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 二 )


【如何理解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都说了无为是一,有为是二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是三,天下先就是三 。
天下先也是德,
先下先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
因此我们就总结出三就是天下先,也就是德,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无为而无不为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老子曰: 不敢为天下先,什么意思?老子说: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 。
“不敢为天下先”出自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
译文:
天下都说我道大,大到无形,只有大形,所以能成无形;若有形,早已成为细小了 。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 。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能宽广 。
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 。现有人割舍慈爱而搞勇武,舍弃节俭而搞大规模行动,舍弃退让而搞领先,就会死亡 。那慈爱,用于作战就可取胜,用于守卫就会坚固 。天将建立之事,则以慈爱去卫护它 。
扩展资料: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 。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
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 。
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人之有为,因为有为破坏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朴,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种种社会丑恶现象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如何理解老子的“圣人不敢为天下先”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慈”应该是指对人对事都怀有一种慈爱,仁爱的态度 。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 。“慈”一方面表现出博大,从容的胸襟,另一方面也是指对人做事情不可过满过溢,要保留有一定的余地 。从大的方面来讲,“慈”是与万事万物,与天与地融为一体,也体现了一种“道”的精神;从小的个人的方面来讲,对周围的人有慈爱之心,能够帮助我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
“俭”应该是一种简简单单,朴朴实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现在社会人们都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房子要住大房子,车要开豪华车,吃要吃山珍野味,玩要玩得过瘾刺激等等 。所以人类越来越注重肉体的满足,而忽视对精神的追求 。所以说很多人无法独处,享受不了静坐 。如果我们能将自身简单化----既有物质生活的简单化,又有心理的简单化,少一点贪嗔痴念,那我们就会少很多的痛苦和烦恼,会有一个比较幸福的人生 。
“不敢为天下先”其实极有道理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大事者,没有一个不是先静观其变,只有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敢地行动的 。往往是争先者,虽然这些人极其聪明,但耐不住寂寞,在事情成形成势之前就盲目行动,导致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丢失了性命 。“不敢为天下先”绝不能狭隘地认为是“枪打出头鸟”,而是做事情要审时度势,要有耐心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而自来” 。
不敢为天下先是什么意思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
该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是:“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其意是,我有仁慈、俭啬、不敢在天下争先三大法宝 。因不居前争先所以才成为众人拥戴的官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