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分别是什么

满族八旗,又称八旗制度,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有清一代的根本制度 。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正式创立 。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 。
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 。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清朝年间,八旗头旗为镶黄旗,其次是正黄旗,正白旗作为上三旗 。
八旗是指哪几个旗?【八旗分别是什么】清朝有八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
八旗制度建立过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 。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 。旗帜除四整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 。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 。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 。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 。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 。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
八旗制度简介:
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 。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
清朝八旗分别是哪八旗?八旗之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统辖,属于皇帝的亲兵,待遇条件优厚,称为“上三旗” 。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由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分领,称为“下五旗” 。
八旗的地位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分别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
八旗中地位最高的是镶黄旗 。清朝的九大贵族世家,如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叶赫那拉氏,都出自于镶黄旗 。
在努尔哈赤统治初期,八旗制度只有三旗,即黑旗、白旗、红旗,后来随着后金的不断壮大,人数也成倍增加,逐渐发展为八旗 。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并且八旗的地位由高到低排列的次序分别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
扩展资料:
演变
清兵入关的时候,这些“旗下人”或者说“八旗人”的男丁,大抵是能骑善射,勇于征战的 。入关以后,他们大抵受到了世代的优待 。和皇室血缘亲近,地位崇隆的,当了王公大臣,什么亲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之类;地位小的,当什么参领、佐领;最小最小的,也当一名旗兵 。
由于他们参与“开国”有功,地位特殊,世世代代食禄或者受到照顾 。特别是满洲旗的“旗下人”,更加享有特殊的身份,他们大抵是满洲人,但也有早年祖先就跟随清宗室到处征战的汉人,即归附已久的“旧人”置身其间 。
清代的制度,规定他们不准随便离开本旗,在京的也不准随便离京 。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领月钱过活 。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当兵,领一份钱粮 。但是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 。有的人名义上还是参领佐领,但实际上已经并不带兵,有的人名义还是骁骑校,但是已经不会骑马 。
更甚的,由于子孙大量繁殖的结果,每家每户的“月钱”不可能累进,“粥少僧多”,就分薄了收入 。旗兵的名额有限,也不可能随便入营 。加上上层人物的贪污腐化,大吃空额,能够入营的旗兵相对来说就更加有限了 。
这样,世代递嬗,不少“旗下人”就穷困下来 。他们之中某些有识之士,也觉得长年累月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坐吃山空不是办法,也有去学习手艺的 。但是这样的人,反而受旗籍人的冷眼,认为他们没有出息 。所以就其压倒的多数而论,“旗下人”大抵是游手好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