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著名诗人虞世南《蝉》 ,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 是首托物寓意的诗 。作者托物寓意 , 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 , 正反相生 , 充满张力 , 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全诗简练传神 , 比兴巧妙 , 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 , 耐人寻味 。
蝉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这首诗的意思是:蝉垂下像颔下的帽缨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甜的露珠 , 持续不断的蝉鸣声从稀疏的梧桐叶中传来 。蝉呆在高处 , 声音自然传得远 , 并不是借助了秋风来传播 。
这是一首咏物诗 , 诗人用蝉的形象来象征人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这一句蕴含了一个道理:品行高洁的人不需要借助外物 , 自然就能美名远扬 , 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赞美 , 同时也表明诗人对自身品格的自信 。
居高声自远的全诗居高声自远的全诗如下: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译文
蝉垂着触须饮着清清的露水 , 长鸣声从疏朗的梧桐树中传出来 。
栖居高处声音自然传得很远 , 并不是因为借助了秋风的传送 。
赏析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 , 诗人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诗中虽然写的是蝉的形体 , 生活习性和鸣叫声 , 又暗示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 , 托物言情 , 无论是褒或贬 , 咏蝉的深层意义还是咏人 。
这是唐代诗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 , 托物(蝉)寓意的小诗 , 颇为后人所称赞 。诗人虞世南以蝉喻君子 , 表面上写蝉的形状和栖高饮露的生活特性 , 实际上处处蕴含比喻手法:“流响”写出了蝉声的清越 , 暗示君子的高标逸韵 。
最后两句写蝉栖居高枝 , 声音自然传得远 , 暗示君子品格高尚 , 无须凭借外力帮助也可以成功 。弦外之音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是说 , 无论做官做人都应该德行兼备 , 具有高尚的品格 , 这样才能够说话响亮 , 有人赞同 , 自然能够声名远播 。
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于人格魅力 , 绝非依靠权势 , 见风使舵和自我吹棒所能得到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无限向往和不懈追求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原文_翻译及赏析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唐代·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咏物寓理 译文及注释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 , 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 , 而不是依靠秋风 。
赏析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 。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 , 不需借助外力 , 自能声名远播 。
首句“垂緌饮清露” ,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 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 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 , 栖高饮露 , 故说“饮清露”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 , 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 , 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 , 但在作者笔下 , 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 , 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 , 笔意颇为巧妙 。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 , 著一“疏”字 , 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 , 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 , 悦耳动听 , 著一“出”字 , 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 , 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 , 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 , 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
- 2023年李居明属猴运程
- 家装软装包括哪些
- 十大高端家居皮床品牌 床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 爱马仕居然屈居第二? 品牌包包排行榜前十名
- 为什么古代人喜欢隐居 隐归和归隐
- 艺术漆如何选择搭配
- 开个砂锅居店的利润
- 盘点目前社工工资多少钱一月 居委会工资一个月多少钱
- 东莞的居住证回执能上牌吗
- 锐骐霞客乐多功能越野旅居车怎么样 霞客乐四驱越野房车价格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