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测量转点问题

具体要看测什么标高 。分为相对标高和绝对标高 。
相对标高较简单 , 只要有一个控制点 , 再相对这个控制点测量实体与该控制点的高度差即可 。
绝对标高要复杂一些 , 要从城市控制高程点转过来 , 但一般规范局都会把高程控制点转到施工场地边上 , 一般测量标高的方式是:
1、架平水平仪;
2、标尺立于高程控制点读数(简称“后视读数”);
3、把标尺立于要测点读数(简称”前视读数“);
4、用后视读数加上控制点高程 , 减去前视读数即可得到测点的高程 。
水准测量中的转点怎样算出来的转点 , 也是过程称呼而已啊计算方式 , 就是测出高程相同 , 楼主别想复杂了根据 BM(已知点)+后读数-前读数=高程 。
如果多次转站 , 公式还是一样 , 只是现在的第一站的前视点变成第二站的后视点 。
“加后视减前视” , 是不是第一次架仪器测量渠道底点A读数为0240 , 尺子移动到转点读数为0130 , 尺子不动进行第二次架设仪器 , 读转点读数0145 , 尺子立在渠道底点B读数为0280 , 如果是这样0240和0145是后视 , 0130和0280是前视 , B点高程=A点高程+0.240-0.130+0.145-0.280 。
扩展资料;
1、必要性 。工程水准测量中基本都需要用到转点 , 否则会因仪器观测视线过长而引起大的误差 。
2、实用性 。通过转点 , 可以让水准测量形成各种完整的测量方法 , 如附合导线测量 , 闭合导线测量等 。同时转点也是评定水准测量的精确度的重要手段 。
3、随机性 。转点不像水准点观测点等需要长期或短期固定在一个稳定的地方 , 它并不需要固定 , 只是随机挑选地质较好方便摆放尺垫或者仪器的点就可以观测 , 读取数据后即可以撤离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转点
水准仪转点问题水准仪测量时 , 要配用两个尺 。
选定一条包含很多个点的路线 , 那么水准尺要依次在这些点上安置 。每一站 , 先观测的尺就是后尺 , 也是该站的后视 , 前视是相对后视而言的 。
水准尺有红黑面 , 四等水准路线可以在每一站 , 先观测后尺的黑面和红面 , 再观测前尺的黑面和红面(所谓“后后前前”)
对每一站而言 , 后视不一定是已知高程的点 。
如果是在现场放样或者抄平 , 那么后视读数就已知点的水准仪读数 。后视点的高程就是这个已知点的标高 。
高差是两个点高程之差 。
前视就是我要测的未知点的的水准仪读数 。前视点的高程就是那个你要测的未知点的标高 。
你说的那个公式【后视点的水准仪读数+后视点的标高=前视点的水准仪读数+前视点的标高】是正确的 。
何谓转点?它在水准测量中起什么作用? 转点的定义,以及它在水准测量中的作用?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到传递高程的作用 。如所需的测量工作路程较远 , 仪器不能一次到位的去读取高差 , 就需要用到转点 。
同时 , 转点在水平测量中起到传递角度的作用 。如所需的测量工作路程较远 , 一起不能一次到位读取角度或中间有障碍物 , 就需要用到转点 , 常用的转点工具有全站仪转点 。
水准测量又名“几何水准测量” , 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 , 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 , 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
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 , 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 , 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 , 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 , 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 , 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
扩展资料
特点:
1、必要性 。工程水准测量中基本都需要用到转点 , 否则会因仪器观测视线过长而引起大的误差 。
2、实用性 。通过转点 , 可以让水准测量形成各种完整的测量方法 , 如附合导线测量 , 闭合导线测量等 。同时转点也是评定水准测量的精确度的重要手段 。
3、随机性 。转点不像水准点观测点等需要长期或短期固定在一个稳定的地方 , 它并不需要固定 , 只是随机挑选地质较好方便摆放尺垫或者仪器的点就可以观测 , 读取数据后即可以撤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