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渔场是中国第几大渔场 舟山渔场在哪片海域( 二 )


“两升”为“减船转产”腾出了更多空间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帆张网是舟山传统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 , 对鱼货种类选择性差、资源消耗量大 , 作业安全风险还相对较高 。对此 , 舟山一方面重拳整治乱象 , 花大力减船、减产、减员 , 另一方面推进“机器换人”“科技强渔” 。2015年以来 , 舟山捕捞渔船数量减少了1412艘 , 总功率减少了17.9万千瓦 。
一组数据足以诠释转型之变:围绕“一条鱼”产业 , 舟山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 二三产等产业链高价值环节比重持续扩大 , 延伸产业、支撑产业、融合业态的比重超过了75% 。2021年 , “一条鱼”的一产产值为275亿元 , 全产业链产值规模超过了710亿元 。
海上唱响“生态歌”
近期 , 小刀蛏成了嵊泗农贸市场的“明星” , 这个当地人的心头好 , 一度因为产量锐减 , 价格居高不下 , 一斤卖到100元 。如今 , 供应量恢复后 , 价格“拦腰砍断” , 这离不开多年来 , 嵊泗县坚持的小刀蛏增殖放流 , 泗礁岛周边小刀蛏逐年旺发 , 不少人来滩涂寻宝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2011年 , 嵊泗成功攻克了小刀蛏人工育苗技术难题 , 人工育苗取得突破 。此后 , 小刀蛏被正式列入该县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实施名单 。至今 , 全县已累计放流小刀蛏苗种超过2.6亿粒 。除此之外 , 等边浅蛤、彩虹明樱蛤、黑鲷、大黄鱼和曼氏无针乌贼等苗种也在增殖放流之列 。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五年来 , 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 , 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海蜇、三疣梭子蟹、黑鲷等苗种近80亿单位 。根据跟踪调研 , 舟山渔业资源正持续恢复 , 尤其是曾经濒临绝迹的曼氏无针乌贼和大黄鱼等传统经济鱼类重新出现 , 使舟山渔场更富生机活力 。
增殖放流只是舟山打出的海洋生态保护组合拳的其中一环 。2017年 , 《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出台 ,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地方性法规 , 以及全国首个创设海钓许可制及实行贝藻类捕捞许可的地方性法规 , 实现了以法治海、制度护航 。
五年来 , 舟山陆续建成了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2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 , 以及舟山市东部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 保护区总面积占全市海域总面积的11%以上 。此外 , 舟山已成功获批6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 占全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的55% , 葫芦岛、里外洋鞍等区域也纳入了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 , 全域海洋保护蓝图初现 。
以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牧场为核心区域 , 舟山还陆续投放了近50万立方米规模人工鱼礁 , 从最初的旧船和钢筋混凝土礁 , 到现在精心设计的新型钢架礁 , 吸引了众多恋礁性鱼类集聚安息 。
当然 , “东海鱼仓”舟山渔场的变迁记 , 最终落脚点还在渔民增收账单 。2021年 , 舟山渔民人均收入38794元 , 较2016年增幅达到49.8% 。根据计划 , 到2025年 , 全市渔民人均收入达到52700元以上 , 年均增长率8% , 率先实现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