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简介和生活背景( 三 )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 。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 。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 。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 。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东北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 。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 。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 。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 。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
【鲁迅简介和生活背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
扩展资料:

鲁迅的文艺影响: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 。
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 。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