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始终说的是什么 五德始终说是谁提出来的( 三 )


史学也是“人学”
公共史学与非虚构写作
历史非虚构写作是如今学术出版炙手可热的领域 , 几位嘉宾也与《祥瑞》作者张向荣一同探讨了公共史学和非虚构写作面临的挑战 。
有些史学专业人士也许会对张向荣这样的“跨界写作者”表示质疑 , 但许纪霖不这样认为 。许纪霖说 , 史学也是“人学” 。无论是文学还是历史 , 最终它是由“人”构成的 , 它所描述的对象都是由“人”构成的活动 。目前市面上有些历史专业著作都是“只见事不见人” ,  工匠气十足 , 这些作品在许纪霖看来是没有灵魂的 。如今的读者需要的恰恰是有鲜活的人和故事的历史作品 。
那么历史非虚构写作只是历史的“搬运工”吗?仇鹿鸣认为历史非虚构写作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性要求 。一位历史的非虚构写作者需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研究才能 , 有能力帮助公众发掘一些比较新颖的史料 , 也对各种历史假说的真伪拥有判辨能力 , 不然作品容易沦为满足公众趣味的猎奇之作 。
近年来国际上涌现出一批面向大众的世界史著作 , 其中不少被引进到了中国 。需要注意的是 , 国外非虚构的历史写作者之中 , 相当一部分都拥有历史专业研究的背景 。仇鹿鸣坦言 , 杂糅前人之说、迎合公众趣味的作品在市场上或许会有一定的效果 , 但从长远来看是走不远的 。如果中国历史非虚构作者有一个努力的方向 , 对标的应该是“沃尔夫森历史奖”这样的国际历史写作奖 。
活动进行期间 , 有读者提问 , 如何在非虚构写作中把握历史想象力的界限 。阙海回应道 , 西方人讲“过去即异乡”(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 中国也有“古今言殊 , 四方谈异”的说法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 我们对过去的历史总是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写作者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庄子曾说“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 , 是旦暮遇之也” 。虽然相隔千年 , 但是今人与古人一旦达到了心意相通的时刻 , 就像朝暮相见一样亲近 。阙海认为 , 站在这样的角度上说 , 历史研究应该回归常识 。正是基于人类的普遍意识 , 以及我们对当时历史背景、历史环境的充分了解 , 我们才能够共情几千年前司马迁笔下的故事 , 也能对王莽这样的人物形成一种参照式的理解 。
延伸阅读

五德始终说的是什么 五德始终说是谁提出来的

文章插图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作者:张向荣
出版社: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关注视频号
关注日后精彩直播
五德始终说的是什么 五德始终说是谁提出来的

文章插图
文字整理/李永博
编辑/吕婉婷 青青子
海报设计/刘晓斐
校对/卢茜