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逃出感情的牢笼?
2《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卡尔维诺(意)
小说 。看过很多小说,长篇的,短篇的 。这是让我比较难懂的小说 。用一句话来说,是一本写小说的小说 。作者以第二人称,设计了十个故事,每个故事刚刚刺激起你的阅读欲望,马上戛然而止 。到小说结尾又形成一部完整的故事 。而且,十个故事用了不同写法,表现不同不同主题 。卡尔维诺让读者参与到故事中,穿过一个个迷宫走到最后 。
很多人喜欢看故事,故事是故事,小说写故事,但不是故事 。通过阅读这本书,尤其是喜欢写小说的读者来读,能开拓思维,借鉴或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 。同时,看小说的布局,更能给自己的思维带来一场盛宴 。牛人终归是牛人,得服气 。
3《罗生门》芥川龙之介(日)
小说 。这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子 。小说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书中所辑录的小说,不需要费多大劲就能看懂,一目了然,一本书,一两天看完,能有多难懂?
看小说看什么,当然是人物已及通过人物透出的人性 。在这方面,芥川龙之介是个高手,人性中的善恶、软弱、偏执、谎言,等等,在书中都有所刻画 。选材上,细处着手,展现人生百态 。如果想对人性中的隐秘部分做一番探讨,不妨看看这些故事,掩卷时会带来触动与沉思 。
4《我弥留之际》威廉福克纳(美)
小说 。像福克纳那样写作,是很多小说家的梦想 。由此可知福克纳的地位了 。
小说的内容并不复杂,没有繁杂晦涩的意识流运用(除了个别章节),讲述了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历程 。因为路途中的种种意外,他们用了整整十天才到达目的地 。最终的结局是长子失去了一条腿,老二发疯,三子失去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猥亵,弱智的小儿子也没得到想望的小火车 。
故事不复杂,读者自有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我喜欢的是小说结构的运用,故事由五十九个章节构成,每一个章节分别站在不同人的角度,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展现他们的内心独白 。也就是说,每个章节都是从本德伦一家、众邻居及相关人员的眼中来观察这个世界及事件 。
如果不从文学角度来分析小说 。通过小说章节的架构,或许我们更能理解社会与周围的人 。
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是我们自己眼中的样子 。别人所描述的世界、事件、以及对待周围的态度,是否与自己相同?从本质上来讲是不一样的 。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视角来观察周遭的一切 。如同《我弥留之际》的章节架构 。
5《九故事》JD塞林格(美)
小说 。九篇短篇小说 。关于故事,只有一句话概括:言有尽而意无穷 。平和叙述中,插进一个突兀,会莫名其妙击中你 。一个隐居的、羞于在外界场合表达的作者,创造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
常常在写法上比较各个小说家的特点 。这些故事,很多是用对话来推动故事发展的 。按理说,少了动作、心理方面的刻画,人物怎么能全面表现?塞林格做到了 。而且,每读完一篇,都会带来强烈的但又一时半会无法表达的感受 。
6《蒋介石与现代中国》陶涵(美)
史学 。看历史,最怕是被别有用心的作者引导自己的思维,所以,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从不同作者所描述的不同侧面,多角度还原,方可接近真相 。
大陆对蒋介石的认识基本形成定论,本书是把蒋介石放到国际视角和人的角度来评价 。书中引用了很多蒋介石的日记,可信度高 。分成三大部分,抗日战争前如何一步步在形式上完成对全国的统一;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国共内战及败退台湾 。
一个有着信仰,隐忍,不屈不挠的历史人物,让读者生出种种感叹 。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并且对国家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抛却出于政治原因对他的污名化,不止看到蒋介石的一生,还能反观到他人的险恶 。
7《中国史》宫崎市定(日)
史学 。从小到大,我们学过的历史,都是从唯物史观角度来编辑的 。我不能说这种对历史的分析对还是不对 。但不可避免的,这些教材有意识的忽略了很多 。
宫崎市定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中国历史,并且提出“景气”史观 。有评论说,他“以世界史眼光和社会经济史为特色,拥有平易的文风和明快的思维,能把精致的实证研究与大气恢弘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 。”
本书的编排结构,当然也是按照通史来写,以时间为线索 。但在时间线索内,宫崎市定用了三百多个小标题,每个标题平均八百字的篇幅,在贯通中又有独立的结构,读起来并不晦涩难懂,反而清晰酣畅 。有个人风格,有启发性,更有可读性 。
- 逻辑推理有没有基本定理
- 逻辑学划分的规则有哪些
- 逻辑学是谁创立的
- 逻辑学是文科还是理科
- 存货包括哪些科目
- 逻辑学中命题有哪些形式哪些种类
- 逻辑学中的概念问题
- 不忘初心用英文怎么说 出自哪里
- 秋天的雨有哪三种特点
- 洛克王国露西亚在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