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挡车的歇后语是什么

该歇后语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该歇后语的意思是:螳螂举起臂膀抵挡车子,却不知道它力不胜任,比喻不自量力的人;
螳臂当车,出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该成语故事是:春秋时期,卫灵公请鲁国贤士颜阖做大公子蒯目贵的老师,蒯目贵是一个生性残暴、胡作非为的人,根本不听颜阖的教导,阖去向蘧伯玉大夫讨教,蘧伯玉告诉他不能过分迁就他,但也不能得罪他,否则会像螳臂当车一样粉身碎骨 。
螳臂当车歇后语是什么螳臂当车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 。
该成语指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
汉·韩婴《韩诗外传》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 。其为虫也,知进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回车而避之 。后人由上述文献提炼出成语“螳臂当车” 。
成语故事
《庄子·人间世
》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太子蒯瞆的老师 。颜阖听说蒯瞆仗着父亲是一国之君,整天作威作福,蛮不讲理 。颜阖感到教育这样一个学生十分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
颜阖到卫国后,他先去拜访卫国的大夫蘧伯玉,请教如何才能教好蒯瞆 。蘧伯玉回答说:“颜阖先生,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您想教好太子确实很难办到啊 。”他进一步分析说:“我举一个例子说吧!螳螂自不量力,自己跑到马路上来,举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尽管它自己确实认为这种举动是勇敢的,但是确实没有意义啊 。颜阖先生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小心慎重!有些事情不是您一个人能解决的,您还是好自为之吧!”
螳螂挡车的歇后语是什么螳螂挡车的歇后语是:不自量力 。
螳螂挡车,也称螳臂当车,语出《庄子-人间世》说,螳螂“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
意思是说,螳螂奋举前腿来挡住车子前进,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胜任 。
后用“螳臂挡车”比喻不自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 。
歇后语臂当车螳臂当车(歇后语):
螳臂当车—— 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zì liàng lì,意思是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战国策·齐策三》 。
成语典故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有这样一段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 。公元前712年,有一次发生了争执,息国的国君不采取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态度,却贸然出兵,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 。郑国被迫应战,同敌人厮杀,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说道:“息国犯了五不韪,所以要失败,而且,恐怕息国快要灭亡了 。”——不韪,即“不对”或“不是”,也就是错误的意思 。有句成语叫做“甘冒不韪”或“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说:明知不对,还是硬干,是自已心甘情愿犯错误,犯天下最大的错误 。
当时人们说的息国所犯“五不韪”是哪五条呢?根据《左传》记载,就是:“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词,不察有罪 。”意思是:不估计自己的威德是否比对方高,不衡量自己的力量是否比对方强,两国国君出于同姓、本是亲属而不亲爱,对双方争执的言词不分析是非曲直,不认识自己的错误 。又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是以知息之将亡也 。”意思是: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由此可以看出息国快要灭亡了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
这个故事,说息国所犯“五不韪”之一的“不量力”,即成语“不自量”的出处 。
螳臂当车下一句 螳臂当车下一句是什么1、螳臂当车下一句是不自量力 。
2、《庄子·人世间》:“汝不知夫螳鳞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意思是螳辫举起臂膀抵挡车轮,不知道它力不胜任啊 。后来就用“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 。
3、例句: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 。可谓“~,自不量力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