是指梁上没有现浇板的矩形梁 。异形梁,是指梁截面为T、十、工形,梁上没有现浇板的梁 。圈梁,是指以墙体为底模板浇筑的梁 。包括以墙体为底模浇筑的框架梁、连系梁 。过梁,是指在墙体砌筑过程中,门窗洞口上同步浇筑的梁 。叠合梁,是指在预制梁上部预留一定高度,甩出钢筋,待楼板安装就位后加绑钢筋,再浇灌混凝土的梁 。层高超过3.6m时,单梁、连续梁和异形梁,可另列项目计取超高增加费,套用梁超高增加费综合基价子目,计算规定同矩形柱 。其他各种梁,均不另计取超高增加费 。其他换算规定,同矩形柱 。(一)注意事项(1)现浇钢筋混凝土弧形梁或折线形梁,综合基价没有直接设立子目,可执行相应综合基价,模板人工、模板料按前述规定执行 。(2)现浇钢筋混凝土薄腹梁,执行异形梁综合基价子目 。(3)空心板端头叠合梁,执行叠合梁综合基价子目,但应扣除模板部分费用 。(4)素混凝土圈梁套用钢筋圈梁子目,但应扣除钢筋部分费用 。(5)变截面梁,执行异形梁综合基价子目 。(6)现浇混凝土单梁、连续梁、异形梁,若与楼板整浇一体时,单梁、连续梁、异形梁等不能单独列项计算,其体积并入现浇板工程量内,执行现浇板综合基价 。(7)地圈梁,仍执行圈梁综合基价子目 。(8)L形圈梁执行圈梁综合基价子目,模板人工乘以系数1.08 。(9)单梁、连续梁侧面带挑出墙面的挑口时,突出宽度在12cm以内者,挑出部分与梁合并,仍执行梁的综合基价;宽度在12cm以上者,突出墙外部分另列项目,执行挑檐综合基价 。(10)阳台梁突出阳台水平投影部分的挑口造型,突出部分另列项目,执行异形梁综合基价 。(二)梁的工程量的计算1.单梁、连续梁工程量=梁长×设计断面面积梁长的计算规定:梁与柱(不包括构造柱)交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次梁交接时,次梁长度算至主梁的侧面;梁与墙交接时,伸入墙内的梁头包括在梁的长度内计算 。现浇梁垫,其体积并入梁内计算 。2.T、十、工形异形梁工程量=梁长×设计断面面积梁长的计算规定,同单梁、连续梁 。3.变截面梁(异形梁)工程量=L2×(h1+h2)b式中,h1、h2——分别为变截面部分两头的高度;L2——变截面部分的长;b——变截面梁的宽度 。变截面梁梁长为变截面部分的长度 。与变截面部分连接的梁,应根据其结构特征另列项目计算,套用相应的单梁、连续梁、过梁、圈梁综合基价 。若相连的为T、十、工异形梁时,则工程量合并计算,执行异形梁综合基价 。4.圈梁、过梁工程量=梁长×设计断面面积梁长按设计图示长度计算 。圈梁代过梁者,过梁部分应与圈梁部分分别列项,其过梁长度按门、窗洞口外围宽度两端共加50cm计算,分别套用圈梁和过梁综合基价子目 。阳台、雨篷、挑梁等嵌入墙内的梁,按圈梁列项计算 。空门洞、空圈上的梁,应按过梁列项计算,不能按单梁列项计算 。圈梁、过梁与主、次梁或柱(包括构造柱)交接者,圈、过梁长度应算至主、次梁或柱的侧面 。圈梁与现浇板整浇时,板算至圈梁侧面,圈梁部分仍应单独列项计算,执行圈梁综合基价 。5.叠合梁叠合梁工程量,按设计图示的第二次灌浇部分的体积以“m3”计算 。
什么是单梁、联系梁、连续梁?在建筑、桥梁、航空以及管道线路等工程中,常遇到一种梁具有三个或更多个支承,可简化为静不定结构,称为连续梁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支座的梁 。连续梁有中间支座,所以它的变形和内力通常比单跨梁要小,因而在工程结构(如桥梁)和机件中应用很广 。连续梁属静不定结构,可用力法求解其中的内力 。具体方法是,对n跨连续梁,将它在每个内部支座处断开,化成n根简支梁,并以各支座处的弯矩Μi(i=1,2,…,n-1)为多余的未知内力,就得到一个力法的基本系统,而每个内部支座左右两根梁形成一个单位系统 。根据转角的连续条件,支座左右梁端的转角应该相等,即θ=θ,运用单位载荷法计算该转角,可得到力法的方程组 。对于用同一材料制成的连续梁,这组方程为:式中Li为第i个跨的跨距Ii为第i个跨上的梁截面的惯性矩(见截面的几何性质);i是第i个支座的单位系统中各外载荷(集中力、分布力、力矩)的函数,外载荷给定后,它就是确定的 。由于每个方程中含有三个支座力矩,所以这个方程组称为三弯矩方程组,简称三弯矩方程 。它的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线矩阵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三弯矩方程,便于在数学上求解(见变形分配法) 。最早得到三弯矩方程的是法国的 B.P.E. 克拉珀龙(1849)和H.贝尔托(1855),他们得到的方程组只适用于支座等高、跨距相等并受均布横向载荷的连续梁 。后来德国的H.舍夫勒等人将方程组推广到支座不等高的情况 。法国的J.布雷斯进一步又推广到跨距不等并且载荷任意分布的情况 。20世纪初,捷克斯洛伐克的K.A.恰利谢夫和美国的H.克罗斯为便于工程运用,又提出逐次近似的力矩分配法 。50年代后期以来,发展出用有限元法解连续梁的多种标准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