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原文和翻译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全文( 二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 , 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
诗人身居囚屋 , 听着春风 , 望着明月 , 触景生情 , 愁绪万千 , 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 , 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 , 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 , 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 , 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 , 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 , 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 , 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 , 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 , 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
以上六句 , 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 , 往昔与当今 , 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 , 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 , 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 , 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 , 点明抽象的本体“愁” , 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 , 极为贴切形象 , 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 , 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 , 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同它相比 , 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 , 稍嫌直率 , 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 , 流不尽 , 许多愁” , 则又说得过尽 , 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 , 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 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
名家点评:
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今语例袭陈言 , 但能转移耳 。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 , 不知李国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但以“江”为“海”尔 。
宋代王楙《野客丛书》:《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游谓秦少游“愁如海”之句 , 出于江南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 。乐天诗曰:“欲识愁多少 , 高于艳濒堆 。”刘禹锡诗曰:“蜀江春水拍山流 , 水流无限似侬愁” 。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 , 后人但翻而用之耳 。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诗家有以山喻愁者 , 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 , 洪洞不可掇” , 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 , 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 。有以水喻愁者 , 李颀云“请量东海水 , 看取浅深愁” , 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 。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 。一川烟草 ,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 , 尤为新奇 , 兼兴中有比 , 意味更长 。
宋代陈郁《藏一话腴》:太白云:“请君试问东流水 , 别意与之谁短长 。”江南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略加融点 , 已觉精彩 。至寇莱公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 , 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
【虞美人原文和翻译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全文】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诗有一联一字唤起一篇精神 。李颀诗:“请量东海水 , 看取浅深愁 。”李后主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只一“又”字 , 宋元以来抄者无数 , 终不厌烦 。
明代董其昌《评注使读草堂诗馀》:山谷羡后主此词 。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 , 小楼吹彻玉笙寒’尤为高妙 。”
清代尤侗《延露词序》:诗何以“馀”哉?“小楼昨夜” , 《哀江头》之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