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熊猫多吗

古代大熊猫数量远远多于现代 。
【古代熊猫多吗】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史前年代的大熊猫分布很广,数量也很多 。人在狩猎动物时发现,大熊猫不但体型庞大,而且肉质肥美,所以人们开始大量猎杀大熊猫作为食物 。湖北官庄坪遗址、长阳沙嘴遗址等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中,曾发现过大熊猫骨骼,这证明当时大熊猫可能与其他野生动物一样,是人类狩猎的对象 。
为什么感觉中国古代很少提到大熊猫史前年代的大熊猫分布很广,数量也很多 。古人在狩猎动物时发现,大熊猫不但体型庞大,而且肉质肥美,猎取一头大熊猫比逮着一只野兔要划算得多,所以人们开始大量猎杀大熊猫,为的就是作为美食,填饱肚皮,这与现在广东兴起的吃猫热,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湖北官庄坪遗址、长阳沙嘴遗址等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中,曾发现过大熊猫骨骼,这证明当时大熊猫可能与其他野生动物一样,是人类狩猎的对象 。
用现在的眼光看,古人用大熊猫来作战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战场上赶着一群大熊猫来迎敌,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滑稽场面,但书籍上对此确有记载 。《尚书》和《诗经》中把大熊猫称作“貔貅” 。《尚书》记载,黄帝的时代有几种猛兽,其中有貔貅、虎、豹,他们用这些动物来作战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述了古代部落首领黄帝下令驯养虎、豹、熊及貔貅等猛兽助战阪泉的史实 。当时的人们认为貔是一种像虎豹一样威武的猛兽,他们希望勇士像貔貅一样勇敢,连军队打仗时都打着“貔”和“貅”的旗号,以震军威 。西晋开始,人们对大熊猫的认识发生了巨变 。西晋人把大熊猫叫“驺虞”,认为驺虞只吃竹子,不会伤害其他动物,所以把它当成象征睦邻友好的益兽 。西晋人在两军交战的中途,如果一方高举写着“驺虞”字样的大旗,就是代表求和、停战 。这和后来投降时使用的白旗有些相似 。
《诗经》中提到“貔貅”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 。古人在狩猎时发现,大熊猫不得肉很好吃,毛皮也光滑无比,十分珍贵 。因此,就把大熊猫的皮当作贡品,献给上司,“貔皮献其”就是指它被当作贡品 。大熊猫被中国人视为“友好大使”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就有向国外赠送大熊猫外交活动 。传说唐太宗时曾赐两头活熊猫和熊猫皮给日本以表亲善 。公元685年,武则天就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大熊猫 。
根据考古发掘,在三峡地区秭归县官庄坪遗址发现的77号墓,经证实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以大熊猫作为殉葬品的墓葬 。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就开始以猪、狗等家畜作为殉葬品 。77号墓的年代约在距今4000年前,处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当时人类用大熊猫殉葬 。止到西汉文帝时,他的母亲的陵墓中还用熊猫的头骨作为陪葬的,这说明大熊猫与人类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大熊猫的药用价值与其它动物相比并不是太多,但聪明的古人还是从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用貘皮做睡垫、膏药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专门写过一首诗《貘屏赞》 。白居易有一段时间曾经得了一种怪病叫“头风病”,吹不得风,一吹风头就疼,所以他就用一个屏风来挡风 。在屏风上他请画师画了一个“貘”并写了一个序和一首诗 。这说明古代人们的确有大熊猫可以治病的认识 。民间还有一种传说更可笑,说大熊猫的尿能溶解误吞的铁针,可以想像古代的人们误吞铁针后,以什么样的急切心情跟在大熊后的屁股后等着揭尿 。
还有很多人觉得大熊猫样子可爱好玩,便把它当作宠物来饲养 。汉武帝时,宫人就把貘关在上林苑里放养,供皇帝打猎,把成功地猎杀到貘当成是勇敢的表现 。
由此看,古代人们对大熊猫不但食其肉、贡其皮、殉其骨,而且还当作作战的武器、治病的药引、玩耍的宠物,大熊猫的命运很不幸 。这也许是大熊猫在人类发展中加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吧 。
大熊猫以前很多吗大熊猫当初还是肉食性的哺乳动物时,相对其它动物算不上很强,也算不上很多,只能算是普普通通的物种 。可贵的是环境改变难以存活的时候,它把啃骨头的本领转换来啃竹子 。当邻居们都变成化石后,它却成了活化石、存活至今 。所以,大熊猫不是靠以前很多来取胜,而是靠适者生存取胜 。当然,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熊猫自然是变少了 。直到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以后,情况才有了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