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四大家( 二 )


柳公权 , 字诚悬 , 其楷书清健遒劲 , 结体严谨 , 笔法精妙 , 笔力挺拔 , 世称“柳体” , 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
赵孟頫 , 字子昂 , 号松雪 ,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 , 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其楷书圆润清秀 , 端正严谨 , 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 , 世称“赵体” , 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
楷书四大家是谁 楷书 , 汉字的一种字体 , 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 , 更趋简化 , 横平竖直 。那么楷书四大家是谁呢?下面由我为大家科普一下吧!
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 柳公权 , 欧阳洵 元-赵孟頫
简介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 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fǔ)(赵体) 。
基本介绍
楷书又称正书 , 或称真书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 , 笔画平直 , 可作楷模 , 故名 。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 。在汉代也是“正体字”的别称 , 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 , 例如羊欣《采》文 , 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都云∶“诞字仲将 , 京兆人 , 善楷书 。”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 。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 , 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 , 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 , 大概有以上这些 , 这些概念不弄清楚 , 势必至于把各方面的其他问题也永远混淆不清 , 一无是处 。楷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其字形较为正方 , 不像隶书写成扁形 。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 , 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始于东汉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 , 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据传:“孔子墓上 , 子贡植的一株楷树 , 枝干挺直而不屈曲 。”楷书本笔画简爽 , 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 , 仍残留极少的隶笔 , 结体略宽 , 横画长而直画短 , 在传世的魏晋帖中 , 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 , 可为代表作 。观其特点 , 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 , 加以点啄挑 , 仍存古隶之横直” 。
东晋以後 , 南北分裂 , 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 , 带著汉隶的遗型 , 笔法古拙劲正 , 而风格质朴方严 , 长于榜书 , 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 , 多疏放妍妙 , 长于尺牍 。南北朝 , 因为地域差别 , 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 , 南书蕴藉 , 各臻其妙 , 无分上下 , 而包世臣与康有为 , 却极力推崇两朝书 , 尤重北魏碑体 。康氏举十美 , 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
楷书
1~2厘米的为小楷(小字) , 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 , 之间的为中楷 。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 , 实际上出现过10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
小楷
小楷 , 顾名思义 , 是楷书之小者 , 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 。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 , 所作楷书的笔意 , 亦脱胎于汉隶 , 笔势恍如飞鸿戏海 , 极生动之致 。惟结体宽扁 , 横画长而直画短 , 仍存隶分的遗意 , 然已备尽楷法 , 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 , 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 , 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 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编辑本段欧体
人物简介
欧阳询 , 字信本 , 潭州临湘人(今湖南长沙) , 唐朝著名书法家 , 曾任太子率更令 , 所以人们称他为“欧阳率更” 。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 , 到了唐代
 , 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 。欧阳询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 , 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 , 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 , 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 , 竟席地而坐 , 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 , 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 。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 , 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 , 再融入隶书笔意 , 形成“刚健险劲 , 字体飘扬”的“欧体”(也称“率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