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称由来啊( 二 )


经过三次改稿,费时几十年 。《明史》的确有不少长处 。首先,它体例严谨,叙事清晰,文字简明,编排得当 。史评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将辽宋、金、元诸史和《明史》作了比较,认为“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其次,《明史》的史料较为丰富 。当时可资的第一手史料很多,除一套完整的明朝各帝“实录”而外,尚有邸报、方志、文集和大量私家史乘 。朱彝尊修史时《上总裁第二书》中说,仅各地的方志藏于国家图书馆者,即达三千余册之多 。此外,如明人王世贞著述的《锦衣志》、《中官考》等,都对明朝特务统治和宦官之弊有系统地作了介绍 。这些,都使明史的修撰者们较之各朝修官史者,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第三,《明史》有些地方持论公允,也能秉直书写 。如对袁崇焕被清太宗设反间计杀害一事,以及熊廷弼的功罪问题的记载,都很有参考价值 。第四,《明史》在体例上有新的创造,在列传中专列了“阉党”、“流贼”和“上司”三目 。宦官专政为明朝一代历史的重大问题,《阉党传》记载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宦官党羽祸国殃民的罪行 。《明史》的作者们对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领袖抱敌对和仇视的态度,在为他们立传的同时又诬之为“流贼” 。这是作者的阶级立场所决定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总结经验:“至于亡明,剿抚之失,足为炯鉴 。”但客观上为后人保存了明末农民战争的某些可靠史料 。《土司传》专写西南少数民族的情况,分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五个土司传 。这些传,虽坚持民族压迫的立场,对少数民族有许多污蔑之词,但其中保存了大量这一带少数民族的重要资料 。今日国内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半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 。此外,《明史》其它部分篇章,也为后人保存了不少可贵的史料,如《刑法志》中对明代特务机构厂卫的叙述等,都有助于后人对这段历史的考察研究 。
2国榷
《国榷》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 。谈迁撰 。全书正文104卷,卷首4卷 。共五百万字 。
该书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1645年南京沦陷、福王抗清政权灭亡为止的317年间的历史 。书中敢于直书《明实录》避而不谈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对一些重要事件,常以个人和诸家的评论并列于后 。其史实注意考订精审,材料有相当的可靠性或参考价值 。万历以后七十多年的历史,以及建州女真的发展和后金同明的关系的记载,尤为他书所少见 。根据邸报、方志和官吏遗民口述材料编补的崇祯朝十七年的史实,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但书中叙事有的过于简略,有的事件前后记叙重复且说法不一 。另外,封建正统史观、儒家天命论、佛道等迷信思想,在书中也有浓重反映 。由于书中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成为禁书 。《国榷》原稿称百卷,谈迁死后仅有抄本传世,后经浙江海宁张宗祥据蒋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藏抄本,及崇祯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补,加以标点,分为一百零四卷,又卷首别作四卷,共一百零八卷 。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册出版 。
3《明朝那些事儿》
这书很有意思,作者是个现在写手,却写出了一部非常风趣带有个人幽默主义的历史著作,你可以把它称作为一个民族渴望了解的快乐历史,其中有很多事件值得深思和详细研究 。不过不要以一部历册的看法来确定它,他毕竟是一部偏于娱乐而向广大民众推广的著作,很多事件不能被作者的思想所桎梏 。
请问明朝,清朝,唐朝这样的叫法的来源时间?比如民国时也这样称呼么?国号的来源时间:朝代建立之日就是这么称呼了 。比如明朝时的臣民称呼国号为“大明”或者“大明帝国” 。
秦朝,得名于西周,他们的先祖就被分封在秦国 。原先是给周王牧马养马的 。
汉朝,因为刘邦起义的时候被封为“汉王”
晋 不得而知
隋朝,得名于开国皇帝一开始是北周的隋国公
唐朝,唐是周朝太原的古称,周王的弟弟就被分封在唐国(太原) 。到了隋末,李渊是晋阳留守,封唐国公,所以开国后叫唐朝
宋朝时因为赵匡胤兼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即帝位后,便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的“宋”字为国号,自称宋太祖 。
元朝:虽然是蒙古人建国,但是国号取自《易经》大哉乾元 。
明朝:一说得名于元末的“明教” 。另一说是以阴阳五行来说,明是南方之火,用南方之火来镇北方元朝的北方之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
清朝建立于1636年 。是从少数民族政权,民族原名女真,国号“金”(称后金) 。1636年,为了巩固统治,防止汉人的反感 。皇太极干脆把民族改为了满族,把辽东改名为满洲,把国号改为了清 。清属水,而南面的大明属火,以水能克火 。故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