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跳出三界外 , 不在五行中 , 一尘不染 , 万虑皆空 , 扫地怕伤蝼蚁命 , 爱惜飞蛾纱罩灯 , 池中有鱼钩不钓 , 笼中买鸟常放生 , 闲来山后观虎斗 , 无事林中听鸟鸣 , 无忧无虑无烦恼 , 世态炎凉皆看清 。
译文
不在三界五行之内 , 心不被俗尘污染就不起其他念头 , 扫地害怕伤害蝼蚁的性命 , 爱惜飞蛾的性命用纱罩住灯 , 池中的鱼有鱼钩也不钓 , 笼子里的鸟经常放生 , 空闲时在山后看老虎相斗 , 没事之时听林子里的鸟叫 , 没有忧虑没有烦恼 , 世态炎凉都能看清 。
扩展资料
扫地恐伤蝼蚁命 , 爱惜飞蛾纱罩灯是佛家提倡的众生平等的思想 。这是佛教最伟大、最重要、最有创造性的理论之一 , 也是佛教最基本的一种价值判断 。佛祖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之初 , 就确定了这个原则 。佛经中讲到众生和众生平等的地方很多 。佛教大概是最早提出众生平等观念的宗教 。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之初 , 就反对种姓制度 。大乘佛教出现以后 , 更加强调这一理念 。两千多年来 , 众生平等理论的意义愈益彰显 , 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普世的价值 。
“扫地勿伤蝼蚁命 , 爱惜飞蛾纱罩灯” , 这句古诗是什么意思?写出作者、古诗以及全文?1、这句诗的意思是:“蚊蛾都是追着光的昆虫 , 为了不伤到它们 , 就用乌纱罩住 油灯 , 这样 火烛的光线被遮挡飞蛾 就算追光也会撞到纱罩上 而不会被烧死 。”
2、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 尸魔三戏唐三藏 , 圣僧恨逐美猴王 。
3、原文是:
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一尘不染
万虑皆空
扫地怕伤蝼蚁命
爱惜飞蛾纱罩灯
池中有鱼钩不钓
笼中买鸟常放生
闲来山后观虎斗
【爱惜飞蛾纱罩灯全诗】无事林中听鸟鸣
无忧无虑无烦恼
世态炎凉皆看清
4、《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 但这句话是唐僧在扫塔时对孙悟空说的 。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 讲述了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有一只顽皮的猴子 , 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后占山为王 , 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了太上老君收服大圣 , 没料到猴子不愿受束缚 , 大闹天宫 , 囚于炼丹炉四十九天练成火眼金睛 , 踢翻丹炉一发不可收拾 , 被如来镇压在五指山下 。五百年过去了 , 从东土大唐来了个和尚 , 原是金蝉子转世 , 观世音选他去西天取经普度众生 , 途径五指山解救了猴子 , 沿途又收了八戒、沙僧 , 师徒四人降妖伏魔 , 踏上了漫长的取经之路的故事 。
“扫地恐伤蝼蚁命 , 爱惜飞蛾纱罩灯”出自哪里?出自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 。
原文:
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 , 念念不离善心 , 扫地恐伤蝼蚁命 , 爱惜飞蛾纱罩灯 。你怎么步步行凶 , 打死这个无故平人 , 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
译文:
唐僧说道:“还有什么话说!出家人的时候要与人方便 , 念念不忘得施行善心 , 扫地的时候 , 惟恐伤到蚂蚁性命 , 爱惜飞蛾 , 用纱布罩住灯笼 。你怎么能步步行凶 , 打死这个无故平凡人 , 将来把经文取回来又有什么用?你回去罢!”
扩展资料: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 , 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 , 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 , 历尽艰难险阻 , 最后到达了印度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 , 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 , 受到了赞誉 。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 , 带回佛经657部 , 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 , 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 , 没有什么故事 。
- 怎样爱惜粮食
- 飞蛾为什么要扑火,飞蛾扑火怎么解释
- 蚕变成了飞蛾吃什么,蚕变成飞蛾后还需要吃东西吗?
- 飞蛾扑火歇后语下一句,飞蛾扑火的下一句
- 飞蛾扑火的下一句,歇后语:飞蛾扑火的下一句是什么?
- 飞蛾扑火歇后语下一句,飞蛾扑火的歇后语是什么?
- 飞蛾扑火代表什么生肖
- 家里常见的飞蛾有毒吗
- 误食了小飞蛾有毒吗
- 哪种飞蛾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