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观堂是哪五观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正是良药,为疗形枯 。为成道业,因受此食 。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吃饭时,当观饭菜来之不易,从农夫竭力躬耕,粒粒辛苦 。众施主功劳,我今安坐受食,信施难消 。岂敢计较食物多寡,存好恶之心 。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要用智慧去思索自己的德行,如持戒、坐禅、为三宝事业等,做了多少?生极惭愧,要精进用功 。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要提防自己对饮食起分别心的过患 。要以离贪瞋痴三毒为宗旨 。即是为正心勤意修改习气,趣向菩提常作警惕 。
4、正是良药,为疗形枯 。要把饮食当作「药食」,治病之用,滋养身体为用功办道而已 。要明白,无论多美味的食物,三寸喉头一过,便是秽物,所以不要为了贪口福而造业 。
5、为成道业,因受此食 。我们用饮食,原因是需要生命,为了借假修真;而接受饮食供养 。
你可知寺院的五观堂是什么意思?你可知寺院的五观堂是什么意思?
五观堂,
也叫斋堂,
是寺院僧众用斋饭的地方,
相当于 寺院 里的食堂 。
佛教中,
有一个词语叫“食存五观”,
即在佛门中,
学道者吃饭时,
要观想五方面的事情: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
面对供养,
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
并思量粒米维艰,
来处不易 。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
要用智慧去思索自己的德行,
如持戒、坐禅、为三宝事业等,
做了多少?
生极惭愧,
要精进用功 。
【五观堂是哪五观】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
谨防心念,远离过失,
对所受的食物,
美味的不起贪念,
中味的不起痴心,
下等的不起瞋心 。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
要把饮食当作「药食」,
治病之用,
滋养身体为用功办道而已 。
要明白,
无论多美味的食物,
三寸喉头一过,
便是秽物,
所以不要为了贪口福而造业 。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
要藉假修真,
不食容易饥饿,
体衰多病,
难成道业;
但是如果贪多,
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 。
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
能如此,
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
反之,
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 。
因此,佛门中过堂有一语:
"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
也由于观想此五事之故,
斋堂又称五观堂 。
五观堂是什么意思“五观堂”就是寺院僧众用斋饭的地方,也叫斋堂,也可称之为“香积厨” 。僧人戒律规定,进餐之前应作五种观法: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僧尼于吃饭前,应当饮水思源,观想食物之来源,须知今日粒米进口,是经农夫辛苦种植,商人贩卖,工人处理,家人烧煮,才能填饱肚皮,粒米功德,岂是金钱所能衡量?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就能以感恩心受食,进而激发道心 。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吃饭前,应检查自己是否严格持戒,勇猛精进的诵经、持咒、坐禅、修法,歇尽全力弘扬佛法 。若有怠失,受施则堕,不宜受食 。吃饭时应该想一想,自己的道德、贡献,足以享受这餐美食吗?如寺院斋堂的对联说“三心未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易化”,如此一想,惭愧心油然生起,自然进德 。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我们到“五观堂”的“斋堂”吃饭,叫做“过堂”,这个用词很有意思,意即告诉吾人,吃饭只是经过斋堂一下,如同“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不可起贪瞋念头 。面对好吃的东西,易起贪心,不好吃的,则易生起瞋念,所以必须慎防自己的道心,要离开过失 。否则,不觉惭愧,就会堕入三恶道 。所以吃饭前应作离过贪观 。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吃饭是为了治疗饥渴,长养身体,以更好地从事佛教事情,故须以食为药,不起贪着 。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吃饭,就因为“饿病”发作,所以要以饮食为药来治疗,因此三餐只是为了治病,为什么要贪求执著呢?既是为求饱腹,让身体健康,因此不应只在美味上着意 。
五、“为成道业,方受此食” 。不食会生饥渴之病,难成道业;多食致患,少食气衰,故要吃得适量,才能资身修道,应该做此观想,生惭愧心 。既是为成道业,因此应该发道心,要精进奋发,方堪受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