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别称( 二 )


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的八月 , 故又称为“秋节”“八月节”“八月会” 。
二是根据节日的美好寓意命名: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 。这天的月亮分外明亮 , 又满又圆 , 象征着团圆 。在这样的夜晚 , 人们仰望圆月 , 自然会期盼与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 , 也借月亮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 ,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 含有家人团聚的意思 。
三是根据“月”来命名: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 , 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 ,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
在古代 , 拜月是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女子多希望通过拜月来祈求“貌似嫦娥 , 面如皓月” 。一般来说 , 拜月仪式由女子主持 , 在民间有“男不拜月 , 女不祭灶”的说法 。因为只有女子可以祭月 , 所以又称为“女儿节” 。在《辞源》中就记录着“中秋也叫女儿节” 。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为“花朝” , 与之相对应 , 又将八月十五称为“月夕” , 所以 , 中秋节又称为“月夕” 。
三、中秋节习俗从上述的各种别称 , 也可以看出中秋节的相关习俗 。这里总结一下 , 在说明一下吃月饼的来历 。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 , 主要是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等全国性习俗 。此外 , 各个地方也有些特有的习俗 , 比如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 , 观潮也是一项盛事 。江南一带有制灯船的习俗 , 湖广带则有燃灯的习俗 。
中秋最大的习俗应该是吃月饼了 。你知道吃月饼的来历吗?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 据说是元朝时期流传下来的 。相传 , 中原广大人民在元人的残酷统治下 , 生活非常痛苦 。朱元璋想要联合反抗力量举行起义 。但官兵搜查严密 , 消息无法传递出去 。
他的谋臣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 , 让人做一种饼 , 把“八月十五起义”的字条藏在饼里 , 再让人分头传到各地的起义军手里 ,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起义 。
推翻了元朝后 , 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功绩 , 就在八月十五吃月饼 , 这个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
中秋节的别称有中秋节的别称有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
中秋节 , 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 , 传统文化节日 ,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根据中国的历法 , 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 , 为秋季的第二个月 , 称为“仲秋” , 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 , 所以称“中秋” 。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 , 盛行于宋朝 , 至明清时 , 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 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 流传至今 , 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 为寄托思念故乡 , 思念亲人之情 , 祈盼丰收、幸福 , 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中秋节来源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 , 民间以月饼相送 , 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 , 其饼必圆 , 分瓜必牙错 , 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 , 是日必返夫家 , 曰团圆节也 。”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 , 故名 ,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 , 盛行于宋朝 , 至明清时 , 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 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
【中秋节的别称】2006年5月20日 , 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 流传至今 , 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 为寄托思念故乡 , 思念亲人之情 , 祈盼丰收、幸福 , 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