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中元节
台湾的中元节也有拜祖先的习俗 。清朝初年的中元习俗,据高拱乾《台湾府志》(一六九六)卷七的记载,祭祖先时要「以楮作五色绮绣之状焚之,云为泉下作衣裳」 。同时举办盂兰盆会,延请一名和尚主持,黄昏后登坛说法,并向坛下抛洒食物羹饭,称为「普施」 。
到了道光年间,中元祭祀的规模,较诸以往更为盛大 。陈培桂的《淡水厅志》(一八四六)卷十一就记载了如下的盛况:
十五日城庄陈金报旗帜,迎神进香,或搬人物 。男妇有祈祷者,著纸枷随之 。凡一月之间,家家普度,即盂兰盆也 。不独中元一日耳 。俗传七月初一日为开地狱,三十日为闭地狱,延僧登坛施食,以祭无祀之魂 。寺庙亦建醮两三日不等 。惟先一日放水灯,各给小灯,编姓为队,弦歌喧填,烛光如昼,陈设相耀,演剧殆无虚夕 。例集一所,牲醴馔具,积如山陵,植竹高恋 。……
除了放水灯与普度外,有些地方也盛行「抢孤」的习俗,所谓「抢孤」,就是在普度的广场上搭起高丈余的台子,上面放满了各式各样的供品 。普度完毕,主办人一声令下,所有的人便蜂涌而上抢夺祭品 。《澎湖厅志》(一八九三)卷九描述这项习俗:「其强有力者,每多获焉 。甚至相争斗殴,在台上跌下,有伤亡者,实为恶风」 。由於七月普度时鬼魂群集,为了怕他们流连忘返,便有人发明了抢孤这个办法 。据说,当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还要凶猛的人抢夺祭品时,会被吓得离开 。不过,抢孤的场面过於激烈,动辄造成伤亡,所以刘铭传任巡抚时(一八八四)曾下令禁止,但是成效不彰 。直到日治时代仍偶有所闻,以后才渐渐消失 。
民国八十年(一九九一),宜兰头城在停办了四十年以后,再度举办抢孤的活动 。主办单位仍沿袭旧制架设双棚,大者称「孤棚」,离地卅九台尺、长卅二台尺、宽廿四台尺,约有四层楼房那麼高,上面摆设十三盏食物及纯金牌 。小者称「饭棚」,以往是专供乞丐抢食的,所以高度甚至不及孤棚的一半 。参加的队伍以五人为一组,每队各据一根柱子,待主办者一声令下,选手们便奋不顾身的往棚上攀登 。由於这是有游戏规则的竞赛,没有混乱抢夺的场面,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民俗体育 。
台湾人重视普度,到了「糜钱巨万、牢不可破」的程度(连横,《台湾通史》(一九一八),卷二十三) 。即使在日治时期,官方打压民俗活动的压力下,仍坚持每年举办普度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第三编就详细记载了日治时期台湾中元普度的习俗 。
台湾俗称孤魂野鬼为「好兄弟」 。中元节时普度孤魂就称为「拜好兄弟」 。普度的型式还分为公普及私普两种 。
所谓私普,就是以街、庄等居住单位为主的普度,从七月初一到三十,大家共同商议,甲村是哪一天,乙村是哪一天,按照规定的日子轮流举行 。往年鹿港还流行一首「普度谣」,足以证明这种普度的盛况:
初一放水灯、初二普王宫、初三米市街、初四文武庙、初五城隍宫、初六涂城、初七七娘生、初八新宫边、初九兴化妈祖宫口、初十港底、十一菜园、十二龙山寺、十三衙门、十四饫鬼埕、十五旧宫、十六东石、十七郭厝、十八营盘地、十九杉行街、廿后寮仔、甘后车路、廿二船仔头、廿三街尾、廿四宫后、廿五许厝埔、廿六牛墟头、廿七安平镇、廿八濠仔寮、廿九通港普、卅日龟粿店、初一米粉寮、初二乞食吃无聊 。
举行普度当天的下午,家家户户纷纷在门口摆上丰盛的饭菜,俗称「拜门口」 。每盘菜上都要插一支香 。细心一点的人家还会准备香烟、槟榔、胭脂、白粉等 。祭拜完毕后,焚烧纸钱,然后撒供 。据说如果供品太少,或是作的菜饭太坏,就会遭到好兄弟的报复,或让家人生病,或是所养的家禽家畜暴毙等等,所以家家户户莫不竭尽所能的准备丰盛的饭菜 。
而佛教徒戒杀生,所以盂兰盆会多采用素食,不像民间祭拜用大鱼大肉 。虽然如此,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要普度众生,广施甘露 。
所谓「公普」,又称「庙普」,一般都在七月十五举行,俗语叫「拜七月半」,以各村庄的寺庙为中心,主祭人为当地的富豪或寺庙主事者 。在举行公普的前夕,要通知孤魂前来领受普度,就得在庙前「树灯篙」,以便招魂 。所谓灯篙,就是一根高几丈的木竿或竹竿,在顶端吊起灯笼,入夜后点亮 。民间相信,灯篙树得愈高,所招聚的鬼魂愈多 。为了避免饿鬼太多无法应付,平时只竖起两、三丈高左右的灯篙,只有在大普度的时候,才树五丈以上的灯篙 。此外,在普度期间,中南部民间会在自宅门口挂起「普度公灯」,目的在替孤魂野鬼照路 。
- 漫行什么意思
- 去螨虫的最有效方法
- 漫画创作的软件有哪些
- 南宁的小吃街在什么地方
- 韩国电影寄生虫结局没看懂
- 漫画的白墨水怎么用
- 艾草养生茶的功效
- 宋代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
- 畜牧业如何办理企业
-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